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索引


会员福利

资源无源时,可利用百度网盘 & 迅雷云盘取回

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神秘内容,请 登录 / 注册 后查看

会员可见全站福利 !



神秘内容,请 登录 / 注册 后查看

会员可见全站福利 !

整理&发布 by http://www.books51.com: : :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技术详解:基于ARM

作者:  孙纪坤,张小全

图书分类: 软件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高清文字版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书号: 7115150141

发行时间: 2006年8月1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本书是高清文字版.非扫描.拒绝模糊.享受清晰!

电子书www.books51.com地址!
IPB Image

目录

“第1章 概述13
1.1 嵌入式系统13
1.2 嵌入式操作系统14
1.3 嵌入式Linux历史17
1.4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18
1.5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要点20
第2章 ARM处理器21
2.1 ARM处理器简介21
2.1.1 ARM公司简介23
2.1.2 ARM处理器体系结构24
2.1.3 Linux与ARM处理器26
2.2 ARM指令集27
2.2.1 ARM微处理器的指令集概述27
2.2.2 ARM指令寻址方式29
2.2.3 Thumb指令概述31
2.3 典型ARM处理器简介31
2.3.1 Atmel AT91RM920031
2.3.2 Samsung S3C241032
2.3.3 TI OMAP1510/1610系列33
2.3.4 Freescale i.Max2136
2.3.5 Intel Xscale PXA系列37
2.4 三星S3C2410开发板38
2.4.1 三星S3C2410开发板介绍38
2.4.2 众多的开发板供应商40
第3章 Linux编程环境42
3.1 Linux常用工具42
3.1.1 Shell简介42
3.1.2 常用Shell命令44
3.1.3 编写Shell脚本52
3.1.4 正则表达式56
3.1.5 程序编辑器58
3.2 Makefile62
3.2.1 GNU make62
3.2.2 Makefile规则语法63
3.2.3 Makefile文件中变量的使用65
3.3 二进制代码工具的使用66
3.3.1 GNU Binutils工具介绍66
3.3.2 Binutils工具软件使用68
3.4 编译器GCC的使用68
3.4.1 GCC编译器介绍68
3.4.2 GCC编译选项解析70
3.5 调试器GDB的使用技巧74
3.5.1 GDB调试器介绍74
3.5.2 GDB调试命令75
3.6 Linux编程库80
3.6.1 Linux编程库介绍80
3.6.2 Linux系统调用81
3.6.3 Linux线程库84
第4章 交叉开发环境87
4.1 交叉开发环境介绍87
4.1.1 交叉开发概念模型87
4.1.2 目标板与主机之间的连接89
4.1.3 文件传输90
4.1.4 网络文件系统91
4.2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92
4.2.1 获取交叉开发工具链92
4.2.2 主机安装工具链93
4.3 主机开发环境配置94
4.3.1 主机环境配置94
4.3.2 串口控制台工具95
4.3.3 DHCP服务98
4.3.4 TFTP服务99
4.3.5 NFS服务100
4.4 启动目标板102
4.4.1 系统引导过程102
4.4.2 内核解压启动103
4.4.3 挂接根文件系统104
4.5 应用程序的远程交叉调试105
4.5.1 交叉调试的模型105
4.5.2 交叉调试程序实例106
第5章 交叉开发工具链108
5.1 工具链软件108
5.1.1 相关软件工程108
5.1.2 软件版本的匹配109
5.1.3 工具链制作流程111
5.2 制作交叉编译器113
5.2.1 准备编译环境113
5.2.2 编译binutils114
5.2.3 编译GCC的辅助编译器115
5.2.4 编译生成glibc库116
5.2.5 编译生成完整的GCC编译器120
5.3 制作交叉调试器121
5.3.1 编译交叉调试器121
5.3.2 编译gdbserver121
第6章 Bootloader123
6.1 Bootloader123
6.1.1 Bootloader介绍123
6.1.2 Bootloader的启动124
6.1.3 Bootloader的种类126
6.2 U
Boot编程128
6.2.1 U
Boot工程简介128
6.2.2 U
Boot源码结构128
6.2.3 U
Boot的编译129
6.2.4 U
Boot的移植132
6.2.5 添加U
Boot命令134
6.3 U
Boot的调试136
6.3.1 硬件调试器136
6.3.2 软件跟踪137
6.3.3 U
Boot启动过程138
6.3.4 U
Boot与内核的关系144
6.4 使用U
Boot149
6.4.1 烧写U
Boot到Flash150
6.4.2 U
Boot的常用命令150
6.4.3 U
Boot的环境变量157
第7章 配置编译内核159
7.1 Linux内核特点159
7.1.1 Linux内核版本介绍159
7.1.2 Linux内核特点160
7.1.3 Linux 2.6内核新特性160
7.2 配置编译内核源码163
7.2.1 内核源码结构164
7.2.2 内核配置系统167
7.2.3 Kbuild Makefile174
7.2.4 内核编译186
7.2.5 内核编译结果196
7.3 内核配置选项197
7.3.1 使用配置菜单197
7.3.2 基本配置选项198
7.3.3 驱动程序配置选项200
第8章 内核移植浅析202
8.1 移植内核源码202
8.1.1 移植前的准备工作202
8.1.2 开发板内核移植204
8.1.3 移植后的工作211
8.2 Linux内核启动过程分析211
8.2.1 内核启动流程源代码分析212
8.2.2 内核自引导程序212
8.2.3 内核vmlinux入口216
8.2.4 Linux系统初始化218
8.2.5 挂接根文件系统223
8.2.6 初始化设备驱动225
8.2.7 启动用户空间init进程227
第9章 内核调试技术229
9.1 内核调试方法229
9.1.1 内核调试概述229
9.1.2 学会分析内核源程序230
9.1.3 调试方法介绍230
9.2 内核打印函数233
9.2.1 内核映像解压前的串口输出函数233
9.2.2 内核错误报告子程序235
9.2.3 内核打印函数237
9.3 获取内核信息244
9.3.1 系统请求键244
9.3.2 通过/proc接口245
9.3.3 通过/sys接口246
9.3.4 通过ioctl方法249
9.4 处理出错信息250
9.4.1 oops信息250
9.4.2 panic251
9.5 内核源码调试253
9.5.1 KGDB调试内核源代码253
9.5.2 BDI2000调试内核源代码254
第10章 制作Linux根文件系统259
10.1 根文件系统目录结构259
10.1.1 FHS目录结构260
10.1.2 文件存放规则263
10.2 添加系统文件264
10.2.1 添加共享链接库264
10.2.2 添加内核模块266
10.2.3 添加设备文件268
10.3 init系统初始化过程270
10.3.1 inittab文件270
10.3.2 System V init启动过程273
10.3.3 Busybox init启动过程分析275
10.4 定制文件系统277
10.4.1 定制应用程序277
10.4.2 配置应用程序自动启动277
第11章 充分利用开源软件279
11.1 开放源代码工程介绍279
11.1.1 Linux系统和开源软件280
11.1.2 开源软件的特点281
11.2 Busybox使用282
11.2.1 Busybox工程介绍282
11.2.2 配置编译Busybox282
11.3 X11图形系统287
11.3.1 X Windows介绍287
11.3.2 Tiny
X介绍287
11.3.3 GTK图形库288
11.4 Qt图形库294
11.4.1 Qt介绍294
11.4.2 Qt/Embedded介绍295
11.4.3 Qt/Embedded架构297
11.4.4 Qt/Embedded软件包与安装298
11.5 MiniGUI图形系统300
11.5.1 MiniGUI图形系统概述300
11.5.2 MiniGUI移植302
11.6 MicroWindows图形系统307
11.7 Linux下的网络应用309
11.7.1 嵌入式设备的网络化309
11.7.2 TCP/IP协议概述309
11.7.3 Linux下的Socket编程311
11.8 嵌入式Linux的串行通信321
11.8.1 Linux下的串口操作321
11.8.2 Linux串口编程实例326
第12章 系统集成测试331
12.1 系统集成测试331
12.1.1 系统集成测试概述331
12.1.2 系统集成测试要求332
12.2 系统跟踪工具332
12.2.1 为什么需要跟踪工具332
12.2.2 Strace333
12.2.3 Ltrace334
12.2.4 Ltt334
12.3 系统性能测量工具339
12.3.1 代码效率测量339
12.3.2 LTP342
12.3.3 LMbench343
12.4 测量内存泄漏344
12.4.1 mtrace344
12.4.2 dmalloc345
12.4.3 memwatch346
12.4.4 YAMD348
第13章 部署Linux系统351
13.1 部署Linux系统概述351
13.1.1 部署Linux系统的基本流程351
13.1.2 部署Linux系统的关键问题353
13.2 文件系统类型354
13.2.1 EXT2/EXT3354
13.2.2 JFS356
13.2.3 cramfs358
13.2.4 JFFS/JFFS2359
13.2.5 YAFFS360
13.3 存储设备362
13.3.1 MTD类型设备362
13.3.2 磁盘类型设备363
13.4 部署Linux系统365
13.4.1 安装MTD工具365
13.4.2 使用磁盘文件系统366
13.4.3 使用RAMDISK设备367
13.4.4 使用MTD设备和JFFS2文件系统368
13.4.5 系统启动和升级370
第14章 系统设计开发实例371
14.1 需求分析371
14.2 系统硬件设计373
14.3 系统软件设计384
14.4 系统集成与部署386

内容介绍:

本书以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流程为主线,剖析了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的各个环节。并以ARM平台为例,对U-Boot和Linux内核启动过程做了分析。

内容截图:

IPB Image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47951.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技术详解:基于ARM 高清文字版 孙纪坤,张小全 → https://www.books51.com/479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