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专辑中文名: Live at L’Olympia
歌手: Jeff Buckley
资源格式: MP3
发行时间: 2001年07月03日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概述:

专辑介绍
索尼音乐于2001年7月3日发行,Jeff Buckley在1995年6月在L’Olympia现场
歌手介绍
Jeff Buckley
姓名 Jeff Buckley
Buckley出生于美国南部加州
五岁那年,他发现了祖母的一把吉他就开始自学。
17岁时Buckley离家完成了中学学业就开始在Hollywood发展。他参加过一些摇滚和雷吉乐队,也散发了一些录音作品以挣些小钱。
1990年Buckley搬到了纽约,和当地一些乐队一起表演,随后就开始创造自己的作品。据Buckley自己说,纽约的Lower East Side比其它地方更让他感到自在,虽然根在加州,但他却在加州找不着自己的位置。
1994那年,Buckley出了一张EP Live at Sin-e和唯一的一张亲自参与制做的专辑Grace。
但谁也没想到,1997年春天时Buckley在孟菲斯灌录一张新专辑,在密西西比河中一次游泳时不幸溺亡。
1998 年sony公司发行了2张一套的CD,Sketches For My Sweet heart The Drunk,其中包括了一些本来应包括在Buckley第二张CD中的歌曲。Grace备受评论家和音乐人好评,很多乐手视之为该年度对自己最有影响的作品。这张专辑确实是具有异乎寻常的强烈情感冲击力,是一张非常个人化的内省之作。
Buckley的作品中最漂亮最有表达力的有叁样东西:嗓音,吉他,歌词。很少摇滚男歌手有Buckley一样丝般滑流的嗓音。当他高声部的假音发挥时,你分明可以感到心中的那种刺痛感。Buckley的清吟浅唱却是无邪的,充份暴露他内心易受伤害的敏感。敏感不是怯懦,所以他可以大胆的在自我的感知世界里自由驰
骋,接受神秘未知力量的诱惑,把内心的爱,纠突和疏离感直呈给他人。
Buckley 的歌词精确的记录了许多精神河流的流淌状态,或静谧或湍急。闭上眼睛,让人不由地想起原本清澈的小溪,在月色朦胧下却发散着勾引的气息,你会极度的想要浮在水面,让躯体放松,而思绪却心甘情愿任他的嗓音指引,慢悠悠地晃出身躯,麻弊在空灵而恍惚的快感中。还有歌中的吉他,时而平稳时而狂暴,可是如果你能将 Buckley的嗓音想成一件乐器,就会发现在歌声的中和下,两种极端出奇的和谐—-平静中孕育着爆发,渲泄中预示着镇静。
以下内容转自北冥之鱼的文章
— Jeff Buckley和一些种种
还是学校门口那家让我又爱又恨的“影帝”,在一排蒙了灰的磁带里,扫到Jeff Buckley的《Mystery White Boy》,他的演唱会专集。
这个人,让人神往的人,不在人间的人。
这个被肖复兴煽情的称为“赛壬”的歌声。
把我给揪住了。
心情的问题,实在写不出什么东西。从网上搜了几篇文,大家且看着。
这样的音乐,这样的人……我没话说,也没找到下载,但还是推荐大家找来听吧。
生前所出版的唯一一张个人专集
写给6年前5月29日死去的Jeff Buckley
Through the yard, through the yard of blonde girls.
Through the river and the sea.
Gold sharks glittering.
A tree of white breaks the earth.
The streets where Lola played.
Very sexy, very sexy. Okay, okay.
Fear we may come.
Fear we may come.
Fear we may come.
Fear we may come.
So run, run, run, run, run, run, run.
一年前的闷热的江滩,暖暖的夏夜微风、绚烂的昏黄霓虹,我第一次有了“夜色温柔”这四个字的概念。已经是晚上10点半了,为了赶最后一趟回学校的公汽,脚下的步伐有了加快的可能,但此时耳机中慵懒着的Jeff Buckley带着性感嗓音向你袭来,从耳膜开始我的血液有些火热,我惊诧于自己被一个男人的音乐挑逗起来的欲望,不由自主我放缓了自己的脚步,凝望着往来的人群,端坐在露天咖啡厅的情侣、骑着大哈利的老外,一种宛如踏入异乡之奇景。我轻眯着双眼独自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体验着马斯洛所说的“人性高峰”,那一晚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只是觉得再也不会有这么美好的武汉出现。
结识Jeff Buckley这个忧郁而带有悲剧性色彩的男子,是因为偶然的一次误读,当年Coldplay刚出道的时候,乐评人着实把他们吹捧了一把,当时记忆中最深得一句话就是“主唱的嗓音有着Jeff Buckley般的敏感”。当时Clodplay还没见D版和打口上市,当时恰好在在音像店看到了Jeff Buckley的Sketches for My Sweetheart The Drunk双张CD,我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下来,因为上了几次当后我对乐评人的推荐有了一种抵触感,但当我听到从DISCMAN中传来第一首歌的第一个音符时,我就被他的音乐给俘虏。听这套双张专辑最多的时候是在长沙一个破旧出租屋内,炎热的夜晚陌生的城市孤独的心境好象特别适宜他的声音,几次因为暴雨前的烦闷因为有CD的旋转,失眠的夜晚才变得惬意,几次和友人的通信中,我总在感叹被大众传媒控制下的青少年们真应该多听听Jeff来自内心的哼吟。
记得当时还在网络上搜到这样一篇评论Jeff Buckley的文字“Grace,20岁生命中最为震撼的音色,不敢相信这是来自Columbia这么媚俗的一家唱片公司”。(Grace是Jeff Buckley的第一张专辑)这张专辑来自湖南大学旁边的一个小店翻箱倒柜地毯式地淘碟,只需5元的打口碟已足以犒劳夏日中大汗淋漓的我。Grace显得更为内敛和根源化,虽然Jeff Buckley是纯粹的美国汉子,但歌声中总能透露出他那种英伦的气质——意识流般的忧郁。
一位生前只出一张唱片,身后却有叁张唱片的出版的男孩,理应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他似乎一直孤独着,直到与他间接的相识才知道世间还有如此的音乐,可能所谓天才都像流星闪过一样,有着最为耀眼的光芒但却稍纵即逝。Jeff Buckley的悲剧不能说有些宿名,就在他离开人世的20年前,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出色的民谣艺人Tim Buckley由于药物服用过多,英年早逝。
2000 年Columbia出版了Mystery White Boy [live],2001年又推出了Live at L\’Olympia,这两张唱片我都只听过MP3,就声音质量来说不敢恭维,但作为Jeff的钟爱者,收藏起来也是很有必要,但我希望唱片公司不要再有他所谓的新品诞生,因为死去的人应该有个安静的天堂,不断地有所谓“未发表作品”、“遗失现场录音”出现,有种活活被商人贩卖的感觉。
可惜在封闭的学校里我只能偏居在寝室听着那几张旧CD,从网友的FTP上看看他在MV中的样子,想像着5月29日的这个对我同样敏感的日子的来临。
专辑曲目:
1. Lover, You Should Have Come Over
2. Dream Brother
3. Eternal Life
4. Kick Out the Jams
5. Lilac Wine
6. Grace
7. That’s All I Ask
8. Kashmir
9. Je N’En Connais Pas la Fin
10. Hallelujah
11. What Will You Say
本专辑已加入mp3共享计划


标签: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768628.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Jeff Buckley -Live at L Olympia[MP3!] → https://www.books51.com/76862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