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中文名: 湖南花鼓戏-补锅
资源格式: RMVB
版本: (李谷一主演)[珠江电影制片厂]VCD转
发行时间: 1964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概述:

http://www.phoenixtv.com/home/zhuanti/zongyi/cjwh/zdhldjdrw/images/zdhldjdrw23215_l.jpg
我们仍然那么清晰地记得每一年的春节晚会最后那首百听不厌的歌曲——《难忘今宵》,于是我们就想起了李谷一——
李谷一,我国著名歌唱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44年生于湖南,15岁考入湖南艺术专科学校。原来唱花鼓戏的李谷一改学西洋发声法。1980年以一首《乡恋》红遍大江南北,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流行歌手。她唱过近百首歌曲,尤以《乡恋》、《妹妹找哥泪花流》、《知音》、《难忘今宵》等最具传唱性。
李谷一在近30年的舞台生涯中,以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技巧,对我国民族声乐和通俗音乐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开创了一代歌风。
李谷一原任东方歌舞团党委书记兼第一副团长。最近调任中央民族乐团艺术指导。
李谷一,女,1944年11月10日出生。汉族,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61年毕业于湖南省艺术学院舞蹈专修科。2000年7月毕业中央党校导师制研究生班。
1961年至1974年,逐步成为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主要演员,十四年里成功地塑造了二十多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年轻姑娘形象,其中主演《补锅》一剧,于1964年和1965年获湖南省和中南五省戏剧汇演优秀奖,拍成电影,从此知名。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当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88年,被具有权威性的美国传记协会列入《世界杰出人物录》。
1996年,获美国ABI协会颁发的“世界艺术家成就奖”的金奖。
1999年,获CCTV-MTV(中国中央电视台与美国MTV电视台)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近年来在国内多种报刊上,发表过有关演唱艺术及声乐技艺的论述文章。
聘为沈阳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湖南省师范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湖南省女子大学名誉校长等。
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是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妇女基金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自1982年起至今,为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委员。
[湖南花鼓戏简介]
湖南花鼓戏,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湖南花鼓戏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民间歌舞到对子花鼓直到能够演出一整本大戏这样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湖南花鼓戏曲调的发展,是采用当地山歌、民歌、哼歌为素材,发展成为几个基本曲调,应用于有简单情节的的戏剧之中,后由于戏剧情节的复杂化和人物思想感情表达的要求,原始曲调变成了有各种不同节奏的、能表现各种不同情感的、分别适用于男声或女声演唱的曲牌。从音乐发展的角度说,前辈花鼓戏艺人(民间作曲家),根据戏剧内容的需要,运用“一曲多变”的规律,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曲调。并且相传了一套曲调发展的手法,他们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概括:如“变手法”、“改尾巴”、“换骨头”、“翻上去”、“落下来”、“把板眼扯烂或挤拢”等,实际上就是通过转调、变调、改变调式、音程移位、节奏扩展或者压缩等手法,来创造、丰富了花鼓戏曲调。所谓“变手法”,是转调与变奏的结合;“改尾巴”、“换骨头”是改变调式和骨干音;“翻上去”、“落下来”是音程上下移位;“把板眼扯烂或挤拢”就是节奏扩展或压缩。同时,他们也吸收了外省或者本省的其它民间音乐和其它剧种的音乐,为后代留下了宝贵财富。
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过去,由于花鼓戏遭受封建迂腐势力的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各地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省花鼓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湖南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4类:1、川调,2、打锣腔,3、洞腔(即师公腔),4、小调。川调,源于山歌及民歌。按调式分为宫调式、羽调式两种,宫调式强调六级音,羽调式强调七级音,花鼓戏味特别浓厚。打锣腔源于哼歌及劳动号子,原来仅用锣鼓、唢呐伴奏,人声帮唱尾腔,得名打锣腔,现在基本上取消了这种帮腔形式。洞腔,源于师道音乐,所以,也称师公腔。川调、打锣腔、洞腔,统称为正调,正调的结构比较方整,大多以“对仗”或“起承转合”为结构形式,反复运用。小调是一些比较原始的民歌、山歌、城市小调和丝弦小调,表现情绪较为单一。某些小调发展较大,能表现多种情绪,编入了正调。
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仍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多以表现劳动生活为主。湖南花鼓戏从劳动人民群众中来,丰富了劳动人民群众的生活娱乐。


标签: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786418.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湖南花鼓戏-补锅 李谷一主演 [珠江电影制片厂]VCD转[RMVB] → https://www.books51.com/78641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