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中文名: 当代世界大师经典名著 迷惘 朗读版
别名: 当代世界大师经典名著 盲目 朗读版
版本: 白金珍藏版
发行时间: 2005年05月30日
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概述:

德语名:Die Blendung

点击详细介绍
一般来说,巨著都是以语言文字为主。但这部作品却正相反,所有的情节都围绕着私人学者Peter Kien展开,他是一个怪癖的读书人,可以称为当时维也纳最著名的汉学家并拥有藏书最丰富的私人图书馆。
他总是默默地进行研究,直到他犯了一个决定性的错误:因为一时的头脑发热,他和他的管家Therese结婚了,原因只是因为她多年尽心为他的藏书掸除灰尘。当上Kien夫人不久,Therese想要清除更多灰尘–最终发展成了一场对家中藏书堡垒所有权的赤裸裸的疯狂争夺战。参与这场战争的还有:Benedikt Pfaff,一个残暴成性的房屋管理员;和Fischerle,一个认为自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演员的驼背侏儒和皮条客。所有人的灵魂都被贪婪占据,拼命把Kien推向了毁灭。
《迷惘》是一个充满了绝望的作品,读者不可能在里面找到一个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角色。但作为补偿,书中人物荒谬的行为和思想都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Canetti的文字驾驭能力使这部作品充满了魅力,他赋予了书中每个奇特人物完全符合其角色的语调语气来表达他们的疯狂想法。尽管这本作为Canetti唯一的小说在出版三十多年后才引起了文学界的注意,但现在,它绝对已经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了。

Sponsor: Cj
类型:讽刺小说
价格: CD: 24,95 欧元 / pocket book: 20,00 欧元
出版商:CD: Dhv der Hoerverlag / pocket book: Fischer (Tb.), Frankfurt
作者:Elias Canetti
朗读:Robert Matejka, Felix von Manteuffel, Libgart Schwarz, Peter Simonischek
朗读时间: 约173分钟,3 CDs
推荐指数: http://images-eu.amazon.com/images/G/03/x-locale/common/customer-reviews/stars-4-5.gif
如果要把世界名著制作成有声书,人们在期待的同时也总是伴随着怀疑:制作中会否遇到太多障碍和不可避免的删减。朗读版的《迷惘》可以称为是有声书成功制作的典范。Canetti的这部诺贝尔得奖作品是由Helmut Peschina改编的,并在导演Robert Matejka出色指导下制作完成的。
Canetti的这部小说既压抑又有着奇妙的娱乐性:关于一个出色的学者Peter Kien的故事,因为他的不通人情世故,使他轻易成为了周围贪婪成性的人眼里的囊中之物,这些人包括他的管家和凶残的房屋管理人。这些角色都是由一流的演员来担任的:Peter Simonischek作为旁白,Felix von Manteuffel是Peter Kien,还有Fischerle的扮演者Robert Meyer。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饰演管家Therese的著名话剧女演员Libgart Schwarz。
朗读版的一个很明显的优势在于,书中各人物所特有的语调更鲜明了–比如那个房屋管理员的维也纳方言或Fischerle的犹太风格的语言。特别要指出的是由Max Nagl创作的有趣的,独特的音乐:小提琴,单簧管或萨克斯风的旋律除了起到了伴奏的作用,还为Canetti的出色文字添色不少,可以说是这部听觉享受的点睛之笔。
犹太裔德语作家卡内提,以其作品具有“辽阔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文艺的感动力”,获得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战后德语作家中,唯一不以“战后文学”的悔罪自省而得奖者。卡氏早于193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迷惘》(Die Blendung,又译《盲目》),曾轰动整个欧洲文坛,令荷赛及一九二九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为之侧目。小说描写一位才高气傲的汉学家的怪诞行径,借以阐明读书人置身盲目群众暴力中的坚持。然而,这部纯文学代表作的命运却有如另一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葛斯拉的名著《锡鼓》,须待将近半个世纪后才得到世界的追认。
作者简介:

ELIAS CANETTI IN SWEDEN
Date Photographed: December 8, 1981
伊利亚斯·卡内提 Elias Canetti (1905-1994)
保加利亚出生的德国小说家、评论家、社会学家和剧作家,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卡内提最著名的作品是1960年出版的《群众的权利》Masse und Macht (Crowds and Power),大众民族主义。这本书的灵感来源于1927年维也纳正义宫暴动。这部作品在1930出版,但直到1960年才得到重视并荣获了诺贝尔奖。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伦敦,并积极参与英、德两国作家和语言学同仁之间的活动。
伊利亚斯·卡内提是当代杰出的德语作家,但在一九八一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并不是声名显赫的作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默默无闻。由于他本人的身世特殊,远离祖国,不愿多抛头露面,人们对他了解很少。他的长篇小说《迷惘》在一九三五年出版后也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一九六三年再版后才在欧洲传开,人们才开始对他深刻的洞察力、杰出的创作才能和冷静而辛辣的笔触有所了解。
由于从小就酷爱艺术,对犹太教、商业活动深感厌恶,卡内提潜心研究文学、历史,并开始写作。
伊利亚斯·卡内提一九○五年生于保加利亚的鲁斯丘克(今鲁塞),祖先是居住在西班牙犹太人的后裔。他的家族生意做得非常兴隆,讲的都是一口老式的西班牙语--后拉底诺语,一种已经废弃的西班牙语。保加利亚语、英语、德语成了他的三外。他最终选择用德语写作,并坚持使用偏爱的德国文化。当卡内提六岁的时候,举家迁徙到了曼彻斯特。其后他的父亲亡故,母亲将全家搬迁至维也纳,从此他开始学习德语。他自幼随父母生活在英国和奥地利,先后在瑞士和德国法兰克福等地求学,通晓西班牙语、英语、德语和法语。一九二四年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化学,一九二八年获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定居维也纳,开始用德语写作。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年轻的卡内提先后两次去柏林,在那里逗留了六个月,有幸会见了德国进步作家维兰特·赫茨尔德和布莱希特等,接触到柏林大都市的现实生活,在都市的所见所闻给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九三○年至一九三一年,他分别用德语和英语进行创作,发表作品,长篇小说《迷惘》就是在这期间完成的。一九三八年纳粹侵占奥地利后,他因是犹太人,被迫流亡,去了英国伦敦,并在那里定居,后取得英国国籍。他在那里主要用英语写作和发表作品,因而有些作品先有英文版本,然后再由他译成德文出版。除了一九八一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外,他还获得格奥尔·毕希纳奖(1972),奈利·萨克斯奖(1995),约翰·彼得·赫贝尔奖(1980),弗朗茨·卡夫卡奖(1981)。他深受奥地利著名作家布罗赫·穆齐尔和克劳斯等人的影响。他创作勤奋,态度严肃,作品有长篇小说、剧本、政论、札记和杂文等。一九三二年出版的剧本《婚礼》叙述维也纳一座正在举行婚礼的大厦突然倒塌,全体宾客同归于尽,剧本以此象征腐朽社会的没落与崩溃。剧本《虚荣的喜剧》(1950)描写某国统治者下令销毁全国所有的镜子,全国人民为之哗然,镜子的黑市交易迅速泛滥成灾,终于激怒人民,引发了一场起义。剧本《确定了死期的人们》(1964)叙述某国人民个个都知道自己的死期,人人在颈上挂了一个小盒子,据说其中载有个人出生和死去的日期。某年有个五十岁的人偶然打开盒子,发现里面竟空无一物。顷刻间,生命失去了保障,全国陷入了一片混乱。他写的这些剧本揭露和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贪婪、自私、放纵和不安全感;剧本都没有主角,没有情节,只表现某种场面和状况,其描写的事件是荒诞的,但影射和讽刺的对象是显而易见的。他的论文集《群众与权力》(1960)力图分析法西斯取得统治和群众受愚弄的原因;《耳闻集》(1974)评介了五十位作家。其它作品还有札记集《人的领域——1942—1972札记》(1973)、杂文集《良心话》(1975),以及两部自传《获救的舌头》(1977)和《耳中火炬》(1980)。
从1916年到1921年卡内提在苏黎世上学,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年轻的罗马执政官》,一部诗歌戏剧。1928年他在柏林旅行,遇见了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注:(Bertolt Brecht, 1898 – 1956)是德国极具影响力的现代剧场改革者、剧作家及导演,亦被视为当代「教育剧场」(Educational Theatre)的启蒙人物]、伊萨克·巴別尔 [注:Babel Isaak(1894~1941) 苏联短篇小说家,生于乌克兰的犹太人家庭,在受迫害的环境中长大,这些往事都反映在他的小说中。]和格奥尔格·格罗兹[注:(George Grosz, 1893~1959),1911年开始发表作品,用讽刺的笔法描绘柏林的夜生活和社会的阴暗面。战后,用漫画揭露专制政、腐败的社会道德面貌及战争的残暴、恐怖。作品除少数油画外,大部分是素描勾勒,风格辛辣、幽默,有浓厚的艺术趣味。]。他开始着手创作一系列关于人类狂热行为的小说。结果诞生了小说《迷惘》(Die Blendungen)(translations into English in 1947 and 1964)。被认为是在二战之后艾瑞斯·梅铎和托玛斯·曼的作品被公认为标准前已经被考虑过了?[注:艾瑞斯·梅铎(Iris Murdoch,1919-1999)英国哲学家(注:想了解她的朋友请观看电影Iris《携手人生》 ),托玛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出生于德国北部的留倍克市,父祖在该地颇有威望,家道殷实。母亲尤丽雅热爱音乐,因此托玛斯曼本人亦深受影响,尤其喜爱贝多芬、华格纳、莫扎特、布拉姆斯等音乐家的作品,并尝试将音乐的精神体现于作品之中。]
1929年卡内提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在1930年代初期他的作品被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翻译。在奥地利的一次遭遇影响了他将来所有的作品。愤怒的抗议群众烧毁了正义宫,他因此被捕,之后他描述他自己如何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员。1934年卡内提娶了Veza Taubner-Calderón(她死于1963年),在1930年代他创作了两部戏剧DIE HOCHZEIT(《婚礼》)和DIE KOMOEDIE DIE DER EITELKEIT(《浮华喜剧》),DIE BEFRISTETEN(《时间有限》)在1936年完成于维也纳, asked the question what happens if one knows the exact date of ones death.逃避有组织的迫害犹太人。1938年卡内提逃到了巴黎,次年移民英国,他的一身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度过,1970年代他他和家人在苏黎世勉强度日 ,在1971年再度续弦,娶Hera Buschor。膝下有一女儿,Hera Buschor在1988年去世。
卡内提自幼受母亲影响颇深。德国文学,尤其是歌德对他一生的创作影响很大,乃至被称为“一个生活在2O世纪里的18世纪的作家”。此外,卡夫卡也给他很大影响,他们是至交。卡内提早年攻读过自然科学,这又使他喜好以冷峻的态度表现精神与现实的冲突,特别喜好剖析那些无足轻重的“边缘人物”,如异乡客、怪人以及精神反常的各种小人物。他善于从文化史角度洞察社会与人生,从现代社会的各种现象、人物和事件中去探索全面的解释,表现了一个严肃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所独有的个性、智慧和才能。
1935年卡内提发表了具有突破性的作品 《迷惘》(Die Blendung)小说描写一位才高气傲汉学家的怪诞行径,藉以阐明读书人置身盲目群众暴力中的坚持。这部作品被纳粹查封,被大众冷落直到1960年《迷惘》重新问世再版。书中的主角是Peter Klein,一位40岁语言学者和汉学家。他通晓很多古代语言,但他无法用当代的语言解释。在这个城市他拥有自己个人的图书馆。无论他到哪里他都能瞬间把书带走。
卡内提发表了20部著作,散文居多,戏剧其次,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政论《群众与权力》(196O)。这是一部赞扬者多,阅读者少的辉煌理论著作。瑞典学院称它为一本“权威性的著作”,此书使作家得到普遍的尊敬。戏剧《浮华喜剧》(195O)和《婚礼》(1964)在地方舞台上赢得了大胆观众的喝彩,也招来一些人的起哄。杂记《人的省分》(1973)反映了作者的心灵历程,书中耐人寻味的警句比比皆是,处处闪烁着一位天才的智慧的光芒。自传三部曲《得救的舌头》(Die gerettete Zunge, 1977)、《耳中火炬》(Die Fackel im Ohr, 1980)、《目光的游戏》(1986)在西方博得一片喝彩声。长篇小说《迷惘》是他唯一的一部小说,西方评论界一再把它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相比,并曾多次获奖。
汉学家基恩深居简出,爱书成癖,受尽现实的折磨:先受女仆的欺骗,与她结了婚,不久便被赶出家门,流落街头,后中奸人诡计,钱财被骗一空。女仆和奸夫把他的藏书全数盗卖,还把他当做精神病人囚禁起来。最后他精神崩溃,放火烧了图书馆,自己也葬身火海。《迷惘》是一九八一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卡内蒂的代表作,全书情节显得怪诞离奇,堪称是一部“疯子的人间喜剧”。
长篇小说《迷惘》是卡内提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三部分,共三十章。第一部:没有世界的头脑;第二部:没有头脑的世界;第三部:世界在头脑中。小说描述汉学家彼得·基恩博士受贪婪而愚蠢的女佣苔莱瑟的摆布,最后精神失常,自焚而死,以此影射希特勒上台前欧洲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揭示了法西斯猖獗横行的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瑞典学院院士约翰内斯·埃德费尔特在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日的授奖词中指出,《迷惘》“以纳粹主义残酷地玩弄权术为背景,蕴含着深远的预见性”,称赞卡内提“以丰富多彩的作品,尖锐地抨击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弊病,为人道主义事业做出了贡献”。
《迷惘》的第一部着重描写彼得·基恩离群索居的生活。基恩厌恶人们的虚荣心和贪图享受的本性,不愿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他摒弃公职,过着穴居般的生活。他爱书成癖,藏书累万;他节欲守戒,埋头读书;他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头脑中惟有书本,没有世界,图书就是他的世界。他在四十岁时雇用了一个名叫苔莱瑟的女管家,此人其丑无比,浅薄轻浮,心狠手辣。她费尽心机,骗取了基恩的信任和好感,与他结了婚。他俩的结合并非出于正常人的感情需要,而是各有各的打算:基恩对异性从来就感到厌恶和恐惧,他是为了自己的图书馆免遭火灾才娶她为妻的;苔莱瑟嫁给这个书呆子则是为了能控制他,以取得他的全部财产。她和基恩结婚后就撕下了假面具,到处寻找基恩的存折和财产,逼他写遗嘱,从心灵上和肉体上残酷折磨基恩,最后把他赶出家门,使基恩流落街头,沦为乞丐。
《迷惘》的第二部描写基恩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悲惨遭遇。基恩置身街头,还在惦念自己的图书馆。他痛苦无比,胡里胡涂地陷进了一个“没有头脑的世界”——一个藏污纳垢的小酒店,一个赌窟和妓院,这里出没的是流氓、赌棍、妓女和骗子。基恩在那里结识了以偷窃和诈骗为生的犹太人驼背菲舍尔勒,后者自称是高明的“棋王”,假装要帮助基恩拯救书籍,以骗取他的钱财。正当他俩去当铺“为书赎身”时,恰好遇上苔莱瑟及其姘夫看门人前去当书。他们反诬基恩是小偷和疯子,基恩遭到他们一顿毒打,还被带到警察局审讯。骗子菲舍尔勒乘机溜走,后被同伙劫财杀死。
《迷惘》的第三部描述基恩被看门人领回家去,作为精神病人关在一间斗室里,受尽残酷的虐待。在巴黎当精神病医生的格奥尔格·基恩突然收到驼背菲舍尔勒发去的一份电报,得知他的哥哥“疯了”,便专程从巴黎赶到哥哥身边,通过私访查到了关基恩的地方,并设计把苔莱瑟及其姘夫赶出基恩的家,基恩回到了自己的图书馆。原来的世界恢复了,但基恩被破坏了的神经系统并没有恢复过来。他头脑里的世界崩溃了,他终日怀疑这是事实,担心再度被赶走,陷入无比的恐怖和迷惘之中。当晚他把全部图书堆积起来纵火焚烧。他站在书上仰天大笑,葬身火海,与自己的图书馆同归于尽。
《迷惘》全书情节显得怪诞离奇,堪称是一部“疯子的人间喜剧”,但其内容与人物形象却是来源于作者青年时代的生活和对社会的观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例如,他在维也纳上大学时有个女房东,她为人吝啬,喜欢唠叨,常抱怨物价飞涨,生活艰难。她成了卡内提小说中苔莱瑟的原型,她唠叨的话语也成了“孔夫子为媒”一章里苔莱瑟对青年问题发表的一通议论。在卡内提所住房间的对面山坡上是一所疯人院,有六千名精神病人。作者在那里的所见所闻,成了他塑造疯子形象的素材。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五日,维也纳发生当局镇压工人示威游行的事件,号称工人阶级政党的社会民主党头目竟下令开枪打死工人,这件事引起了卡内提的关心和思索。他开始广泛了解各国的文化史、希腊哲学、中国历史和先秦诸子百家,研究了英国、法国和俄国革命;他对中国的儒家极为推崇,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他很有启示。所有这些都在《迷惘》中得到了反映。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他两次在柏林逗留,目睹了那里尔虞我诈、人欲横流和金钱至上等等社会现象,他深刻地感到柏林就是一个“疯子的世界”,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欧洲,危机四伏,各种矛盾激化,一九二九年爆发了极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片混乱,民不聊生。大资产阶级却在争权夺利,打击进步力量。这时的知识分子阶层显得十分软弱,一些正直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满,他们无力回天,但又不愿同流合污,只得躲进象牙塔里,试图以洁身自好逃避所厌恶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者萌发了创作《迷惘》的动机。
每位读过《迷惘》的读者,一定会赞叹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作者不是用华丽的词藻和跌宕的情节来哗众取宠,而是用朴实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娓娓叙来,情节流畅自然,引人入胜,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极想知道主人公的命运和结局。
《迷惘》最出色之处在于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借助联想、内心独白和幻觉,在人物荒诞的思想活动中,制造出一个令人迷惘的朦胧世界,以此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迷惘》与其它小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我们知道,小说通常的写法是叙事言情,故事情节逐步发展,直至结局。而卡内提的小说不以情节取胜,而以人物的心理刻画见长。小说中人物始终处在怪诞的联想、内心独白和幻觉之中,现实与幻想糅合在一起,扑朔迷离,一片迷惘。《迷惘》中的彼得·基恩看似值得怜悯和同情,但他的迂腐和怪诞的想法与行为却又使人感到他是不争气的人,叫人喜爱不起来;苔莱瑟和看门人以及驼背骗子当然是令人可憎可恨的人物,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窥视着别人的财富,千方百计想把别人的财富攫为己有,他们身上充满铜臭,他们生活的环境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缩影。作者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把他们的一切劣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们的行为乍看起来荒诞不经,其实作者正是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反映了二十和三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无论是人们的内心独白,还是内心活动,都不是人们头脑里先天固有的东西,而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意识流的描写使人感到人物的行为不是外加的,不是作者硬给他们的,从而引起读者的深思。
总之,《迷惘》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无情的揭露,生动地勾画出在法西斯上台前欧洲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有助于读者理解纳粹上台的历史背景。《迷惘》的确是一部值得介绍的小说。
目录
前言
第一部 没有世界的头脑
散步
秘密
孔夫子为媒
贝壳
眩目的家具
亲爱的太太
动员
死亡
病床
富有青春活力的爱
犹大和耶稣
百万遗产
殴打
石头人
第二部 没有头脑的世界
通向理想的天堂
驼背
伟大的怜悯
四个雇员及其前途
揭露
饿死
如愿
小偷
私有财产
小矮子
第三部 世界在头脑中
好父亲
裤子
疯人院
曲折的路
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
红公鸡
朗读版版权属于出版社,请勿用于商业用途,违者后果自负。


标签: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785251.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当代世界大师经典名著 迷惘 朗读版白金珍藏版 → https://www.books51.com/7852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