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专区切换至【手机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切换本帖至【手机版】


作者: admin
查看: 240|回复: 0
帖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宅男盛女经济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7-6-1 23:0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查看: 240|回复: 0
<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1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0 0

主题推广




回复

举报

沙发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7-6-1 23:11:42 | 只看该作者
用经济学分析人生

这些年宅男和剩女成为了媒体热议的名词,并已经被收入了辞典正式登堂入室。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宅男和剩女却颇似有给人下定义的味道。不管一个女性多么优秀多么有个性,只要被贴上剩女的标签,好像就已经是被社会剩下的一群,难道一个女生的命运就是等着嫁人生子?难道一个现代社会的独立女性要不就是处心积虑的找个好老公,要不就是秣兵历马等待被人称为女强人男人婆?似乎在这个不管是物质还是思想观念大为丰富的年代,应该还有其他的选择。年龄增长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各种各样的限制,也可能会出现很多其他的选择和转角。
  《宅男盛女经济学》这本书就用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宅男剩女这种现象,名为宅男盛女,其实这本书主要是对剩女进行分析。书一开始就开宗明义的说明现在三十左右的女性,其实正处于人生的大好年华,应该被称之为盛女,正是事业和美貌的高峰期。作者曾经从事过投资银行行业,现在又是高校任教的教授,接触到的人群多是所谓的三高和白骨精女士,举起例子来自是游刃有余,而且不局限于香港一岛之地,而是遍及北上广等地,使得书的例子更有了可信度。
  近年来随着通货膨胀,CPI等概念的日渐普及,大众对于经济学的兴趣空前浓厚,在国外早有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说法,争论经济学对于普通学科的渗透。实际上由于市场经济逐渐成为了所有社会的发展主题,经济学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主流学科。国外早就有弗里德曼,克鲁格曼等主流经济学家为报刊杂志撰文述说经济学现象普及知识,而布坎南,贝克尔等经济学家用经济学分析民主政治和个人生活也取得了很大效果,用经济学分析个人感情生活的文章在国外的学术研究论文中也屡见不鲜,但目前在中国经济学知识还处于普及阶段,因此目前这方面的书还比较少,《宅男盛女》这本书可以说是十分的有新意。但是经济学要用于分析个人生活也十分的难,一方面是经济学被称为沉闷的科学,理性的个人利益取向和全面的信息收集这两个大前提在个人感情生活中难以实现,而另一方面用经济学得出的结论也不符合人们通常对于感情的认知。但是经济学其实就是使人们在有限的资源分配下得到幸福的科学,不管是感情还是工作,我们唯一的目标不是在短暂而辛苦的尘世得到幸福吗?而每个人在感情生活中,其实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不管是年龄,经济条件还是外貌条件,都是有限的资源。而这本书中作者也深知经济学的局限,在用经济学的框架分析日常生活同时,不时小心谨慎的举例子讲道理,真可以的称为是新好男人式的感情顾问了。
   笔者不才也曾经从事过投行工作,深知投行里的两句经典语言:money never sleeps 和 bussiness is bissiness。书中作者明确的提到这本书只将道理分析而不涉及道德判断,不管是出轨一夜情嫖妓等灰色地带还是对于当下都市芸芸百态感情生态的分析,作者都高举需求分析,市场理论等经济学分析工具,分析男女比例,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是如何的引起婚恋市场的变化,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日常问题,倒真有些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快意。比如说对于众人关注的剩女问题,作者就旗帜鲜明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说明现代社会让人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如果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效用最大化,那么选择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个人的一种选择。剩女其实就是由于当下的女性教育程度变高市场竞争力变强,使得市场价格相对偏高市场需求相对降低而已。而当下由于互联网和交通便利,使得市场更趋复杂,原来同地方人要想配套结婚倒真不是那么方便了,但这其实也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纵观全书,作者鲜明的语言让人想起了两句话:幸福乃是参差多态和没有经过省思的人生不值得一过。经济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如何过好人生还是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路有信心,至于用经济学这把尚方宝剑还是用心理学这门独门暗器或者是其他学科的知识,其实都并不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