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索引


会员福利

资源无源时,可利用百度网盘 & 迅雷云盘取回

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神秘内容,请 登录 / 注册 后查看

会员可见全站福利 !

中文名: 时间-影像

原名: L’Image – Temps

作者: (法国)吉尔·德勒兹 (Gilles Deleuze)

译者: 谢强 蔡若明 马月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中译本,扫描版

发行时间: 2004年08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IPB Image

◎译  名 时间-影像
◎原  名 L’Image – Temps
◎作  者 (法国)吉尔·德勒兹 (Gilles Deleuze)
◎译  者 谢强 蔡若明 马月
◎出版时间 2004
◎国  家 中国
◎类  别 人文社科-艺术
◎版  本 N/A
◎语  言 简体中文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0.4MB
◎页  码 456页

内容介绍:

时间-影像是怎么突然出现的?也许是在战后,随着电影的转变,当感知-运动情境让位于纯视听情境(新现实主义)的时候。但这种转变酝酿已久,形式多样(小津安二郎,还有曼凯维支,甚或还有音乐喜剧)。

时间-影像不可删除运动-影像,它颠覆附属的关系。时间不是运动的数字或度量单位,也就是说一种间接的再现,运动不再只是时间的直接表现的后果:在那甚至是一种虚假的运动,一种虚假的连接。虚假连接是“非理性分切”的一个例子。运动的电影通过理性分切上进行重新衔接(尤其是在听觉影像和视觉影像之间进行非理性分切)。

电影的影像必然是现在时是一种说法的错误。直接的时间-影像不是现在时,也不是回忆的。它与连续性断裂开来,与心理记忆断裂开来,以便提升到时间的一个种类或一个系列(威尔斯、雷乃、戈达尔……)。这些时间符号和思维符号、话语符号不可分离。但是思维如何体现在电影中?电影特定的话语行为又是什么呢?

作者简介:

吉尔·德勒兹,1925年1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1944年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1952年发表处女作《休谟及其生活、著作和哲学》,1957年任索邦大学哲学史助教,1960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专员,1964—1969年任里昂学院哲学教师,1969年接替米歇尔·福柯,任巴黎第八大学哲学教授至1987年退休。 1995年11月4日,德勒兹因难忍肺疾折磨,从巴黎住处的窗户坠楼自杀。

内容截图:

IPB Image
IPB Image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标签: ,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www.books51.com/244868.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时间-影像 (L’Image – Temps)((法国)吉尔·德勒兹 (Gilles Deleuze))中译本,扫描版 (法国)吉尔·德勒兹 (Gilles Deleuze) → http://www.books51.com/24486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