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索引


跨文化之桥


概述:
《跨文化之桥》分“面向跨文化、跨学科的新时代”、“传统,在现代诠释中”、“重新解读当代文学与文化”三编,《跨文化之桥》共收录了四十余篇文章。
跨文化之桥 目录:
我的比较文学之路(代序)
第一编 面向跨文化、跨学科的新时代
迎接文化多元共存的新世纪
多元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前景
文化转型与新人文精神
互动认知:比较文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国际性与民族性
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文化冲突及其未来——参加突尼斯国际会议的随想
以特色和独创主动进入世界文化对话
中西诗学对话中的话语问题
朝向诗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一次汇通古今中外诗学术语概念的尝试
欧洲中心主义与诗学——重读杨周翰先生的《欧洲中心主义论评》
中西跨文化文学研究五十年
第三世界文化的提出及其前景
古今中西的百年讨论——西湖之滨的一次学术聚会
文学与自然科学
文学与哲学、社会科学
诗歌·绘画·音乐
跨学科研究的新成果——评乔山的《文艺伦理学初探》
中国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成果
第二编 传统,在现代诠释中
继承传统,重在创新
中国文化遗产的传递——在西班牙“文化遗产传递”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世界文化对话中的中国现代保守主义——重估《学衡》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汤用彤与《学衡》杂志
文化更新的探索者——陈寅恪
中西诗学中的镜子隐喻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一些特点
叙述模式:中国小说从传统到现代
封建末世知识分子的一个侧面——漫谈沈复和他的《浮生六记》
无名、失语中的女性梦幻——18世纪中国女作家陈端生和她对女性的看法
作为《红楼梦》叙述契机的石头
文化对话与世界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不同文化中关于月亮的传说和欣赏
第三编 重新解读现当代文学与文化
关于现实主义的两场论战——卢卡契对布莱希特与胡风对周扬
研究“现实”与研究“存在”
解构心态与当代创作
在理论的十字路口——西方文学理论在80年代中国
自由的精魂与文化之关切——《北大校长与中国文化》序
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3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小说的一个侧面
传统文学和当代文学中的中国妇女
牺牲·殉道·叛逆——现实和文学中的中国女性
鲁迅研究:一种世界文化现象
鲁迅的《破恶声论》及其现代性
重读鲁迅的《孤独者》
20年代知识分子心态的探索——论茅盾的《虹》和《蚀》
茅盾在北大
真情·真思·真美——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
中国的世纪末颓废——最后一个唯美派诗人邵洵美
我与中国文化书院
跨文化之桥
【注】
《跨文化之桥》从网络收集,免费分享!对您有助,是本站最大的荣幸。
《跨文化之桥》禁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您喜欢《跨文化之桥》,请耐心下载,ED2K资源需要有人做种,有时冷门资源需挂机等待。有特别需要的请去论坛求助资源,推荐大家用百度云盘共享。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会员福利

资源无源时,可利用百度网盘 & 迅雷云盘取回

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神秘内容,请 登录 / 注册 后查看

会员可见全站福利 !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259896.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跨文化之桥 乐黛云 扫描版 → https://www.books51.com/25989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