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名著提要:教育卷 张瑞璠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文章类别:
- 25 11 月, 2022
- 0 条评论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快捷索引
【叢書封面基本一樣,僅依卷名變化,以下不再附其他卷封面,僅提供正文圖】
【想從網盤下載的,可以去新浪。方法:用百度查 中国学术名著概述: + 卷名 即可以看到新浪的鏈接】
我们能够拥有多少知识?——读《中国学术名著概述:》
书太多,读不完。总想着有点儿方便的办法,多知道一点知识,少花费一点时间,倒不是说想投机取巧,只是想得入门捷径。记得在大学读古典文献的时候,先生们常常提醒我们说,书海无涯苦作舟,苦读仿佛在书海拼命撑篙,苦读之外还得有方法,好像撑篙之外还得有罗盘,不然就等于在海上茫无目的地漂流,有了罗盘之外还得有海图,否则不知道怎么走,也不知道走到哪儿算是个头,这海图就是目录之书了。开头读目录,真是味如嚼蜡,只是硬了头皮直看将去,渐渐才读出一点意思来,读《四库总目》一篇篇概述:,让人觉得在古书书架上一一翻拣,读《书目答问》开列的书单,让人想象出一个图书馆。于是,对目录的偏好和职业的习惯就一直使我特别有兴趣写作、购买和阅读这一类的书,特别是有解题的目录著作,我的第一部著作其实就是《古代诗文要籍详解》,而我最近的一本著作也还是关于书的书——《中国经典十种》。
不过,有一段时间里,我似乎很不爱看这类概述:,因为相当一批概述:写得了无新意而且极其粗率,似乎概述:是人人能写的东西。目录学仿佛成了一个很容易赚钱的行当,一本一本的工具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滥,似乎这是一个可以降低水准滥竽充数让南郭先生苟延残喘的地盘,到了这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享受学术审查的豁免权。于是这种辗转抄撮来的“概述:”不是弄得人看不下去,就是害得人常犯错误,总是叫人心惊胆战地生怕踩了地雷落了陷阱,工具成了枷锁,概述:成了误导,章学诚《校雠通义》序文里说的目录之书的“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意义,在这些书里一点影子也看不见,读这些书就好像拿了一本错误百出的导游图去游览一个陌生的国度,搭上了时间和金钱不说,没准儿还得惹上无尽的麻烦,生一肚皮的闲气。
这部《中国学术名著概述:》是例外,现在手边有的四大册即“历史卷”、“经济卷”、“语言文字卷”、“哲学卷”,基本上都十分严肃可靠,花了几天时间来看,自觉受益匪浅,这不仅让我重新有了读概述:的兴趣,有了重提目录之学的想法,而且还想到了一个似乎大而无当的话题:我们能够拥有多少知识?
一
我曾经说过,写论文和写概述:不同,写论文虽然难,但好坏只关乎自己,写得草率只是自损名声,别人大不了不读,最多不过是读后哈哈一笑。而概述:写起来看似容易,但因为好坏关乎他人,所以写得好是应该,写得马虎却是损人精力,别人读了以为如此,却不料上了一当,结果一直以为如此却事实其实如彼,闹不好让人一辈子蒙在鼓里。比起时下一些草草而成的目录来,《中国学术名著概述:》在知识的准确性上要让人放心得多。
其实说来也不难,只要写的人真的认真去读他要概述的那本书。举几个例子,关于南朝顾野王的《玉篇》,杨剑桥先生用近八页的篇幅,对《玉篇》的版本、作者、体制、内容、意义做了详细的评介,特别是对原本《玉篇》与今本《玉篇》的差异及原本的价值进行了颇为专业的概述,指出原本《玉篇》的体例可以考见辞书学的发展、引书可以作为考校古籍的依据、反切可以用作探寻古音的参证、释义可以作为研究文字训诂的资料,所说有根有据,甚至有简表为证(语言文字卷,310~311页);易林先生所写之《马氏文通》概述:也是如此,在这篇长达九页几近万字的概述:中,作者不仅细致地说明了《马氏文通》在中国语法学史上的意义在于“标志着汉语的语法研究已经脱离了传统训诂学的范畴,而卓然成为一门独立的生机勃勃的学科”,建立了完整而系统的汉语语法体系,总结和发现了汉语特有的许多语法规律,分析了大量古汉语例句,而且进一步指出了草创者的缺陷,如术语、引例、解释之不一,如从意义出发来研究语法,特别是生硬地套用拉丁语法来解说汉语,以致于忽略了汉语的特殊性(同上,426~429页);又如《淮南子》概述:,除了版本、作者、篇目的例行概述外,还从“道”的本质、“道”的演化说到这种以“道”为中心的思想在养生、历史、自然、社会方面的逻辑展开与实际应用,作者贺圣迪先生特别指出了常常被哲学史放在较次要位置的《淮南子》“对以往文化的搜集整理,较之稷下学派和吕不韦规模更为宏大……对当时哲学所能论及的各种问题作了概括和总结,在各成系统的基础上,以道连贯起来,形成有内在逻辑次序,前后较为一贯的理论体系”,这种看法是很公正的(哲学卷,148~149页)。
其实,概述:虽是小文,要写好恰恰要大知识,西洋也罢,东洋也罢,那些称作“辞典”或“概述:”的工具书常常出自专家手笔举两个与中国有关而又是最近的例子,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鲁惟一主编的《古代中国典籍导读》(Michael Loewe edited,Early Chinese Texts,A Bibliographical Guide,Berkeley,1993),日本著名学者野口铁郎、坂出祥伸、福井文雅、山田利明联袂编著的《道教事典》(平河出版社,1994),就相当出色。前者已有中译本,并可参看李学勤《西方汉学对中国典籍的研究》关于前者的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11期)。,这样才能保证它的准确与权威,所以西人著述常常引用辞典或百科全书,而我们有时之所以会羞于引用此类辞典或百科全书,原因之一正是因为这类辞典与百科全书的名声被那些粗制滥造的“假冒伪劣”产品弄坏了。《中国学术名著概述:》之所以做得比较好,原因之一不过就是作者多是“当行里手”,以狮子搏兔、牛刀割鸡之力来写而已。例如《成唯识论》概述:,在七页篇幅中,把历来被视为畏途的佛教唯识学的基本概念“八识”、“三性”、“五位”及异熟、思量、了别三境,见、相二分、,本有、新熏两种种子,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四缘,说得原原本本、清清楚楚,作者陈士强先生曾撰写过《佛典精解》,对这种书自然是十分了解,而对写这种书的概述:更是十分熟悉(哲学卷,356~362页)。而方言一部中《方言》、《蜀语》、《通俗编》、《吴下方言考》、《恒言录》、《越谚》、《拍掌知音》、《方言藻》、《福建方言志》、《新方言》、《客方言》、《现代吴语的研究》、《闽音研究》、《厦门音系》、《唐五代西北方音》、《钟祥方言志》、《粤音韵汇》、《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四声实验录》、《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语言学论丛》,这二十二篇虽然篇幅不如上述几篇那么长,但都言简意赅,合起来几乎可作一篇方言学研究史来读,这是语言学家游汝杰先生所撰,游氏当年曾著《方言与中国文化》,他以专家的修养来写专业内的名著,自然得心应手,并不是什么难事(语言文字卷,553~621页)。
二
说不难其实也难,没有多年积累的知识不行,没有认真写作的精神也不行,就在这一点上,许多概述:和辞典可以分出高下。我觉得可以用一个比较笨的方法来看一本概述:或辞典的水准,就是看看概述:或词条中有没有一定的文献征引与参考资料。有一种写法在现在已经很流行了,就是辗转抄撮,据一位朋友说,有人能把几本同类书拆散输入电脑,然后合并同类项、取其公约数,“拼接了再撕碎,撕碎了再拼接”,于是一部新著就问世。著作尚能如此,概述:又有什么不能如此的?可是,如果要求征引文献、注出资料,恐怕就不那么容易凭糨糊和剪刀做批量生产了。至少,在他抄撮的时候,也要花一些工夫,不能那么轻松,哼哼小曲、呷着咖啡就炮制一条,怎么也得放下手中烟卷在书架上抽几本书来翻翻。如果要评价《中国学术名著概述:》的撰述,正不妨看看它每一条中间所引述的文献资料,后面所附的研究书目,在这厚厚几大本概述:中,相当多的概述:都引证了不少相关文献,提供了一个或多或少的书单,我以为这是该书的一个很大的优点。像《史记》概述:后面所开列的校补考订书目、今人研究书目,当然并不足奇,因为《史记》的注释考订评述实在太多,搜罗起来不大费事(历史卷,9~10页)。但是,关于一些并不引人注目的学术著作的参考文献,就不是随便抄抄就可以开列出来的了,比如说邹振环先生所作《本国文化史大纲》概述:,就开列出日本中西牛郎《支那文明史论》(刘陶译)、田口卯吉《中国文明小史》(广智书局,1903)、白河次郎《支那文明史》(竞化书局,1903)等在20世纪初译成中文的日人所写中国文化史著作,暗示了杨东莼此书的史学渊源;而范兵先生所作《中国文化史》概述:,则引述了出自《图书评论》第一卷第三期英士所撰书评及《清华学报》第八卷第二期胡适所撰书评,这不仅有助于概述:的说服力,而且能够给读者提供进一步查询探索的线索(历史卷,266~271页);同样,在关于《王侍郎奏议》的概述:后面,作者张远先生也开列出研究著作有吴晗《王茂荫与咸丰时代的币制改革》、赵靖等《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册、叶世昌《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下册、侯厚吉等《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稿》第一册等四种参考书(经济卷,489~490页)。这种文献资料的概述,也是一种坦白诚实的表现,既涉及自己看过多少书,也关乎自己采用了别人多少说法,让读者了解自己的底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暗度陈仓,不声不响地抄了别人的说法。
三
当然,还应该提到的是这部概述:的书目遴选。书海浩瀚,古往今来弄学术的人也太多,可以算学术的书也不少,古代的经过时间的淘汰,倒还有一个大体一致的说法,但近代现代的众说纷纭,就要看设计者心里有没有个自己的主心骨、大主意了,所以首先应该称道的就是这部《概述:》兼收古今的勇气。但什么是学术名著?这又要设计者有一个自己的学术史眼光,近几十年来时代变迁,标准屡易,学术史被政治和道德左右夹持,总是没有自己的立场,所以弄学术史的人多有小结裹而难有大判断,要在书海里披沙拣金,怀里没有揣一块试金石是不行的,所以接着应该称道的就是这部《概述:》鉴别名著的眼光。可以举几个例子。历史卷中收录了夏曾佑的《中国历史教科书》,这是一部曾经被人遗忘了的历史学著作,但是,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现代体例的历史著作,它改变了传统的纪传、编年、纪事本末体的形式,第一次对中国历史作了分期的描述,“把历史看作是一个进化发展的过程,打破了中国旧史以帝王将相家谱为主线,以王朝循环为阶段的传统”(历史卷,96页),在学术史上自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特别是考虑到它在本世纪初几乎是对一代人的影响,把它列为“名著”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倒是缺了它,学术史反会少了一个必要的环节。语言文字卷中收录了汪荣宝《歌戈鱼虞模古读考》及沈兼士《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这种近人所著,既非大部头专著,又非后人公认不移的定论,收录到“名著”中来就需要有一些眼光。其实前者为韵部拟测音值,考察汉语与外语的对音,“为汉语音韵学开辟了新途径”(语言文字卷,136页);后者从一个向来被视为谬误的“右文说”中探讨寻找汉语字词本来意味的途径,其实对后来的“同源说”等语言研究思想有很大的启迪,“实在是近代训诂学上的重要著作”(同上,222页),至少外行如我者读了之后觉得很有收益。哲学卷中收录了被今人视为医书的《黄帝内经》、《伤寒论》和被视为农书的《齐民要术》。在过去,这类书虽然在哲学史上也会被偶然提到,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哲学史还是把它们归入另册的。近来,人们在中国思想世界的研究中逐渐意识到,中国思想世界的“哲学”与西方那种形式整齐、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以主体、客体二分探索世界的哲学是不同的,中国思想世界的内在理路贯通方式并不区分不同领域的规则,而是极富有整体的穿透力的,所以,中国的哲学表述决不能只在智者的思想著述之中寻找,也要在非思想的文字遗留中去钩稽,如方技、数术、兵书,《概述:》酌收医书、农书,颇合思想研究这一趋向。
四
我并不认为这部《概述:》十全十美,只是看惯了不负责任的伪劣作品之后,突然看到了这样一部至少是下了工夫的工具书,有些喜出望外罢了。严格地说,这部概述:在书目遴选、体例安排、概述:撰写以及排印校对各个方面,不必吹毛求疵就有可以挑剔的地方。比如哲学卷没有收录纬书,汉代哲学思想就缺了一块而不能尽复原貌;没有收入《五行大义》,前期五行思想就不能有全面反映;没有收录《说文解字》,就受了传统哲学史观念的制约而忘记了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思想意味;而特意收录杨王孙《论裸葬书》,大概只是因为它是“提倡无鬼神思想”,其实区区四百字的一篇短文是否比其他未能入选的论著更有“名著”的资格实在是很可疑的。又比如历史卷何以要用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这种方式分类,以至于《中国历史教科书》、《国史大纲》、《中国通史简编》与纪传体的《史记》《汉书》同类,《中国文化史》、《中国社会史纲》、《青铜时代》与《尚书》《逸周书》同类,《日本国志》不入地理而入典章制度,《客家研究导论》不入史考史论而入杂史,都是令人不能理解的。郑樵《通志·校雠略》所谓“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类例”分明的意义不止在形式与分类例如哲学卷的“先秦两汉编”既然收了《国语》,为何不收《左传》,就不太让人能够理解。
特别是一些概述:对名著的解说,在内容体制的分析、研究著述的概述和学术思想价值的评估方面,似乎尚有商榷的余地。举一些例子。关于内容体制的分析,如语言文字卷《说文解字》概述:,概述:称许慎“为纠正今文学家说字解经的错误”而作《说文》,将许氏划为古文经学一脉,似乎并不合适。李学勤先生在《〈今古学考〉与〈五经异义〉》中已经举例指出,许慎虽多用古文,但也兼用今文,并不是“是古非今”。而批评许氏将“一”列为第一部的思想是根据汉代阴阳五行家唯心主义哲学,未免有些以今人的二元论哲学来规范古人,犯了用篮球规则规范足球比赛的毛病。至于说《说文》的一个缺点是用文字学原则的部首编排法于检字不便,更是苛求,许氏此书本身是文字之书,不用文字学原则安排部首又当如何?其实要说《说文》部首的缺点,恰恰是其文字学原则贯穿得并不彻底,除了分所不当分的如“白”与“自”、“首”,建所不当建的如“蓐”、“教”、“放”、“箕”、“奢”之外,把声旁作部首就是违背“以形为经”、自乱文字学体例的做法,如卷三上立“句”部、卷九上立“后”部、卷十二上立“不”部等等。关于研究著述的概述,如历史卷《水经注》概述:,概述:以一页的篇幅概述历代研究校勘《水经注》的情况,于近代诸家提到王国维、孟森,于现代诸家提到陈桥驿的《水经注研究》乃至日本的森鹿三的译本,却没有提到段熙仲的校本,也没有提到用了多年精力的胡适,这实在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胡适晚年对《水经注》的研究,无论有何偏见,但是在《水经注》的研究史上都是绕不开的一个重大事件。又如哲学卷的《理惑论》概述:,概述:的后面概述了从明代胡应麟《四部正讹》以来对《理惑论》的研究,其中提到了孙诒让、梁启超、汤用彤、周叔迦、吕澂及日本的山内晋卿、福井康顺、常盘大定、松本文三郎,法国的马司帛海(应为马司帛罗,通译马伯乐,即法国著名汉学家Henri Maspero,其关于《理惑论》之论文发表于河内出版的《法国远东学院杂志》),却偏偏没有提到余嘉锡的《牟子理惑论检讨》(《燕京学报》二十期)、法国伯希和的《牟子》(1920年《通报》),也没有提到胡适的《论牟子理惑论》、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和陈观胜《中国佛教:一个历史考察》(Kenneth SChen,Buddhism in China:A Historical Survey)
胡适有两封给周叔迦的信,虽然很短,但提出了《理惑论》作于汉魏之间的几个重要证据(《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卷二)。汤用彤书总结了各家考据,相信《理惑论》成于汉魏间,并说明牟子“援引《老》、《庄》一申佛旨,已足徵时代精神之转换”(汤书,中华书局,1983,第55页)。陈观胜书虽然不是专门的考据,但综合了两种对立的意见,指出对《牟子》不必采用一次性编成的观点,而可以把它看成是部分出自3世纪,但后来经历了不断的修正的文本,所以人们“可以在其中发现思想转移的线索,于是,这篇东西就不仅在佛教史上而且在中国思想史上都有了关键性意义”(陈书,普林斯顿大学,英文版,第40页)。这种看法极其重要,似乎也可以一提。再如,语言文字卷《金文编》概述:,作者可能没有来得及看到新出的博士文库中,有一本专门为此书所作的《金文编订补》(陈汉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参见张政稂为此书所作书评,《学术集林》第2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关于学术思想价值,我以为不仅要考虑评判的价值尺度,而且颇费踌躇的是以什么术语、语气来评价,如前面提到的《淮南子》概述:,概述部分写得颇好,但在末尾评论时,却用了西洋哲学式的套语,说它在“宇宙发生论和形神论超越前人,在天文、地理、生理、物理等学科上有新创见,从而成为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紧接着又说,它“所含的天人感应、灾异禁忌、神仙长生、人生而静等观点,在当时与后世也都产生了消极影响”(哲学卷,149页)。这就让人产生了疑问,《淮南子》既然有如此的“迷信”思想,它能是“唯物主义哲学”么?用唯物唯心的二元观来区分一种思想的属性,能解释中国古代的著作精神么?其实,中国古代思想世界的理路,并不按照西洋式的逻辑运作,穿透自然、社会、人类各个领域的中国式思想表述,也不必用唯物”、“唯心”来划分,如果“哲学”是指那些用西洋术语来表达的、以形式逻辑为骨骼的、以主客相分为前提的学术,那么中国思想宁可不要用“哲学”二字来作标志还好些。又如《文史通义》概述:,在评价此书时谈道,“缺陷主要表现在作者遵守‘时王之法’的政治立场上,维护程朱理学,以及宣扬旧宗法伦理的倾向”(历史卷,509页)。我实在不太明白,这里所说的缺陷,究竟有什么人能在清代就自觉地避免,程朱理学在清代并没有受到像近代那样的挑战,旧的宗法观念还是那个社会普遍秩序的依据,为何要求章氏“寅吃卯粮”那么“超前”?倒是中国历史著述的一个普遍习惯是把古代社会看成是一种不言自明的合理制度,而当代社会思想文化都不具备合理性,那么章氏“尊时王”的这一立场是否也有像一直被称赞的“法后王”那样积极的历史意义?我并不是说应该站在“时王之法”的立场,只是提出相反的例证来说明这一立场并不构成所谓“缺陷”。如尼维森在《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中也看到章氏的这一点,但他的评价是,章氏的这一思想是“革命的,又是权威主义的”;他指出章氏在这一点上与过去的儒家不同,他关心的是,“把现存的制度与秩序这一真实重要的事实,重新整合到知识与文字的世界中,从而变革知识与文字世界”尼维森(David SNivison),The Life and Thought of Chang HsuehCheng,1738-1801,pp168-169,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6.。评价如此相异,是否可以提醒我们在概述:中应当谨慎使用那些充满意识形态意味的或者依据时下价值观念的评价术语?当然我并不主张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时代冬烘而且不传达信息的文言来写概述:,因为语言毕竟是有时代性的,西洋的术语包含的是西洋人思考的观念,古代的文言传达的总是旧时的情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概述:在概述作者阮元时用了一段颇有古风的半文言:“阮元好古文奇字,每摩挲一器,拓释一铭,俯仰之间,辄心往于数千年前。”(语言文字卷,375页)这段话能给人什么感觉?是引人对阮元产生仰之弥高的崇敬之心,还是使人对旧时产生追怀往事的思古幽情?概述:是用语言文字在最精简的篇幅内向读者提供最丰富的信息,这种语句似乎在概述:中不宜出现,而应当挪移到散文里去。一入其门,即受制约,一用其言,即着其色,意义为言语所束缚,这大概就是例子
此外,可以提出来的是这种作为工具书的概述:,应当尽可能减少排印的错误,我匆匆看过,就发现各卷都有一些误植的字,如《大戴礼记》之误为“大载礼记”、“戴德”之误为“载德”(经济卷,第3页),《药地炮庄》之误为“药地山庄”(语言文字卷,第172页)、“传至颜山农”之误为“传玉颜山农”、“不惜”之误为“之惜”(历史卷,第373、523页),“福井康顺”之误为“祸井康顺”(哲学卷,第225页),等等。。
五
不管怎么说,《中国学术名著概述:》已经出版这四大册是很出色的,在工具书太多粗制滥造的今天看到这样的严肃著述,实在让人兴奋,我写过这类书,也编过这类书,深知这种书编写的困难,也深知这种书的意义。从《出版说明》中看到,这部《概述:》不仅包括已经出版的哲学、历史、经济、语言文字这四册,而且还将出版文学、艺术、宗教、经学、政治法律、教育、科技等卷,“使之成为一部类似于《四库全书总目概述:》的大型工具书”,这实在很令人企盼。《四库概述:》在近现代,不知是多少学人的读书入门捷径,不知给多少学人提供了治学进门钥匙,但是毕竟斗转星移已经过去两百余年,旧学尚存,新知渐积,靠《四库》已经远水不解近渴。
手抄变为雕板,雕板变成活字,电脑又把印书变作一种轻松的艺术,手指轻轻一动,书就一页页地出现,书太多了,不知是谁发明一个叫“知识爆炸”的词眼,把诺贝尔发明的那种东西的威力移过来形容知识,真的让人很惶惑。有人算过一笔账,一个人从二十岁起每天读一卷史书,那二十五史、左传国语通鉴十通、杂史笔记、野史方志、日记年谱,从上古读下来,终其一生,还没有读到辛亥革命,更不论古代还有大量文集、成批档案,近代还有许多杂志、成吨报纸,现代又加上了浓缩得密密麻麻的磁盘、光碟,《庄子》的《秋水》一篇里河伯见大海时那种爽然若失正是我们现代人面对知识时的心情,人脑毕竟不是电脑,它载不动这许多书。但是,话说回来,电脑也不是人脑,它不能把知识化成修养与智慧,于是人还是得想出办法来在自己的头脑中尽可能装知识,“一物不知,则以为耻”固然是旧时士大夫的说法,但“不知一物,不以为耻”也不应该是今天读书人的德行,所以说来说去,书还是要读的,不管你出于实用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涵养。
但是,我们能够拥有多少知识?或者换个说法,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更多的知识?我想,概述:是一种至今不能说它过时的手段,在精心撰写的概述:中浓缩了许多知识,它仿佛把古今的图书用一种微缩胶卷的方式存放在一本书里。今天的人不再像过去的人那样,凭着几部书就可以谋取功名,更不可能“半部《论语》治天下”,用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处理一切,当然也不必把每部书都背得滚瓜烂熟提头知尾,当别人说起某个话题来就可以引经据典地背诵一段。现代人应该除了专业之外,对各种知识都有涉猎,要看的书太多,可以读一读概述:,仿佛记下门牌号码,等待有朝一日空下来时慢慢拜访,似乎领一把钥匙,尽管还没进门但已经有了入门的权力。现代人懂得使用电话簿,也应该懂得使用概述:来补充知识,一个记下图书馆的门牌号码并且有了钥匙的人就好像拥有整个图书馆,人们不能亲自到世界各地旅游,但可以借助电视、电影、书籍、图册去周游世界,古人称这种方法是“卧游”,读概述:,也是“卧游”。我们只是希望,概述:都应该像这部《中国学术名著概述:》一样,概述:的作者应当知道他们的向导作用,切不可掉以轻心马马虎虎地把人引错了路,给人们展示了一个错误的知识世界。
1995年5月18日
原载《中国书评》(香港)总第6期,1995年7月。(《中国学术名著概述:》,周谷城主编,语言文字卷,胡裕树主编;哲学卷,潘富恩主编;经济卷,叶世昌主编;历史卷,姜义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1994年陆续出版)
(丛书)出版说明:
中国学术名著是中国文化的璀璨瑰宝,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人民学识和智慧的结晶。为了弘扬祖国文化,给炎黄子孙和外国友人学习并研究中华典籍提供方便,我们组织专家编纂了穴中国学术名著概述:》这套大型丛书。
本丛书共收录商周至现代(截止一九四九年》的著名学术著作(篇》约三千种,分为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历史、哲学、宗教、经学、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科技等卷。每一卷又分綑类。解说的内容包括:书名《异名、略称》;正文;版本《择举有影响的常见的版本》,作者《姓名、字号、生卒年、籍贯、主要经历和学说、著述、生平史料》;写作经过及成书年代;内容大意《总说、序跋、章节篇目、要点特色》学术影响;研究情况等。待各卷出齐以后,还将做合成增补工作,使之成为一部类似於《四库全书总目概述:》的大型工具书。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十月
(教育卷)
概述::
本书收录先秦至一九四九年之前论述或论及中国教育的学术名著一百四十部《篇》。共分四编:先秦两漠;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和近现代。古代部份着重反映以儒家为主线,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发展的轨迹;近现代部份,则着眼於我国近代化啟动以后,站在历史前沿的教育家对现代教育舆优秀传统教育相结合的探索所获得的成果。全书注意对每一部(篇》著作的屉史作用的定位。
内容截图
(经济卷)
概述::
本书收绿先秦两汉至一九四九年以前我国历代经济名著二百二十二部(包括单篇)。分篇七编,先秦两汉编;魏晋南北朝隋唐编;宋元编;明代编,清代编,近代编;现代编。所收著作反映了曆代学者的经济主张,或纪录了不同时期的生产力、生意关係、财政经济政策等情况,封研究我国经济思想史舆经济史极有价值。书中对这些著作的作者、版本、著述缘由、著作性质、章节篇目、内容大意、影响及研究情况,均有精当的解说。
内容截图
(科技卷)
概述::
中国历代科技名著,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从事生产实践和科学探索的智慧的结晶,是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尤其是在明代以前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许多科学研究成果曾一度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广泛流传到东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大,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令人瞩目的重大贡献。本书共收录先秦至近代的科技名著三百四十九部,分为数学、天文、地学、农学、医学、生物、化学、物理与工程工艺技术、综合等九大类,对它们的内容、价值以及研究状况作了详细的解说。从中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和重大成就,吸收发扬前人的勤奋和创造精神,以推进今天的建设事业。
内容截图
会员福利
同类文章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279957.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教育卷 张瑞璠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 https://www.books51.com/279957.html |
上一篇: 知我者谓我心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 钱理群 扫描版
下一篇: 常识 常识 梁文道 扫描版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