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索引

IPB Image


概述:

IPB Image

上谕:

即诏书,是皇帝的命令和指示。也指清代皇帝用来发布命令的一种官文书。

清代皇帝颁发命令的文书种类很多,有制、诏、诰、敕等类,其形制、质地、颜色与使用的范围各有不同。上谕是其中的一种,也称谕旨,俗称圣旨,是清帝用来发布日常政令的文书。严格来说,谕和旨是有区别的。谕,一般指皇帝特发的指示性命令;旨,是皇帝根据臣僚的请示而发的答复性意见。凡清王朝对当时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项重要事务的最后决策及终极处置,都要通过上谕文书加以发布和实施。 清代在雍正以前,上谕一般是由内阁大学士或南书房的侍臣撰拟,通过[[内阁]]颁发。或由宫中径发有关部院及大臣。雍正七年(1729)军机处设立后,上谕统由军机处撰拟。经皇帝同意后,通过两种途径发出:一种是明发上谕,通过内阁公布,称作"内阁奉上谕",是属于有关国家重大政令需要中外臣民共知的。如宣战、议和、大赦、巡幸、谒陵、经筵、蠲免及高级官员的除授降革、重大案件的处理结果等;另一种是"寄信谕旨",是以军机大臣奉旨的名义,由军机处交兵部捷报处寄给外省督、抚、提镇大员或钦差大臣等高级官员的,所以也称"廷寄"或"字寄",是只限于少数或个别臣工所应知而不适于公开的机密性谕旨。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失当等。

上谕最初是由军机大臣起草,乾隆后逐渐改由军机章京拟草。其撰拟过程是:先由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商讨应发上谕的要点,称作"召对"。召对完毕,军机大臣们回到值房,或亲自或令军机章京撰拟成稿,誊清后再由军机大臣送呈皇帝审阅,称作"述旨"。有时皇帝也用朱笔略作改动,但一般不作修改即发交军机处加封钤印发出。在发出之前,军机处均另抄一份存档,底稿则即行焚毁。存档之上谕抄件,每月合订成一册,称为"现月档";每季度汇订成一厚册,称为"四季档"。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单位的比较系统的清代上谕档簿,即是由此保存下来的。此外,凡经过皇帝用朱笔修改过的上谕原件,在发交有关官员钦领遵行后,须缴还皇宫,不准私自存留。现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缴还上谕原件有两万余件,均是用白擢纸以楷体书写,形状大小与奏折相仿佛。上谕除一般由军机处撰拟外,有时皇帝也亲自用朱笔书写,或由大学士拟稿后经皇帝同意,用朱笔誊写的,习称朱谕。其内容一般都较为重要,但为数极少。清末光绪年间,兴办电报,遂有电旨或电寄之名目,其性质与撰拟过程都与一般上谕相同,只是发送办法改交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改称外务部)用电报拍发而已。

由于上谕及上谕档是清代皇帝日常政令的总汇,因此是研究清史的重要原始资料之一。

预览及下载地址:[咸丰上谕].咸丰皇帝.扫描版.pdf

作者概述:

咸丰,名爱新觉罗·奕詝,20岁登基,在位11年,31岁病死,咸丰是清朝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他被后人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他登基不久就发生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之后又有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他在重大事件面前大都优柔寡断,束手无策,且迷于酒色,荒废朝政,宠爱叶赫那拉(日后的慈禧),误国殃民,留下千古遗憾。


内容截图

IPB Image

IPB Image

IPB Image



会员福利

资源无源时,可利用百度网盘 & 迅雷云盘取回

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神秘内容,请 登录 / 注册 后查看

会员可见全站福利 !


标签: , ,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279647.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咸丰上谕 咸丰皇帝 扫描版 → https://www.books51.com/27964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