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中文名: BBC与魔鬼共进午餐
英文名: Dining With the Devil
资源格式: TVRip
发行时间: 2005年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概述:

一部揭示中央情报局和巴解组织之间多年来往还恩怨的纪录片。
近日,媒体披露了美英政府与利比亚就放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进行秘密谈判的内幕。据报道,美政府不仅在谈判前动用了大量的情报人员在利比亚境内进行调查,而且美情报人员还参与了谈判的整个过程。可以说,美情报人员为推动利比亚放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立下了“汗马功劳”。事实上,历届美国政府均视中东地区为战略重点,美特工人员作为国家意志的先行者,已经渗透到中东国家的方方面面。
  情报触角伸向中东各国
  美国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庞大的情报网,仅在一线的特工人员就超过10万人。除了设在本土的情报机构外,美国还设有众多的驻外情报站,它们是美国在外国进行情报活动的直接指挥者。
  据了解,美情报机构在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都设立了专门的站点,负责招募间谍和情报搜集工作。这些站点的站长都是经验丰富的老牌特工。像曾任中情局驻伊朗情报站站长的克米特·罗斯福,就是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孙子,也是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堂弟。他最为辉煌的“成就”就是在1953年直接策划了伊朗政变,推翻伊朗民选总统摩萨台,恢复了孔雀王朝国王巴列维的王位。直到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美国在伊朗的“垂帘听政”才宣告结束。
  塑造中东“政治版图”
  说美国特工可以影响中东局势,这话一点都不夸张。除了上面所说的伊朗政变外,不少发生在中东地区的政变和暗杀领导人的事件,也都出自美特工的策划。
  1947年,美国政府对当时的叙利亚政府不满意,于是出动中央情报局特工和军方人士组成“政治行动小组”,雇佣胡斯尼·扎伊姆将军充当代言人,发动了一场政变。美国人把这位将军叫做“我们的孩子”,经常对他指手画脚。在政变成功之日,美国特工“通知”这位新领导人,应当任命谁为大使,谁为内阁部长。但扎伊姆将军已经不满这种待遇了,他命令这些美国特工立正站好,并改口称他为“阁下”。自此美国与叙利亚交恶。
  1969年,美国把英国排挤出了利比亚,并且控制了该国的石油资源。美中情局协助上校卡扎菲推翻了英国的傀儡政权———伊德里斯王朝,并夺取政权。后来当卡扎菲指责西方国家在掠夺阿拉伯的石油时,他又上了中情局的打击名单。
  1976年,美国、伊朗和以色列秘密武装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并督促他们发动叛乱来搞乱伊拉克。后来,美国人又放弃了库尔德人,跟巴格达交好,萨达姆一度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盟友。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后,美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还为伊拉克提供有关伊朗的情报。此外,美国和英国的情报机构还帮助伊拉克获得了生产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能力。
  到了1996年,美中央情报局掉转枪口,策划发动了一场反萨达姆的政变,并组织暗杀萨达姆,但计划最终没能成功。
  中情局救过阿拉法特
  在巴以冲突的中心地带,除了美国职业外交官的穿梭外,也可见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身影。中情局与巴以双方有着很深的历史“交往”。一方面,中情局一直充当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帮手”,为之搜集有关反以组织及阿拉伯国家的情报。另一方面,中情局也曾大力扶植巴勒斯坦内部以阿拉法特为首的温和力量。
  1976年,中情局官员在摩洛哥与巴解官员进行了第一次秘密会晤。1982年,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打击巴解组织,巴解领导机构及阿拉法特本人被团团包围,正是中情局驻贝鲁特情报站站长罗伯特·埃姆斯向里根总统献计,让时任以色列防长的沙龙手下留情,才使阿拉法特最终安全撤退到突尼斯。埃姆斯从此被称为“最同情巴勒斯坦人”的中情局官员。
  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后,中情局正式在特拉维夫设立了情报站,其活动由幕后转向前台。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对巴以和平倾注了许多精力和热情,并促使巴以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其中中情局功不可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10月巴以达成的《怀伊协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情局局长特尼特的大胆提议而促成的。2001年6月,布什再次请特尼特出山。在一周的时间里,特尼特马不停蹄地与巴以双方进行了多轮磋商。最后,特尼特向巴以提交了被称为“最后通牒”的停火方案,即着名的《特尼特停火计划》。
  反恐推动特工“中东化”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9·11”事件后,对恐怖组织的调查与渗透成为美特工在中东的主要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地区参与美国情报工作的人员出现了“中东化”的趋势。因为美情报机构已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恐怖分子、毒品贩子、武器销售者身上,而这几类人是很少在诸如鸡尾酒会这样的高雅场合露面的,这就使得白人间谍“难以发现目标”,相反,来自中东本土、能说流利当地语言的间谍就有了用武之地。目前,美情报机构已在中东地区招募了大量的当地人充当间谍,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名受雇于中情局的中东人不无得意地说,他是5年前进入中央情报局的,现在已成为一名“杰出的”谍报人员。他之所以那么快就上路,主要得益于他的阿拉伯语非常地道。
  策反中东国家情报官
  除了在中东地区搜集情报外,美情报机构还对中东国家派驻他国的情报人员进行策反。近日,中情局一名特工X向《时代》杂志披露了他策反中东国家驻海外特工的经历。据说,他的策略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们抓住他们的弱点,让他们背上黑锅,再逼迫他们为我们工作”。
  X最成功的案例是在罗马尼亚。当时他发现某中东国家驻布加勒斯特情报站的官员很有利用价值,这个人掌管着该国在东欧的所有情报人员。得知此人十分好色,X便假扮成一个欧洲富商,租了一个大别墅,雇了5名妓女,买了大量的酒,以举行私人派对的名义向这名官员发出邀请。这名情报官果然上钩,并带来了他的4个同事。X用录像机偷偷录下了他们酒后吹嘘的狂态,并且把他们与妓女鬼混的情景拍了下来。趁他们意乱情迷之时,X还拿到了这名官员的手机,并复制了他的通讯簿。接下来的几个星期,X按照通讯簿上的名字挨个打电话,最终确定了65名特工的身份。接着他就穿梭于欧洲各国之间,以各种借口约见这些特工。但每次见面,X并不露面,而是躲在约会地点附近的隐秘角落里,拍下来人的照片。这样,美中情局就清楚地掌握了该国特工在欧洲的分布情况。
ii
随着中东和平“路线图”的启动,持续两年多的巴以流血冲突似乎又见到了一丝光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为此在短短的时间内两度走访中东。其实,在巴以这个显眼的地方,除了美国职业外交官的穿梭外,还可见到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活动的身影。
“帮手”
中情局与巴以双方有着很深的历史“交往”。由于美国与以色列的长期盟友关系,中情局与以情报机构摩萨德、辛贝特等关系非同一般,最早可追溯到以色列建国之初。阿以激烈对抗年代,中情局一直充当摩萨德的“帮手”,为之搜集有关巴解组织等反以组织活动以及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军事等情报。随着形势的发展,巴勒斯坦内部以阿拉法特为首的主张政治解决的温和力量上升。与温和派建立联系,并加以扶持,开始成为中情局的重要任务。对巴解一方来说,由于美国政府拒绝承认巴解,巴解可利用中情局作为与美国政府、以色列进行暗中接触、交换意见的主要渠道。当然,交换条件之一是巴解组织不得袭击美驻中东的外交机构。1976年中情局官员在摩洛哥与巴解官员进行了第一次秘密会晤。中情局驻贝鲁特情报站站长罗伯特·埃姆斯是当时与巴解接触的主要人物。除在巴以传递信息外,中情局还为阿拉法特等温和派领导人提供安全保护。1982年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打击巴解组织,巴解领导机构及阿拉法特本人被团团包围,但最终全身而退,安全撤退到突尼斯,中情局在幕后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说正是埃姆斯向里根总统献的计策,要当时任以军参谋长的沙龙手下留情让阿拉法特远走突尼斯。由于埃姆斯的突出作用,国务卿舒尔茨破例让这位情报站长列席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有关中东问题的决策会议。可惜这位被视为“最同情巴勒斯坦人”的中情局官员1983年死于贝鲁特的一次汽车炸弹事件。
“仲裁者”
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特别是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之后,中情局正式在特拉维夫设立了情报站,其活动由幕后转向前台,而且更为活跃、公开。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对巴以和平倾注了许多精力和热情,并促使巴以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其中中情局功不可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10月巴以达成的《怀伊河协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情局局长特尼特的大胆提议而促成的。特尼特提出由中情局特工来监督实施协议,为此,在协议中中情局被赋予了广泛的权力,如参加并主持美巴以三方委员会监督协议实施;对巴安全机构行动进行监督,检查以色列在加沙和西岸的定居点活动,对以色列报复巴勒斯坦人的暴力活动进行监督;帮助管理边境检查站等。另外,中情局还承担培训巴安全机构的重要任务,包括人员和情报搜集技术的培训(如情报处理、秘密通讯、审讯手段、计算机技术),提供资金和情报器械等。当时的《华盛顿邮报》曾评论说,“中情局已从外交隐蔽状态中走出来,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了独特的和引人注目的作用”。2000年夏天的巴以戴维营和谈,除克林顿总统外,特尼特是美方主要谈判人手。美新政府上台初,在中东问题上实行“超脱”,小布什要求中情局淡出。但随着巴以流血冲突持续升级,和平进程陷于严重瘫痪,阿拉伯世界反美情绪高涨,在美国中东利益和声望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中情局重新回到了巴以冲突的中央舞台。2001年6月,在继前参议员米切尔和中东特使伯恩斯斡旋相继失败后,布什再次请出了间谍头子特尼特,要求他即刻赴中东促使巴以结束冲突。在长达一周时间里,特尼特马不停蹄地与巴以双方就停火和恢复安全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多轮磋商。最后,特尼特向巴以提交了被称为“最后通牒”的停火方案,即着名的《特尼特停火计划》。不幸的是,停火计划最终未能得以实施。尽管如此,《特尼特停火计划》与此前的《米切尔报告》仍不失为推动巴以停火、恢复和谈的重要文件,并一直为美所坚持和看重。
9.11事件后,美国明显认识到了解决巴以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调解力度进一步加大,但同时却对巴方提出了“严格”要求,除公开表示对阿拉法特“非常失望”外,还要求对巴民族权力机构进行政治、安全和财政等方面的“全面彻底改革”。2002年6月,布什发表了颇具争议的中东政策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替换阿拉法特,要求巴进行“民主改革”。在此背景下,特尼特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即参与巴民主改革,特别是安全机构的改组,以确保未来巴政权符合美国心意。目前巴安全机构改革基本按美方的原则和标准改造完成,这其中中情局参与了全过程。
招来非议
中情局如此公开、高调地参与巴以和谈,并在其中发挥“仲裁者”作用,为其招致了无数的反对者。许多美国情报专家批评中情局“公开趟中东这一汪混水”,是“不务正业”,既违背了其搜集和分析情报的传统使命和中心任务,也担心中情局为之而泛政治化。前中情局资深分析家古德曼批评中情局“不该如此公开地卷入政策问题,特别是在这么一个显眼的地方”。塔夫茨大学国际安全专家理查德·舒尔茨也表示,如果中情局在监督巴以和平过程中从偷偷地影响决策转变为公开影响决策,那就会带来风险。
以色列对中情局的介入也持矛盾心理。长期以来以色列一直反对第三方介入巴以问题,担心导致国际化,从而削弱其主导地位。即使是对最亲密的盟友美国也是如此,更多希望美成为“提供便利者”,而不是“协调人”。巴拉克政府曾一度公开要求结束中情局在加沙和西岸的使命,认为中情局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存在“使阿拉法特更加自信”。以色列一度甚至还攻击中情局有反以倾向,排挤局内犹太裔或亲以工作人员,然而,客观上,以色列在巴以问题上又不能完全主导,特别是安全问题上仍需美中情局出面相助。
与以色列人相反,巴勒斯坦人则希望有更多的国际力量介入巴以冲突,特别是美国长期、深入的卷入。巴勒斯坦视美为能对以施压的最重要国家,愿将中情局当做“可靠的伙伴”,借之对以色列进行一定的牵制。不过,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对此持反对态度,批评阿拉法特与以色列的“帮凶”合作,认为因中情局的加入使其反以军事活动愈难进行。也有一些巴人权组织指责中情局“教唆坏”了巴安全机构,助长其在侦察、审讯等过程中滥用“非人道手段”。
  随着伊拉克战事的结束,美国开始兜售巴以和平“路线图”,希望以此来安抚阿拉伯世界。相信,中央情报局定会在其中一展身手。
已通过安全检测:
安全检测软件软件:KV2005
版本号:9.00.607
病毒库日期:2006-2-1
常在服务器:YaoiCentral
在线时间:7×24


标签: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745659.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BBC与魔鬼共进午餐 Dining With the Devil [TVRip] → https://www.books51.com/74565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