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索引

:

  提起美国当代作家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1933— ),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很可能是她在《长青评论》上发表的《反对阐释》(“Against Interpretation”,1964)。该文的发表,使桑塔格以理论研究而蜚声文坛。不过,料想人们也不会忘记她作为评论家和小说家的“两栖人”身份。事实上,她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小说——一部她自己很喜爱的小说,即《恩主》(The Benefactor, 1963)。
  苏珊·桑塔格有着良好的艺术禀赋,她从小就做作家梦,七岁动笔写作。她在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度过童年时代,在伯克利大学就读,后转入芝加哥大学,1951年毕业,又于1954年和1955年在哈佛大学分别获得文学和哲学硕士学位,随即远赴欧洲,继续攻读哲学。在牛津和巴黎这两个知识和思潮的集散地,桑塔格深受影响。桑塔格年轻气盛,她看到当时的文人学士有许多人既是哲学家又是文学家,不免技痒,也想一试身手。当时法国流行的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以阿兰· 罗布格里耶等人的新小说和欧仁·尤奈斯库等人的荒诞派戏剧为代表的文艺思潮及其创作实践给桑塔格以极大的启发。存在主义哲学提出的一些基本思想,如存在先于本质、世界和人的处境的荒诞性、自由选择等,使桑塔格认识到对现实作出存在主义观照的意义,她意识到存在主义文学力图揭示世界及人生的荒诞性。出现于 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新小说则强调对小说传统形式的摒弃。阿兰·罗布格里耶就曾毫不客气地指出,传统小说“单调地使用过去时和第三人称,无条件地以时间为发展,以情节为线索的做法,千篇一律地按照人的愿望去安排,每一情节都与情节关连等等——都是强调一个稳定和谐、连绵不断、没有歧义的、完整无缺的世界”,在他看来,这样的世界是不真实的。
  在二战后法国哲学思潮和文艺思潮的双重影响下,苏珊·桑塔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观,并在一系列论著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存在主义文学观。她呼应欧洲现代主义创作理论与实践,并按照自己的理念完成了她最初的文学创作,其中当然包括《恩主》这部长篇小说处女作。


内容截图:

IPB Image



会员福利

资源无源时,可利用百度网盘 & 迅雷云盘取回

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神秘内容,请 登录 / 注册 后查看

会员可见全站福利 !


标签: , ,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265584.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恩主 The Benefactor 美 桑塔格 扫描版 → https://www.books51.com/26558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