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专辑中文名: Svetlanov指挥Shostakovich第5、6交响曲
艺术家: Shostakovich肖斯塔科维奇
资源格式: MP3
版本: DREAMLIFE出品(DVD转制)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概述:

专辑介绍:
在肖五面前左右
我不喜欢政治,只向往音乐中净化的力量和它带来的美丽,不过事实却是政治的压抑无处不在。当然它也带来了特殊的创作冲动,以及给作品涂上的那一层特殊色彩。
我是个年轻人,在我的这一点人生轨迹中,没有文革、更没有发生在另一个国家的大清洗,但是在上一辈的身上我却能感受到这种政治风暴给他们的大脑带来了多大的伤害。人们在那个失去道理的时代,被各种异化的道理教育了一番。等到浪潮退去,他们已经遍体鳞伤。但他们没有想过要重新认识那些道理,因为那个时代似乎可怕到把它自己的道理强加到更远的时代中,而且它的道理中还包括要阻止人们对它本质的认识。
那么那个时代是否有音乐?有,但都是活在歌颂它的阴影下;那些音乐美吗?如果拨掉那个时代的印记,就不能说那里没有一丝美丽;那些音乐纯净吗?其实,像我这样一个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对这个问题多少有些无权过问。但之所以提出了这些问题,是源于一个名字——Shostakovich。从偶然间听到他的作品开始,那种兼具明晰和模糊的声音就在脑中徘徊不止。我不能完全知晓介绍他及他那个年代的文字中所描述的场景,我在他作品中得知的一切都是不完整的故事,唯一可以留下的是一种语汇,表达时代“模糊”时最“明晰”的语汇。
认识他和他的作品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发觉自己可以被这种声音如此亲切地吸引更是一次让自己感到悲哀的自我认识,原来我是在这样的矛盾下认识美丽的。爱上他的声音是他的第五交响曲,但喜爱的开始不是由于作品的背景,而是奇异的声响——乾脆而狂放。号与鼓完全处于对大情绪的宣扬中,虽然我第一次时不知道那情绪有多么复杂,但我只觉得那很大,囊括了这一音乐效果中大部分的情绪抒发。小提琴没有丝毫单调感,成群的齐奏也活跃在一个有模进规则的俄国旋律中,而且它还具有幽默感。可是把我耳朵拉近的原因是我个人对恐怖的搜索,从第一乐章开始,那些声音就钻进了我意识的深处,那里有一种被冷漠的伤疤在仔细地听着耳边传来的声响。突然间我发现了自己忽略的、许久未被整理的愁苦。这些愁苦源于无法被理解,但却被自己十分确认的光明。愁苦还源于想要接近光明的途中无法给别人形容的胜利,在重重矛盾的重压下,不知哪里来的天性让幽默感突然暴发,嘲笑了不好笑的自己和好笑的胜利。
第五交响曲对于Shostakovich是一次转折及胜利。由于它,他被再次推倒苏联音乐界的前台;由于它,古典与新生在完整的交响曲面前得以兼备;由于它,历史被音符记录。
Shostakovich是创造旋律的大才,他完全具备用音乐说话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众多音乐家中最为难得,因为它是如此地需要稀有的天赋。听Shostakovich的室内乐作品可以发现很多美妙之处,动听的、灵动的、感人的,他可以让你看到旋律在面对自然时应有的逻辑,而且他还具备让俄国音乐走向国际化的能力。可是这种用音乐说话的天赋在面对那段混乱年代时就变得畸形了,有人说这是他的刻意,但我倾向于认为这就是他眼中最为真实的当时,也是当时投射在旋律上最为真实的声响。
记得那时为了知晓这声音是怎么了,还特意把一篇关于这部交响曲的英文介绍细细地翻译了一遍。落笔时自觉是这部交响曲的唯一知音了,不过也有可能在这部交响曲创作的时刻,一切又都不是我所知所见。他的年代使得他的音乐具备了特定性,没有亲历便很难知晓其身后故事的真实,翻开他那本名曰“见证”的回忆录,开头这样写到:“这不是关于我自己的回忆录。这是关于他人的回忆录。别人会写到我们,而且自然会撒谎——但那是他们的事”。不过好在音乐不是只有如报纸新闻般记载当天信息的功能,音乐透过相对文字而模糊的情绪来直接传达其意,如果在他的未来又有人在艺术和社会两种现实间痛苦地呼吸过的话,那么这音乐就再恰好不过地被聆听者带到了现在。
交响曲的开头简单明了,层层的暗流在面前涌过,主题乾脆直接,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一般,实现了旋律最具体的抽象。不过这一次抽象想要表达的却是一种可悲的矛盾,这个天才把种种现实中解不开的矛盾清楚地摆在我的面前。我在清楚地猜想:那里有一个高高在上的“领袖”,而这里有一个顽固的“统治惯性”。生活在这里,他那艺术的自由无法实现,更加戏弄人的是他的才能又被“领袖”当成了这种“统治”下产生的优秀果实,结果他又被一股“惯性”退到了非艺术的前台。在这种不被真正理解却广受关注的舞台上,他忍受着苏联的爱戴,忧虑着随时可能到来的命运转折,因为“领袖”随时会不喜欢你,“领袖”的人民也随时会憎恨你。号声说明一切,弦乐的沉闷不是被欢快的嘹亮打破,而是进入了狂乱和不安中。旋律的效果对这种担惊受怕有着惊人地准确描述,弦乐被激起的涟漪被定音鼓一次次地搅乱、也一次次加大着它的振幅。
这部交响曲同时也透漏了作曲家的幽默。第二乐章的小提琴旋律如满脸浓妆的小丑,讲着听不懂的笑话,除了样貌可乐,对于笑话的内容似乎其它乐器都一概不知,却又都晓得如何将这个笑话、这段旋律编下去。我们假设他真的如此左右为难地生活过,那么他当然不会如此明显地把自己的情绪呈现,面对政治的批评,他以这种巧妙的坦白方式回应。交响曲没有一句歌词,不留一句可读到的字眼,只在这个第二乐章里对领袖的性格做了最艺术化的模仿。他的这份轻松戏谑之心完全展现不出戏谑者的轻松自在,声音的基调全都是向下的,以至于到了第三乐章的广板中,悲哀被完全展现。根据当时的报道,在第五交响曲的首演上,当演奏到这一乐章时有些观众落泪了,新闻报道中是没有提到大众的哭泣为何,我只以我的猜测补上一句:为了作曲家对这个时代的痛苦所作的最准确的描述。
紧接着眼泪的是狂风暴雨般的追逐,各交响组一步不落地对彼此狂追着,致使管乐的胜利主题出现时其它乐器没有一点应和的和谐,于是你可以想象Shostakovich在对“胜利”做着怎样的赞美了吧。这段快板跑过地十分迅速,很快,那种心里悬着不定方向的情感、自知将会不期而至的爆发又在模进的旋律中下沉、上升了一番。最后一切都在打击乐器的“欢快”中踏步走入结尾,如同政治风暴中不知自身死活的“叛徒”终于得知自己的下场。
终于我的曲解也在齐奏中结束了,我所作的所有描述可能都不是作曲家的原意,对于音乐激起的猜想或许给真正的Shostakovich改装成了好多个Shostakovich,想必他自己又会说起:“但那是他们的事”。
录音推荐:Evgeny Svetlanov指挥The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 of the USSR
DREAMLIFE出品 70年代录音(DVD)
今年是这部交响曲诞生整整70周年,从穆拉文斯基的首演到数字录音,它拥有了数以百计的版本。对它的演奏可以很细微,如海丁克般将声音抽出到似断非断,再在轰然间把浓烈的进行曲节奏散布开来。或者强化那种恐怖的气息,把莫明的压迫施加在旋律的每一次喘息上。作品旋律及配器的成功给予演奏者以很大的创作空间,得以在它准确的气氛下施展个人的理解。但你无法摆脱作曲家的旋律国籍,成块状的交响是俄国土地的象征,风雪一般的豪放让演奏本身都带着强风。或许俄国的指挥家们不会如一个外国人那样,把另一个国家的特殊历史背景和作曲家的心理波动当作首要考虑对象。就我所见,穆拉文斯基的演奏始终存在着对作品中俄国旋律特色的尊重,而他的后辈Svetlanov也很出色地继承了这种对旋律特色的尊重,而且他们也都豪不例外地将这种旋律特色与作品中的情绪做以精彩的结合,让作品在自己的土壤上显得十分生动。末乐章的旋律在Svetlanov与苏联国家交响乐团的演绎中具有很大的煽动性,可惜的是尽管演奏精彩但我听到的是Dreamlife出品的70年代的录音,录音效果不是很理想,DVD的画质也较差,给这部作品所能引导的细部聆听带来了障碍。Svetlanov在俄国曲目上的成绩是相当不俗的,真希望他有更多的好版本面世。
王泽音
在线时间:周一~五 8:30~16:30
专辑曲目:
Symphony No.5
1. Moderato – Allegro non troppo – Largamente – Moderato
2. Allegretto
3. Largo
4. Allegro non troppo
Symphony No.6
5. Largo
6. Allegro
7. Presto
Svetlanov指挥The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 of the USSR
此专辑已加入mp3共享计划


标签: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www.books51.com/625846.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Shostakovich肖斯塔科维奇 -Svetlanov指挥Shostakovich第5、6交响曲DREAMLIFE出品(DVD转制)[MP3!] → http://www.books51.com/62584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