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文丛 辽宁教育出版社,1~6辑
文章类别:
快捷索引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辽宁教育出版社,1~6辑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中国究竟是有几千年文明的古国。政治上闹感冒的时候,经济上犯穷病的光景,人们会发些“读书无用”、“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牢骚。日子一好过,政道一通畅,大家想到的多是如何建立一个“书香门第”——为自己的家,也为社会和国家。
所以,要说“读书无用”,古贤今哲,说过的话尽多,可举的范例也尽多。不过,读书要怎么才能“有用”?认识却未必一致。从历史到时今,占主要地位怕还是那种把“读书”和“有用”直接联系起来的看法,所谓“颜如玉”、“黄金屋”即是。要换个说法,也无非是说读书之后要立即用书中的知识去为现实任务出力,不然就有“遗少气”、“头巾气”之嫌!
我们编这套丛书,正是要想说明,“读书”这件怪事,实在并不简单。读以致用是好事,并不立即“致用”也不是坏事。甚至可以说,作为一个知识者,人人都应有“致用”和“不立即致用”这两种读书态度的结合。什么是“不立即致用”,那就是把读书当作一种兴趣,简单说来,“书趣”即是。
我们请了一些读书的大行家来现身说法。不是请他们来说自己如何读书成“趣”——那未免俗了,而是把他们“读书成趣”的成品展示出来。这成品全是作为趣味的读书结果,却未必时时处处都点出自己读了什么书、作了什么“悬梁刺股”的努力方克臻比。作者们读书已成“趣”,所得的结果也大多能使读者觉得有“趣”,即可以读得下去。如果大家都以读书为一“趣”事,由此多产生一些“趣”,不亦有益于“书香门第”之建立乎?
或谓,这种做法,其实只是拾古人之唾余,不是什么适合时代要求的办法。所谓“遗少”之责,多半来此。这涉及对中国读书传统的看法,这里不去辞费。要说的是,这种读书方法,要说“时代”,其实是最时髦不过的。我们现在最现代的读书观,便是反对主体和作品的对立,把所谓读书,说成只是领会作者的本意。好在这套丛书的作者,不管他们是不是“后现代”的,他们的读书,却都能跳出这一框子,不把读书看成教训与被教训、赐予与接受的关系,而只是一种“对话”。因此,他们方能不为某书某人所永久俘虏,而能以自己为本位,“自”得其趣。
自然,读书成“趣”,其病亦多。一个毛病,便是成了蛀书虫,变成书淫。在一个宽容的社会里,蛀书虫也会受到表彰,不是坏事,但究竟难以在商品经济中讨得生活,更难成为“大款”。我们几个编书匠,以“脉望”为名,也只是想以此表明自己已患此“病”而已。“脉望”是蠹鱼之一种,是蠹鱼吃了书中的神仙字化成的。传说服了用“脉望”煎的水,便可“白日飞升”。这是古人把读书致用和不立即致用两者相结合的一种美丽的幻想。我辈有幸,平时时常贪念当代读书成仙的大家的许多“神仙字”,然而现今不能飞升,却得蒙厚爱,允以所作编集问世。我们愿意永远抱有做“脉望”这一幻想,为中国的读书界做些微末的工作。
——脉望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书趣文丛 辽宁教育出版社,1~6辑 → https://www.books51.com/240462.html |
下一篇: 郁达夫文集 花城三联版,12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