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雪莱济慈抒情诗精选集(穆旦翻译+经典英文原诗) [英]拜伦 雪莱 济慈
文章类别:
快捷索引
别名: 穆旦先生翻译+经典英文原诗
作者:
译者:
图书分类: 诗歌戏曲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清晰扫描版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书号: 9787509002186
发行时间: 2007年05月01日
地区:
语言:
简介:
目录:
G.G.拜伦
想从前我们俩分手
“WHEN WE TWO PARTED”
雅典的少女
“MAID OF ATHENS, ERE WE PART”
只要再克制一下
“ONE STRUGGLE MORE, AND I AM FREE”
无痛而终
EUTHANASIA
你死了
“AND THOU ART DEAD, AS YOUNG AND FAIR”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SHE WALKS IN BEAUTY”
我的心灵是阴沉的
“MY SOUL IS DARK”
内容简介: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是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而拜伦、雪莱、济慈更是其中翘楚。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仍是任何一位文学爱好者、尤其是西方文学爱好者、诗歌爱好者的必读。三位诗人的共同点是卓越的文思和早逝的宿命。拜伦36岁,雪莱30岁,济慈26岁。或者说正是因为他们过于凝练的生命,才使诗意爆发得愈加蓬勃。
诗人生命的传奇、坎坷无疑会让让读者的爱戴更浓厚、长久。
穆旦也是如此。
出身于海宁望族,和金庸先生为堂兄弟。11岁开始写诗;17岁入清华大学;20岁参加校护卫队,随校转移昆明,亲历了“世界教育史上艰辛而具有伟大意义的长征”,步行3500里,历时68天;22岁执教西南联大;24岁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几度在生命的边界穿梭;27岁任《新报》主编;31岁赴美留学;33岁毕业,毅然归国要报效祖国;两年的短暂平静后,是长达十余年的迫害,直至生命终结。
苦难对于中国人而言,不算特别。特别的是穆旦的坚韧、不息。天堂、地狱般的生活反差没有让他沉沦、弃世,近距离体会过死亡的穆旦对生命的解读和掌控绝非常人可比。虽然二十多岁已经享有桂冠诗人的称号、被诗坛瞩目,但当诗歌创作不得不终止时,穆旦拿起了译诗的笔。在白日身心饱受摧残后,暗夜里他竟然还能从容创作。18年间,穆旦翻译、出版的诗集数量可观,尤其是《唐璜》和《普希金诗选》的完成令人感佩。前者体现的是穆旦的超人毅力,后者则是赤子之心——命运的不公并不能减退穆旦的爱国热情,为了国家的需要,他自学了俄语。
钻石总会闪烁。继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诗坛对穆旦的推崇后,沉寂了四十年,八十年代人们再度发现了穆旦。重新发现后的热情更是浓烈。
穆旦的诗歌被推崇为“白话以来最值得阅读的”。穆旦的翻译因为是“诗人译诗”,更被推崇为绝对的权威译本。而且,也确实没有其他译者一个人翻译出拜伦、雪莱、济慈,让三位诗人的不同风格在同样的把握下体现鲜明。
本书的特别:
选编精良:是由专家选编,所选作品都是最被读者关注的诗篇。
中英文对照:是国内首次推出的中英对照版本。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体会诗意,而且能吸引英文学习者购买,扩大读者面。
填补市场空白:由于穆旦先生子嗣都在国外,所以版权联系非常不易,致使市场稀缺多时。
作者简介:
拜伦、雪莱、济慈:英国诗坛的浪漫主义大师。王佐良先生说:“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是浪漫主义的创始者,拜伦使浪漫主义的影响遍及全世界,雪莱透过浪漫主义前瞻大同世界,但他们在吸收前人精华和影响后人诗艺上,作用都不及济慈。”
穆旦: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战爆发后,随校长途跋涉,进入西南联大。1940年由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助教。 1942年2月,参加“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1949年赴美留学,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2年底携夫人周与良女士一同回国。1953年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4年至1972年隔离审查,这18年间,穆旦的诗歌创作几近停止,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完成了大量的英文和俄文诗歌翻译。其中包括普希金、拜伦、雪莱、济慈、布莱克、丘特切夫等多人作品,穆旦由此从一位著名的诗人转变为著名的翻译家。1977年2月26日,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结束了诗人坎坷却瑰丽的一生。
内容截图: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拜伦雪莱济慈抒情诗精选集(穆旦翻译+经典英文原诗) [英]拜伦 雪莱 济慈 → https://www.books51.com/175452.html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