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专区切换至【手机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切换本帖至【手机版】


作者: admin
查看: 314|回复: 1
帖子
最新资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哲理/鸡汤] 《古文观止》不用全读,只需记住这些经典名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9-3-16 17:3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查看: 314|回复: 1
<

《古文观止》是古人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其中不乏陶渊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名家的大作,《左传》、《史记》、《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


《古文观止》不用全读,只需记住这些经典名句!



1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出处】《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

【大意】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好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便欣然忘食。

【背景】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五柳先生传》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古文观止》不用全读,只需记住这些经典名句!



2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出处】《报任安书》(作者:司马迁)

【大意】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明之后,才著成《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才撰写《兵法》;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慨而写作的。

【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受宫刑的不幸遭遇。其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英雄气概流传千古,表现出了他坚守理想,坚韧不屈的精神。


《古文观止》不用全读,只需记住这些经典名句!


3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出处】《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

【大意】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背景】本文写于唐太宗贞观十一年,魏征向太宗上疏,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古文观止》不用全读,只需记住这些经典名句!



4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出处】《留侯论》(作者:苏轼)

【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背景】这篇文章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述了张良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过人之节、其志甚远。


《古文观止》不用全读,只需记住这些经典名句!



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出处】《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

【大意】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所写。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表现出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


《古文观止》不用全读,只需记住这些经典名句!



6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出处】《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

【大意】道路平坦距离又近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

【背景】《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王安石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摘录的段落表达了王安石对人生求索之路的感悟——只有具备志、力与相助之物这三个条件,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


《古文观止》不用全读,只需记住这些经典名句!



7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出处】《滕王阁序》(作者:王勃)

【大意】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意志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背景】王勃看望父亲路过滕王阁,都督宴请群僚于阁上,王勃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虽遭挫折,仍思进取的可贵志向。


《古文观止》不用全读,只需记住这些经典名句!



8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出处】《师说》(作者:韩愈)

【大意】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背景】本文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阶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


《古文观止》不用全读,只需记住这些经典名句!



9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出处】《曹刿论战》(作者:左丘明)

【大意】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竭尽了。敌方的勇气竭尽而我方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国军队。

【背景】《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在长勺之战中的情景。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曹刿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


《古文观止》不用全读,只需记住这些经典名句!



其他经典名句:

1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3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7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2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

13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14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

1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6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17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

1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9士之有道。固不役志于贵贱

20当思帝德如天

21经正则庶民兴

22土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5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26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27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28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29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非天小也

30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3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3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4业精于勤,荒于嬉

35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36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37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38忿必争,争必败

39方一食,三吐其哺

40以圣人观之,犹泰山之于冈陵

41圣人之所以能大过人者

42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

43亲贤臣,远小人

44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45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4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4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48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49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

50物有同类而殊能者

51祸固多藏于隐微

52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53民贫,则奸邪生

54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55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56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57强毋攘弱,毋暴寡

58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59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6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61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62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63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

64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65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66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67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68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69士穷乃见节义

70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71故其为诗,如嗔如笑

72放其言之文,君子以兴焉

73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74不忮不求,与物浮沉

75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76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77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78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79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80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8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8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8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8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85超鸿蒙,混希夷

86清泠之状与目谋,潜潜之声与耳谋

87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88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

89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

9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91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92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9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94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95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96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97为善必慎其习,故所居必择其地

98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

99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

100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

0 0

主题推广




回复

举报

沙发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9-3-16 17:53:54 | 只看该作者

《古文观止》十大启迪,帮你读懂生活!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历代散文总集。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具有不少传诵千古的名篇,如今看来,仍值得学习。

原文: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感悟:出自郑庄公克服其叛弟的故事。人的行为必然带来相应的结果。我们都希望趋吉避凶,得到好的结果。

一些人去求神拜佛,看风水。却不知,真正决定结果的是自己的行为。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你未来的结果,取决于你现在的行动。


《古文观止》十大启迪,帮你读懂生活!


原文: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感悟:作战靠一鼓作气,做事也要靠有鼓作气。

很多人都有拖沓的习惯,有了目标,有了好的想法,不取实施和执行,拖拖拉拉,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本来很小的事情,非要拖得很久。

这就是缺乏一鼓作气的精神。

《古文观止》十大启迪,帮你读懂生活!


原文: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海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感悟:秦始皇因为郑国渠的事情,要驱逐所有在秦国的外国人,李斯是楚国人,也该被驱逐。李斯写《谏逐客书》,劝谏秦王嬴政,最终被采纳。

秦国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吸纳人才,践行良策。做人也当如此,以开放、包容待人待事,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和谐,成就自己的人格美。

凡是有大抱负,想要成就大事业的人,这种宽广的胸怀是必不可少的。

《古文观止》十大启迪,帮你读懂生活!


原文: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感悟: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逆境,可能毁灭弱者,但却一定会成就强者,增益其所不能。

《古文观止》十大启迪,帮你读懂生活!


原文: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感悟:《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他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是隐士的快乐,也是无数人心中所憧憬的简单快乐。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理想,远离现实的喧嚣,远离名利,寻找一个偏僻的地方,门前种几棵柳树,屋里放几摞书,隐身山水、放浪形骸。

《古文观止》十大启迪,帮你读懂生活!


原文: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感悟:人就算到了老年,仍然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因为老了,就放弃了自己一贯坚持的东西。

也可说,人因为梦想而年轻,只要还坚持为梦想而奋斗,人就不会老。反而一些青年人,早早就放弃了理想,这无异于过早地进入了坟墓。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自己的志向,不能放弃。我们经常说,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是接近成功的时候。

人生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在最困难的时候是选择坚持还是选择放弃,决定了事业、学业的成败。

《古文观止》十大启迪,帮你读懂生活!

原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感悟:勤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学业、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大家身边都不缺这样的人,他们很聪明,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优厚,但却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缺少了勤奋这一点。

除了勤劳,一个人还要有自我的思想和判断,不能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古文观止》十大启迪,帮你读懂生活!


原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感悟:这是儒家的政治理想,也是中国古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即便是现在,这句话仍然不过时。

如果社会上多一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那么我们的社会何愁不安定、富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担当。

《古文观止》十大启迪,帮你读懂生活!


原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感悟:王安石拿旅游作比喻,近的地方、平坦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多,因为容易到达;而艰难险远地方的美丽风景,只有少数人到达才看得到。

想要得到的更多,就必然要付出更多的汗水。人生想要更加精彩,也就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那些整天胸怀大志、却又懒于行动、不想付出的人,还有老想着投机取巧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最可悲的是他们还觉得自己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古文观止》十大启迪,帮你读懂生活!

原文: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留侯论》

感悟: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

真正的有勇气,不是别人得罪了你,你就立即报复;也不是你面对比你强大的人敢于主动出击。这些都是表面的勇气,小勇。

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勇?“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在面临突然到来的(危急情形)时(表现)毫不慌乱;别人强加给你的罪名,你却不发怒。

我们常说,泰山崩于面前而色不改,这就是大勇。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