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专辑中文名: Phaedra
歌手: Tangerine Dream
资源格式: APE
发行时间: 1992年06月29日
地区: 德国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概述:

专辑介绍:
香港独立音乐杂志MCB选出的百张欧美最具革命性专辑之一,简评为“德国电子先锋加盟英国厂牌virgin后的首张作品,意象万千、漫无边际、奇情玄妙的合成器音乐。”
在我看来,这张专辑是一张试验性的纯音乐专辑,各种电子元素在专辑里天马行空,听着很过瘾,想必对后来的New Age音乐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这张专辑首发于1974年,这个是1992年重新发行的版本。
感谢sevensin朋友把这张专辑推荐给大家,以下引用他在http://lib.VeryCD.com/2006/04/19/0000099577.html中的介绍,十分详尽:
乐队介绍:
曾获得七次葛莱美奖提名的殊荣,
跨越摇滚乐与电子舞曲边界的 Tangerine Dream (橘梦乐团)
但是该团强烈排斥被划归为「新世纪音乐 (New Age)」.
橘梦乐团 (Tangerine Dream)是德国最老牌的电子音乐先驱团体,成立于1967年,创立者Edgar Froese原修习绘画与雕塑。团员来来去去只有Edgar Froese是基本班底。早期成员有Klaus Schulze,但乐团最稳定,影响力也最大的70年代中期,成员为Froese、Christopher Franke,与Peter Baumann。
——————————————————————————–
from Tangerine Dream_220 Volt Live (North American Tour) 1992
Tangerine Dream(橘梦乐团),曾获得七次葛莱美奖提名的殊荣,在电子音乐发展上,不断引领着音乐时尚潮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从90年代兴起一阵Post Rock风,而影响Post Rock最深的,则以德国70年代的Krautrock为最主要;而此乐派中又以Tangerine Dream(橘梦乐团)最为全球乐迷所耳熟能详。
从1967 年灵魂人物Edgar Froese取材Beatles名曲〝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歌词,而以「Tangerine Dream」开始了一段漫长的音乐之旅,这其中虽然团员更动频繁,但Edgar Froese却始终抱持着创作既实验而又通俗化的理念,不断推出新的音乐风格,从Experimental Electronic Music、Progressive Rock、New Wave、New Age、World Music、Ambient、Trance等不胜枚举。
历经了30多年头,Tangerine Dream依然创作火力十足,一枝独秀的在摇滚乐与电子舞曲潮流中独领风骚。
除了专辑发表,Tangerine Dream也跨足电影、电视纪录片、剧场、展览会等文化活动的配乐工作,十足展现了他们旺盛的企图心与惊人的才华。
——————————————————————————–
专辑作品列表 Tangerine Dream 56 张
Studio Albums (Selected studio albums):
(1970年) Electronic Meditation
(1971年) Alpha Centauri
(1972年) Zeit
(1973年) Atem
(1974年) Phaedra
(1975年) Rubycon
(1976年) Stratosfear
(1978年) Cyclone
(1979年) Force Majeure
(1980年) Tangram
(1981年) Exit
(1982年) White Eagle
(1983年) Hyperborea
(1985年) Le Parc
(1986年) Green Desert (originally recorded in 1973)
(1986年) Underwater Sunlight
(1987年) Tyger
(1988年) Optical Race
(1989年) Lily On The Beach
(1990年) Melrose
(1992年) Rockoon
(1992年) Quinoa
(1994年) Turn of the Tides
(1995年) Tyranny of Beauty
(1996年) Goblins Club
(1999年) Mars Polaris
(2000年) The Seven Letters From Tibet
(2004年) Purgatorio
(2005年) Kyoto (1983 tapes of Froese and Schm?lling)
(2005年) Jeanne D’Arc
(2005年) Phaedra 2005
Soundtrack albums
Selected soundtracks (among about 30 in total):
(1977年) Sorcerer
(1981年) Thief
(1983年) Risky Business
(1984年) Firestarter
(1985年) Fright Night
(1985年) Red Heat
(1985年) Legend (U.S. theatrical version)
(1987年) Near Dark
(1989年) Miracle Mile
(1996年) Oasis
(2003年) Mota Atma
Live Recordings
Selected recordings:
(1975年) Ricochet
(1977年) Encore
(1980年) Pergamon (1986 title, formerly Quichotte)
(1984年) Poland
(1983年) Logos
(1988年) Live Miles (originally Livemiles)
(1999年) 220 Volt
(1999年) Sohoman (Live in Sydney 1982)
(2000年) Soundmill Navigator
(2002年) Inferno
(2003年) Rockface (Live in Berkley 1988)
(2003年) The Bootleg Box Set Vol. 1 (compilation)
(2004年) The Bootleg Box Set Vol. 2 (compilation)
(2004年) East (Live in Berlin 1990)
(2004年) Arizona (Live in Scottsdale 1992)
(2005年) Vault 4 (Live in Brighton U.K. 1986, Live in Cleveland U.S.A 1986)
(2005年) Rocking Mars (Live at Klangart Festival 1999 in Osnabrück)
The Bootmoon Series
Montreal – April 9th 1977
Aachen – January 21st 1981
Paris – February 2nd 1981
Sydney – February 22nd 1982
Ottawa – June 20th 1986
Cleveland – June 24th 1986
Brighton – March 25th 1986
Compilations, remixes
(1985年) Dream Sequence – compilation
(1995年) Dream Mixes – remixes
(1996年) Dream Roots Collection – remixes
(1997年) Dream Mixes 2: TimeSquare – remixes
(2000年) I-Box 1970-1990 – compilation
(2001年) Dream Mixes 3: The Past Hundred Moons – remixes
——————————————————————————–
From http://www.hmusic.cn/e1/A/A59B0AD1855DD1DAFAB0_i.html
Tangerine Dream 乐队是德国一支具有创始意义的电子合成器乐队,该乐队是由西柏林一位音乐专业的学生 Edgar Forese(1944 年 6 月 6 日出生)在 1967 年建立的。该乐队最初由 Forese、Klaus Schulze 和 Conny Schnitzler 3 人组成,但此后却又一大堆乐手先后加入过该乐队,如 Chris Franke、Peter Baumann、Steve Schroyder、Udo Dennebourg 等。
Tangerine Dream 最初受美国西海岸的迷幻摇滚风格,尤其是 The Doors 和 Pink Floyd 乐队的影响很深。随着乐队成员的稳定,乐队以后的作品逐渐放弃了传统的乐器和配器方法,开始使用合成器、电子铜管乐器、预先设置的录音磁带以及其他电子辅助设备。该乐队的作品中充满了电子声响和不断变化的音色和音量。
Tangerine Dream 的早期专辑《Electronic Meditation》(OhrMusik 公司,1970)、《Alpha Centauri》(1971 年由 Polydor 公司在英国发行)和《Zeit》(1972),只是一些“传统”的音乐尝试,但是此后的专辑《Phaedra》(Virgin 公司,1974)、《Rubycon》(1975)以及 Forese 的个人专辑《Aqua》(Virgin 公司,1974)和《Epsilon In Malaysian Pale》(1975 年)则已经从浪漫的风格转向了一无所指的空灵境界。该乐队在英国获得了一小批忠实的听众。
1980 年,乐队在东柏林举行了两场音乐会,这是西方摇滚乐队首次来到东德演出,这次音乐会后来整理成一张现场专辑《Pergamon》于 1986 年发行。此时乐队的成员已经固定为 Forese、Franke 和采样专家 Johannes Schmoelling。
Tangerine Dream 在 Schmoelling 的影响之下,他们开始开发更时髦的数码录音技术,在 80 年代出版了几张引人注目的专辑,如《Exit》(1981)和现场专辑《Poland – The Warsaw Concert》(1984)。但 Schmoelling 于 1984 年离开了乐队,乐队开始朝着新氛围音乐(New Ambient)的方向发展,但并不成功。进入 90 年代,他们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但无可否认的是,Tangerine Dream 作为一支电子先锋乐队,同 Kraftwerk 等众多的德国电子乐队一样,对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的合成器音乐热潮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
Progressive Rock杂谈!!!!
在谈之前,先请大家浏览一下这个网站“http://www.progarchives.com”,这是国外一个很著名且非常全面介绍“艺术摇滚”的网站,这里将Traffic这样的乐队也归入Progressive Rock,并且命名为Prog Folk,原本觉得很惊讶——Traffic、Procol Harum以及早期的The Nice不是应属于Acid Rock吗,但仔细回想一下所听过他们的音乐,将其纳入Progressive Rock,也并不为过。其实Progressive Rock这个词所涵概的范围,是远远超过很多人认为的“艺术摇滚”范畴的,它的界限其实很模糊,即便是Frank Zappa、Captain Beefheart这类人等,这里也只用Fusion这个词义模糊的字眼加以归类,连Radiohead也被召入Progressive Rock麾下,并且命名为Space/Experimental。这样就搞的我一头雾水——那么Rolling Stones的专辑“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中的许多曲子,比如“2000 Light Years From Home”等都超出了Acid Rock的范畴,若是把他们归为Progressive Rock恐怕也没有什么不妥吧。呵呵~~~~庸人自扰而已,其实喜欢Progressive Rock的同人们,再怎么曲高和寡、孤芳自赏,都会有一些共同爱好、推崇的乐队、专辑在里面,这样我们就可以提炼出一个共性,而不会一直对着 Progressive Rock的界限问题死缠烂打了。
我最初听艺术摇滚是在10年以前了,在96、97年的时候,到达极点而狂追了一把,很多的艺摇代表作,都是在那个时候就收集了的。但Progressive Rock这种东西,很容易让人走向两个歧途——其一,不断追求其庞杂的音乐构架和单薄的历史背景,导致最终对音乐形式过分迷恋,丧失了摇滚的本能;其二,由于Progressive Rock音乐元素取材的复杂性与广泛性,从而走上了寻根问祖的道路。当然我是属于后者了,这种历程是艰辛又痛苦的,从King Crimson找到了Miles Davis,继而打起了Fusion Jazz的算盘;从Frank Zappa领悟出“序列音乐”对其影响,进而妄想窥探十二音序列鼻祖“勋伯格”,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多调性作曲理论”;从Kraut Rock乐队部落群们,及Brian Eno等人的实验音乐取向,培养出了听“简约派”作品的习惯,即使现在,我依然不改对“简约”的痴迷,并时常研究其奥妙之处。这样对我不仅是精力,也是金钱开销上的摧残,不知道有没有人也听Progressive Rock像我一样走火入魔。
就现在的我来讲,对那些Progressive Rock乐队的评判,基本上不是从摇滚乐的角度所做的了。很多人喜欢Yes的“Fragile”和“Close To The Edge”两张专辑,其实“Tales From Topographic Oceans”才是他们最出色的作品。尽管像“Close To The Edge”这样长达20分钟的宏篇巨著,其音乐构建得毫无瑕疵,但将它剖析、解构开来会发现,它并未摆脱“歌曲”的本质,从舒伯特对歌曲的定义及范本来看,这首作品从曲式上是一首不折不扣的“歌”,它是一首通过漫长的器乐铺垫、效果烘托而构成的长达20分钟的“歌曲”,它具有赋歌部分、器乐间奏、段落重复等一切“歌曲”的特征,这时的Yes尚未摆脱摇滚理念的影响。而“Tales From Topographic Oceans”就不同了,同样用上述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却完全得不出相同的结果,同为20分钟的长度,这四首曲子才能真正被称之为“乐章”,这时的Yes 才算真正领悟到Progressive Rock的精髓,并能融会贯通,加以任意摆弄,运用到其音乐构造理论中,一个名为Yes的音乐体系相孕而生。尽管许多Yes迷们都对这张专辑抱以不屑的态度,甚至Yes内部成员也因这部作品的创作理念背离了Yes的本质而分崩离析,但恰恰因为这种矛盾的存在,才有这张专辑的诞生,一部伟大作品其本身也具备了极大的矛盾,这不能不说是对摇滚乐,甚至是对艺术自身的一种颠覆。我喜欢它,因为它背离了摇滚,脱离了任何派系对其有可能造成的束缚,它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实验,一场不经意的音乐革命,它是Yes的颠峰,也是尽头,所有这一切都可以让Yes充当Progressive Rock的代言人,这也是许多人都说“听艺摇必先听Yes”的缘故。多年以后,我仍然无法吃透这张专辑,这就像小说《尤利西斯》一样,任何时候看都会有全新的概念,同样,任何一部伟大作品,都是要耗尽毕生经历去了解的。
我所接触King Crimson的第一张专辑是“Lizard”,时致今日,我依然认为那是他们最出色的作品。跟之前同样的道理,这是他们最为背离摇滚乐的一张专辑,它具有最为浓郁的古典音乐和Jazz的气息,同时也是最唯美、最为病态的一部作品,如果有Progressive Rock中最“艺术”的专辑这个概念的话,我想“Lizard”当之无愧,它比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的作品更加瑰丽,如果说Yes构建的是自己音乐的王朝,那么King Crimson则是在画他们自己“最后的晚餐”,在没有任何传统艺术思维模式的禁锢下,他们做了乐队历史上最为内敛,同时也最为张扬的艺术构想,并加以 King Crimson式的实施,马戏团——这个整部作品的基础,所有的荒诞故事,病态的音乐编排,唯美动人的旋律,都立于马戏团之上,用它似乎就可以解释一切了,有人说King Crimson在音乐上有爱因斯坦式的智商,那么这张“Lizard”就是最佳的证明。所谓“艺术摇滚乐队的第四张专辑一般是确定风格的颠峰之作”,这个说法是最无法解释King Crimson的了,摇滚史上的处女作就能达到“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 ”这个水平的没有几个(事实上,由于King Crimson几乎每出一张专辑都要来一次大换血,他们总能保持最先进的音乐理念,只要有Robert Fripp在就有King Crimson,其实King Crimson的专辑,大可以看成是Robert Fripp找一帮乐手们Jam出来的);在80年代艺摇风潮没落之际,能够适时的改变音乐取向,重整旗鼓、引领风潮的也是他们;90年代,推出像 “ProjeKct Two—Space groove”和“The ProjeKcts”这等杰出实验作品的仍旧是他们;即便在21世纪的今天,“The Power To Believe”这样的专辑仍然是不落伍的,这份对音乐的执着,在摇滚界内,恐怕也只有Lou Reed和John Cale才及的上了。最后我的评价是“如果有哪只乐队能被认为对摇滚乐有普罗米修斯式贡献的话,那么只有King Crimson”。
很多喜欢艺摇的朋友们都对Pink Floyd持不屑的态度,认为他们并没有什么,确实,他们是最为人熟知的Progressive Rock乐队,其专辑几乎要“臭遍街”了,但他们并没有发现Pink Floyd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的名声,他们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Progressive Rock本身所能波及的范围,进而达到具有影响摇滚历史进程之里程碑意义的地步,这是其他任何一只Progressive Rock乐队都做不到的,或者说Pink Floyd在Progressive Rock领域内,独然享有其特殊待遇,而“Dark Side of the Moon”正是造成这一结果的起因。那些大叫特叫“Pink Floyd没有什么”的人们,你们真的听懂“月缺”了吗,如果回答“是”,那我就要鄙视你们,就像Yes与King Crimson一样,那同样是一次需靠毕生体验去逐渐接近其音乐内核的旅程,那些才刚刚上路的小鬼们还早的很。呵呵~~~~这里要反驳一下 Dionysos以“艺术摇滚乐队的第四张专辑一般是确定风格的颠峰之作”之定理,认为“Meddle”是Pink Floyd第4张专辑的观点:“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是Syd Barrett领导乐队时期的作品,尚未进入Progressive Rock领域,应隶属于Acid Rock;而“A Saucerful Of Secrets”处于乐队领导人更替时期,仍未摆脱Syd Barrett音乐影响的痕迹;除去电影原声和现场,概念大师Roger Waters带领Pink Floyd进入Progressive Rock浪潮的实验作品应从“Ummagumma”算起,到第4张正好是“Dark Side of the Moon”,这个算法没有异议吧。这部颠峰之作,使得Pink Floyd从此再没能逃出这个成功的框框,即使是“The Wall”也不例外。也给“Dark Side of the Moon”作个评价吧:如果认为摇滚也有哲学的话,那么它是摇滚史上唯一一张哲学的专辑,这个评价给它一点不过分,那是一部“纯粹理性”的作品。
如Dionysos 语:Genesis是最易被国人忽视的Progressive Rock乐队。呵呵~~~~这个我又要“例外”了,因为我最初听到的是Peter Gabriel的个人专辑,这对当时还沉浸在ELP冲击的旋涡中无法自拔的我来说,是一个多元化的对Progressive Rock全面了解的契机,从此我认识了这个拥有“造梦大师”称号的人。对Peter Gabriel音乐历程的追随,使我自然过滤掉了Phil Collins这个死秃驴对广大Progressive Rock迷们的不良影响,以及很多人由此对Genesis的误解而导致对其不公证的评价。Genesis的作品就像“凡高的油画”,充满了艺术幻想,可以用“艺术随想曲”来形容“Selling England By The Pound”及其他作品,每一张专辑都是一次梦的游历,同时造梦大师也为我们定义了Progressive Rock的美学,Peter Gabriel领导时期的Genesis是最懂得音乐美感的乐队,他告诉人们:“噢,原来实验也可以这么美妙。”Peter Gabriel离队之后Genesis发表的“A Trick Of The Tail”和“Wind And Wuthering”两张专辑也依然保有些许Peter Gabriel在队时期的梦幻艺术气质,大家不妨找来听听,那是因为吉他手Steve Hackett尚在队中,Phil Collins还无法独揽大权,但当Steve Hackett走后,大家就可以完全放弃Genesis了。那是在74年的时候,据说Genesis内部开了个小会,队内其他成员一致认为Phil Collins比Peter Gabriel更适合担任主唱,要求Peter Gabriel放弃主唱职务,退到幕后专心搞创作和乐器演奏,就只因此……
其实Progressive Rock这个东西,听得广泛起来就会了解到,许多乐队都只是昙花一现,活跃在70年代,能够进入80年代的少之又少,即便有,大都也只剩下榨干了灵感死撑的份了。Frank Zappa说过(对于像Frank Zappa这种连Jim Morrison和Jimi Hendrix都能讥讽的人,说出以下的话,不需要感到奇怪):“许多艺摇乐手们都不过是在交响乐队后面摆弄几下键盘而已,例如The Nice、ELP等,那根本不叫艺术摇滚。”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其实Progressive Rock一词根本就是在反讽摇滚乐自身,能够到达Yes等成就的乐队寥寥无几;而且Progressive Rock自身的音乐发展历史,会最终逼得乐手们走进艺术的死胡同,能够像King Crimson这样跳出艺摇牢笼的又有几个;那么就要有像Zappa那样的音乐才华,可以自如遨游在多种音乐派系之间,这也是不可能的。所谓“噱头”,非常恰当,艺术摇滚总爱搞噱头,就拿所谓的“摇滚歌剧”来说,当年大票大票的人在搞这个,The Who著名的“Tommy”、“Quadrophenia”,Queen的“A Night At The Opera”,Genesis的“The Lamb Lies Down On Broadway”,还有70年代名噪一时,全明星阵容出品的“Jesus Christ Superstar”等等等等,那些不了解所谓“摇滚歌剧”的人,我可以告诉你们,纵观50年摇滚史,可以真正称的上摇滚“歌剧”的只有一部作品,那就是 Frank Zappa的“Joe’s Garage”。所谓“歌剧”,不是只有个序曲、间奏区、一串流行歌就完事的了,起码还需要完整的概念、紧凑的剧情、各角色间的配合、咏叹调等许多许多,而具备这一切素质的就只有“Joe’s Garage”而已。更有甚之,一些乐队还想到了和交响乐团合作的办法,来体现其“艺术”特色,Deep Purple不搞他们的老本行“金属”了,也过来凑了回热闹,在69年弄了个“Concerto for Group & Orchestra”的现场出来,而ELP更直接的在“Works Vol. 1”中,玩起了“钢琴协奏曲”,诸如此类。其实更多的乐队是无法驾御庞大的“管弦乐团”的,他们多是雇佣专业的古典音乐人来做此项工作,或是自己以某种乐器作好主题,再找这些专业人士来把这个主题“管弦乐化”。事实上,在摇滚界内,能够不依靠任何人独立进行管弦乐创作,而又能自如驾御这几十乃至上百声部的庞大乐团的,只有Frank Zappa一人。即使摇滚史上的第一键盘手,具有天才古典音乐功底的Keith Emerson,在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中,也依然是同别人合作才完成了管弦乐部分的编排;还有那位以擅长编写管弦乐著称的Procol Harum主唱Gary Brooker,也不过只能进行一些简单而小规模的弦乐编排而已。回过头来听一听Zappa的“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The Perfect Stranger”、“The Yellow Shark”这些专辑,以及“The Adventures Of Greggery Peccary”这首歌剧似的曲子,不能不说是小巫见大巫了。很多人为了附庸风雅、追赶潮流,都作出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也是把自己赶上绝路的原因。
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像King Crimson、Pink Floyd、Yes等都是从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趟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这样他们得以名垂青史。其实也有一些乐队很理性的立于自己的音乐基础之上。在英国,没有人不记得Roxy Music吧,Brian Eno在队时期,乐队的前两张专辑,既是艺摇典范,同时又开Glam Rock之先河,Bryan Ferry和Brian Eno两人在一起,就是流行与实验的完美结合;Soft Machine扎根于Jazz与电声实验,从68年——73年推出的只用英文数字做标题的7张专辑,相信听过的人,都会称赞其深邃; Renaissance虽然属于激进派艺术摇滚,但当他们的第4张专辑(呵呵~~~~又是第4张)“Ashes Are Burning”中原本10分钟的主题曲,在76年的现场被演绎成24分钟的时候,谁不会慨叹其壮丽,又有多少人曾被Renaissance的女主音所打动过;Uriah Heep乐队71年的专辑“Salisbury”中长达16分钟的主题曲,听过之后一头雾水,典型的浮华造作类型,反到是“The Park”这样的短曲,更让人留连,到了72年的“The Magician’s Birthday”,同样长篇的主题曲,编排方面明显变得更有层次了,电声与吉他Solo构成了此曲的主体,赋歌部分也相得益彰,这就是进步,当然上面两只乐队似乎都不及Soft Machine来得具有实验性和创造性,他们仍未摇滚的束缚;还有Jethro Tull,“Thick As A Brick”和“A Passion Play”两张没有曲目的专辑(或者说只有一首曲目),我至今无法搞明白它们是秉承着怎样的音乐理念被制作出来的,还有那张号称“摇滚歌剧”的 “Minstrel In The Gallery”,Ian Anderson向众人展示了他极赋戏剧性的概念音乐编剧才能以及器乐演奏方面的多面性;The Nice的第一代领导人David O’List,就如Syd Barrett之于Pink Floyd一样,他在队时期的The Nice,是一股清新的、乌托邦的、嬉皮式的Acid Rock,之后乐队就被狂人Keith Emerson导向另一个极端,“Five Bridges Suite”和“Elegy”算是为之后的ELP做的预演吧;全明星阵容的ELP在“Brain Salad Surgery”这张专辑中,以“Karn Evil 9”这首长达半小时的组曲,把激进派艺术摇滚,演绎致极限,看来Keith Emerson仍然未改掉在The Nice就落下的“改编古典作曲家作品”的毛病,这次居然把“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整个搬过来了,但若说他们最成熟的专辑还要属“Works Vol. 1”了,里面尤其以鼓手Carl Palmer的个人作品最具有折中主义的精神,而乐队全体合作演奏的两首长篇,也充分显示了他们已经无比纯熟的技艺;还有——还有Procol Harum那首让我感动过不知多少次的“A Whiter Shade Of Pale”和他们的前3张专辑,难忘Caravan的“Waterloo Lily”,Camel那张“骆驼烟盒”封面的专辑“Mirage”,Hawkwind的前4张对Space Rock实验的贡献, 还有Curved Air、Moody Blues、UK……还有那几支七、八十年代毫无才气,只靠着“把几首冗长的流行歌串在一起”混迹于艺术摇滚的Supertramp、 Marillion、ELO,以及最后一支经典艺摇乐队Japan和它的主唱David Sylvian,当然还有伟大的Queen……
在美国,除了Frank Zappa和Captain Beefheart两位“音乐怪物”之外(以后会专门撰文介绍,这里就不在赘述),昙花一现的It’s A Beautiful Day当属此类中的先驱,但若论成就,论音乐功底,显然Styx和Kansas两只乐队更胜一筹,有人评价他们在70年代的每张专辑都奠定了 Progressive Rock在美国发展的基础,不过显然比起最上面两位音乐怪物,也都显得分量不足了,还是要推荐两张专辑,Kansas的“Leftoverture”和 Styx的处女作,都可以证明他们在当时美国艺摇中的地位;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加拿大的Rush了,没有人不知道他们的大名吧,经过“Caress of Steel”和“2112”两张专辑对长篇组曲的历练,终于在“A Farewell to Kings”和“Hemispheres”登上其音乐顶峰,这也是Rush迄今为止最好的专辑,他们用最简单的乐器,玩出了最艺术的摇滚,Dream Theater等一众Progressive Metal乐队,似乎可以找到他们的源头了;德国的Tangerine Dream乐队的处女作,在网站上有这样一段评语:“The first electronic Punk album in history”,没想到吧,不过若你真听过它的话,就不会对这个评价产生任何异议了,我们还必须注意当时在Tangerine Dream中,一个叫Klaus Schulze的人,此人曾先后流窜于多只德国Progressive Rock乐队之间,是电子音乐先驱中的先驱,凭借听过他的一些个人专辑(比如“Timewind”),我认为他比Brian Eno更有资格被称为“环境音乐之父”,Klaus Schulze离开之后,Tangerine Dream便失去了原本的摇滚特质,更加肆无忌惮的展开了一场场“电声实验”,当中尤以“Phaedra”、“Rubycon”和“Tangram”最为出色,完全一幅幅层次鲜明的电子绘卷;相对于Tangerine Dream越走越远的电子音乐,Kraut Rock的老大Can则显得古板了许多,不过也因此使得德国的Progressive Rock乐队们不至于全盘的电子化趋向严重,毕竟Can的后面还跟着一大批抱守着摇滚精神不放的忠实拥囤,Can的专辑我最推崇“Tago Mago”和“Ege Bamyasi”。
说了这么多,也只能停留在“谈”这个阶段,以上不过只对Progressive Rock窥其一斑而已,希望此文能给喜欢或即将喜欢艺摇的朋友们一点帮助。
仅以此文献给Dionysos和所有喜爱艺术摇滚的朋友们,欢迎有识之士任意转载,这是我无偿奉献给大家的
——————————————————————————–
(本资源来自国外eMule,向原发布者致谢!)
专辑曲目:
1. Phaedra
2. Mysterious Semblance at the Strand of Nightmares
3. Movements of a Visionary
4. Sequent C’


标签: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744264.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Tangerine Dream -Phaedra[APE] → https://www.books51.com/74426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