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会员专区切换至【手机版】

切换本帖至【手机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美文] 禅定境界,能给你带来快乐安详,但是,我们要警惕快乐中的危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4:4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定」能给禅修者带来许多的害处或益处,你不能说它只会带来其中的一种。对于一位没有智慧的人,它是有害的,但是,对一位有智慧的人,它能带来真正的利益,它可以引导他到内观。

  对禅修者最大的伤害是禅那,也就是深而持续宁静的定。这种定会带来大的安详。有安详的地方,就会有快乐。一有快乐,对快乐的执著和执取就会生起。禅修者会不想审察任何其它的东西,他只想耽溺在那快乐的感觉。当我们已修行了一段长时间,也许就会熟练于很快进入这种定。只要我们开始注意我们的禅修对象,心就进入宁静,并且我们不想出来观察任何东西。我们只陷于那快乐之中。对一位练习禅修的人而言,这就是一个危险。
  我们要利用「近行定」。于此,我们进入宁静,而后,当心足够宁静时,我们出来观察较外层的心理活动。以一颗宁静的心来观看外层会生起智慧。这点难以理解,因为它几乎像一般的思考和想象。当思考存在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心并不宁静,但是,那个思考实际是在宁静中生起的。有审察存在着,但它不会干扰宁静。我们提起思考,以便审察。这儿,我们提起思考来检查,不是毫无目标的思考或想象;它是从一颗安详之心生起的东西。这叫做「在宁静中觉知」和「在觉知中宁静」。如果它只是一般的思考和想象的话,心就不会安详,它会受到干扰。可是,我不是在谈一般的思考,而是一种从安详的心所生起的感觉,它叫做「审察」。智慧是在这儿生起的。

  因此,有正定和邪定。邪定是指心进入宁静,而完全没有觉知。一个人可以坐二小时甚至整天,但是心却不知道它在哪里或发生了什么,它什么都不知道。只有宁静,如此而已。就好像一把磨利了的刀,我们却不使用一般。这是一种无知的宁静,因为这里没有多少自我的觉知存在。禅修者也许会认为他已经到达了究竟,因而不再去寻求其它的东西。在这层次,「定」成为一个敌人,因为没有对与错的觉知,智慧就无法生起。
  有了正定,不论达到什么层次的宁静,都会有觉知,会有完全的正念和正知。这就是能够引生智慧的定,他不会迷失在其中。禅修者对这点要好好了解。没有觉知,你不能前进;从头到尾都必须要有它。这种定是没有危险的。
  你也许会想利益是从何处生起的,智慧是如何从定生起的?当正定已培养了,智慧在一切时候都有机会生起。当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碰到所触或意经验到法,在所有的姿势中,心住于那些根尘实相的全然觉知中,而不去拣择。在任何姿势中,我们全然地觉知快乐与不快乐的生起。我们将这两者都放下而不去执著。这就叫做「正确的修行」,这存在于所有的姿势中。「所有的姿势」这几个字并不仅指身体的姿势,它们也指「心」,也就是它在一切时中都拥有对实相的正念和正知。当「定」已正确地培养,智慧就这样生起。这叫作「内观」,也就是对实相的认知。

  安详有两种:粗的和细的。从「定」产生的安详是粗的一种。这心安详时,就有快乐。于是心就把这个快乐当作安详。但是,快乐与不快乐都是「有」和「生」,在这儿是未脱离生死轮回的,因为我们仍执著于它们。因此,快乐不是安详,安详也不是快乐。
  另一种的安详是从「慧」而来的。在这儿我们不会将安详与快乐混淆,我们知道能够审察并了知快乐与不快乐的心才是安详。从智慧中所生起的安详并不是快乐,而是那看见快乐与不快乐实相的东西才是安详,对这些状态不起执著,心超越于它们之上,这才是所有佛法修行的真正目标。
0 0

主题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切换至【手机版】|主站|Archiver|小黑屋|BOOKS51论坛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6 19:02 , Processed in 0.095374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