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索引


概述

回首过去20年的中国股市行情,国内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现象以及IPO、再融资的时机选择现象。此种现象在2007年这一波牛市行情中达到最高峰,有超过185家上市公司在当年进行了3500多亿元股权再融资,这是在证监会有严格的股权再融资资格限制的情况下发生的。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集中性的“配股热”或“增发热”不利于证券市场发挥正常的资源配置作用。中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还暴露出其他严重问题:注重融资规模、轻视融资资金的利用;任意变更融资资金投向;上市公司高管在再融资中存在寻租行为;侵占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再融资资金使用绩效低下等。
与此同时,再融资在西方各发达国家的发展有所不同,日、德等国家则更多地选择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间接融资,而英、美等国家倾向于以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日本和德国通过国家的宏观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扶助其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在英国和美国,债券融资则成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进行再融资的首选,对他们而言,债券再融资带来了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杠杆效应。根据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企业的最优融资顺序应该是: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应该避免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减少对公司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应该积极采用内部或债权再融资方式,以增加公司价值。事实上,成熟市场,扣的上市公司确实很少采用股权再融资这种方式。

白光盘用户请关注电驴主站一楼评论有下载链接


内容截图



会员福利

资源无源时,可利用百度网盘 & 迅雷云盘取回

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神秘内容,请 登录 / 注册 后查看

会员可见全站福利 !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70064.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中国上市公司股份权再融资行为研究 王筠 rar → https://www.books51.com/7006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