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索引

:

风声·雨声·读书声


概述:
《风声·雨声·读书声》本书记载了作者带着“问题意识”问学十年的心路历程,既有坐冷板凳写出的学术文章,也有富含感情色彩的短论,书评,“笑着的”、“叫着的”,“哭着的”文字。这学理层面的思索和感情和论述,反映了一个思想史学者的真知灼见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对精神生命的自我淘洗和执著追求。
《风声·雨声·读书声》知识分子可分为两种人——学术中人与问题中人。我们永远敬重前一种人,本身却受性情局限,大概只适宜作后一种人。所谓“问题意识”,作者那一代人多发轫于文革后期,先觉者觉醒于1968年的思潮辩论,后觉者也不会晚于1971年的9·13事件。那时,他们曾以贫弱的学力、旺盛的体力,在私人场合热烈争辩那些激动人心的问题。
《风声·雨声·读书声》后来作者选择文科院校以及思想史专业,更多的动力也是来自“问题意识”的驱动,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学术兴趣。以“1968”命名的这一代人,后来发生了很大的分化,只有少数人侥幸走进了文科院校。即便如此,后一部分人中愿意兼顾学理与“问题”,同时并进者,也不多了。
风声·雨声·读书声 目录:
自序
我们需要一场灵魂拷问
为学不作媚时语
——读王元化《传统与反传统》
是社会批判,还是政治参与?
——关于张闻天的悲剧与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问答录
终极关怀——汉民族政治文化的基因缺陷
随风飘去
——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毛泽东和他的民粹主义倾向
——与施拉姆教授的对话
毛泽东晚年文化思想散论
六十年代的教育危机与八十年代的语言破译
为什么要对比研究文化革命与法国大革命
启蒙三题:笑着的、叫着的、哭着的
两个世界的英雄———托马斯·潘恩
托马斯·潘恩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让·雅克·卢梭和他的恋母情结
兼论某种文化现象教士与帝国一致的制度
——卢梭政治哲学评析
老内圣开不出新外王
——新儒家政治哲学评析
迟到的理解
地狱里的思考
读顾准思想手记
风声·雨声·读书声 【注】
《风声·雨声·读书声》从网络收集,免费分享!对您有助,是本站最大的荣幸。
《风声·雨声·读书声》禁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您喜欢《风声·雨声·读书声》,请耐心下载,ED2K资源需要有人做种,有时冷门资源需挂机等待。有特别需要的请去论坛求助资源,推荐大家用百度云盘共享。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会员福利

资源无源时,可利用百度网盘 & 迅雷云盘取回

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神秘内容,请 登录 / 注册 后查看

会员可见全站福利 !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287960.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风声·雨声·读书声 朱学勤 扫描版 → https://www.books51.com/28796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