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贝萨尼·麦克莱恩,美国著名文化生活类时尚杂志《名利场》(Vanity Fair)专栏作家,并出版了畅销书《房间里最聪明的人:安然公司破产记》(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 The Amazing Rise and Scandalous Fall of Enron)。这部作品也将被人们所铭记,并深刻思考危机带来的痛苦和教训。在加入《名利场》之前,她曾在《财富》杂志工作过13年,并被公认为最知名的编辑之一。她还在高盛投资银行业务部工作过3年。

乔·诺塞拉,《纽约时报》财经专栏作家、撰稿人。他在《财富》杂志工作过10年,先后担任过撰稿人、编辑、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等,被读者公认为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专栏记者。他曾经三次获得财经新闻界最高荣誉杰洛德-罗布奖商业新闻优秀奖,并在2006年获得普利策奖。

目录:

推荐序 愤怒,不会是金融危机的终点/巴曙松IX
人物表
主要缩略词表
序言

1 好友三人行
事实上,华尔街并不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华尔街与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公司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在不断变化。这是一个充满合作与争执、依赖与憎恨的故事;它们之间复杂的关系催生了先天不足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其影响程度是当时谁都没有料想到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正是在这种市场先天不足状况下产生的。

2置之死地而后生
证券化本身变成了必不可少的融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新型的抵押贷款公司应运而生—这些公司与银行体系和储蓄贷款业争夺抵押贷款的客户,却在银行体系外运行,所以它们基本上没有受到监管。这些新公司的主管在抵押贷款市场找到了名留美国商业史的方式。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可能真诚地关注过人们的住房问题,但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看重金钱。

3巨大的利润
很久之后,马克斯韦尔遗憾地承认房利美忘记了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进入次贷市场?如果房利美将此谨记于心,公司将会在关键的时候找到道德的方向盘,并改写后来的故事。

4 高风险事业
应对违约最好的方式当然是一开始就发放优质贷款。这也就是为什么银行要制定贷款标准。但是,最可靠的贷款投资组合也有可能出现违约,这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强大的公司可能变得弱小,无法预见的事情可能发生。没有贷款是零风险的。

5精巧的“小酒馆”
早期的“小酒馆”交易和2007年的债务抵押债券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区别。“小酒馆”交易的核心内容是公司债券,而2007年债务抵押债券市场的核心内容却很危险,是抵押贷款。

6 美联储奇才
虽然全美国上下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上,但是美联储还有其他不可忽视的职能,它对大型银行控股公司有监督权。美联储应当是“安全稳健”的银行体系的守卫者。它成立了消费者与公共事务部来保障银行客户的权益。换句话说,美联储是监管者之一。然而,格林斯潘却不是。

7“拯救世界委员会”
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格林斯潘和以往一样盲目地相信空想。萨默斯则因想要被人看做成功人士而置之不理。在这种情况下,成功人士意味着毫无批判地接受现代金融的复杂性。至于鲁宾则是被自己的骄傲自大蒙蔽了。

8 人人都爱穆迪
2007年秋天,金融危机的前兆正慢慢显现出来。在一次公司的内部会议后,一位穆迪员工抱怨说,他希望公司对于“错误”能够更“坦白”。他说,“这些错误不是让我们这些信贷分析师看起来特别无能,就是说明我们为了公司收入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恶魔,或者说二者兼而有之。”

9 唯利是图的大佬
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一个将次级抵押贷款作为原材料的大型摇钱树已经一点点地长大了。华尔街需要次级抵押贷款,用来包装证券化债券。全世界的投资者都想买华尔街上的抵押贷款产品,因为在收益低的整体环境中,华尔街能给出高回报。
10 宴会上的叫嚣者
“如果重新审查法律,我们不会罢休。一旦有人开始通过欺骗手段成功获得市场份额,他们就会继续欺骗来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有规矩。法律失效的后果很严重。”

11高盛成为众矢之的
目睹高盛蜕变的华尔街其他公司对其充满了嫉妒、恼怒和憎恨。然而,尽管同行的公司质疑并批评高盛的蜕变,但这些公司也在模仿高盛的做法。包括公司产生的利润和合伙人得到的工资等在内的金钱指标,让其他公司不得不追随高盛的脚步。

12罪恶的房利美
最后一个也是最痛心的讽刺之事是,证券化市场中两个长期的敌对军团—投资银行和政府支持企业—最终不断地加深对方的罪恶,而非互相牵制。如果没有政府支持企业的购买力,自由市场不可能达到现实中的规模。如果没有华尔街,市场上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劣质抵押贷款来供政府支持企业购买。

13金融产品公司的担保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有些自我满足,过于笼统地看财务报表,并且引以自慰。在我们看来,我们以前过于依赖格林伯格先生,过于相信他能够保持公司庞大的业绩记录并确保这些都是真实的。现在来看,出现了这么重大的金融违规行为,我们再也不能这样相信人了。”

14使节先生
证券化导致借款者和贷款者之间的联系脱节,最终后果是:从经纪人到次贷公司到华尔街,整个链条中没有人关心他们买卖的贷款是否将无法偿付。事实上,他们在为这些劣质的贷款提供担保时也承担了巨大的风险。然而,由于获得了太多的收益,他们看不到这些风险。每个人都认为总有别人来承担责任。

15“当我看着房主的眼睛时……”
毫无疑问,金钱和名声变得对莫兹罗非常重要。但是,莫兹罗是否真的想要欺骗美国国家金融的投资者?或者,他是否因太想在市场占有率的战争中取胜而没有看到美国国家金融劣质的贷款可能带来的后果?这一切还不清楚。很简单,他是相信者中最虔诚的那位,不管是对自己公司的信任,还是对公司次贷优点的信任。

16保尔森冒险尝试
保尔森和华尔街及华尔街上的所有人一样没有看到,在很长时期内也不愿意去看事情到底有多糟糕以及事情的发展趋势。保尔森后来争辩说,即使看到了将要发生的事情,他也不可能采取什么额外的行动,因为他手上能用的工具太少。

17“我在卖空你们的房子”
李普曼后来说,“只有一部分人肯承认应该一生勤奋工作的价值观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这一转变的典型结果便是李普曼成为了华尔街上卖空次贷最热心的销售员,他向所有愿意听的人作报告。李普曼是一个充满活力、不矫揉造作的人,他有一件T恤衫上写着,“我在卖空你们的房子”。

18精明的家伙
尽管华尔街上的公司拥有巨大的信息优势,但由于受到债务抵押债券机器带来的丰厚财富和巨额奖金的蒙蔽,它们自己也上当受骗了。一位细心的观察者说,“有很多愚蠢的不了解内情的人。”其实,也有很多真正精明的了解内情的人。
这些精明的家伙们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高盛。

19暴风雨前夜
自从2007年2月信贷弦上射出第一支箭起,投资者被迫不断地接受半真实情况。关于抵押贷款衍生品机制的本质以及由此引起的房地产泡沫,投资者被告知的就是个弥天大谎……事实上,信贷危机现在已经变成了信任危机,而这个事实本应该能唤醒华尔街、财政部和美联储。

20几个倒霉蛋
由于美林不断地累积AAA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它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倒霉蛋之一。这是高盛与美林之间真正不同的地方。“我们因自己的骗局而失败。”美林风险管理经理约翰?布赖特后来这样说。

21连带损失
到2007年中期,世界末日看上去比2005年时更近了。福斯特很明显在担心出现评级被降低的情况,也担心因此出现追缴现金保证金的通知。他能做的就是仔细查看贝尔斯登对冲基金曾经发生了什么事情。福斯特开始感到那些自己以前认为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为很可能发生的事情。

22火山爆发
2007年,房利美和房地美在自己公司账目上新增了6亿美元的抵押贷款。这些贷款最终被证明是毁灭性的。到2008年,它们还在购买或担保抵押贷款。房利美和房地美正在慢慢地走向一个不可见的悬崖。金融危机间歇性发生,而房利美和房地美一直在堆积着抵押贷款风险。这些风险最终导致了长期休眠火山的爆发。

结尾 对体制的愤怒
引诱人们接受劣质抵押贷款的经纪人、知道贷款质量低劣却仍然包装这些贷款的华尔街银行家,他们最能代表这个市场的堕落。但是,他们却隐藏在暗处,他们像是美利凯斯特、新世纪、美林、高盛等公司前进的车轮中的小齿轮。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人的名字。

 



会员福利

资源无源时,可利用百度网盘 & 迅雷云盘取回

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神秘内容,请 登录 / 注册 后查看

会员可见全站福利 !

会员下载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550.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众魔在人间:华尔街的风云传奇 – 贝萨尼·麦克莱恩 → https://www.books51.com/55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已有 4 条评论

  1. books51
    2017/06/13

    大致从21世纪初,写到了08年贝尔斯登倒闭为止,可以算是金融危机的来龙之说,和大而不到放到一起来看时间上倒是蛮契合。其实,金融创新的弊端也好,政府的监管不力也好,那些当权的ceo们的不作为或是视而不见也好,说白了,这场危机的根源还是人性的贪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类似的危机,以前有过,未来仍然还会发生。

  2. books51
    2017/06/13

    危机已过但魔鬼从未消失

    相信之所谓会产生07-08年这样波及全球经济的大危机,肯定是一系列事件与人物综合而成的结果。其中既是政府之过,如对于衍生品监管的忽视、利率长时间保持低位、金融监管法案《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被取消这样被反复提及的政策失误。也是组成我们金融体系的一系列参与者的集体沦陷的结果。两房、抵押贷款机构、评级机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以至大型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都对促成这场资本主义的“灾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我们打开监管的牢笼,那么人的贪婪本性就一定会充满整个系统。这正是《众魔在人间》要我们展示的画卷,当我们缓缓展开这一画卷我们将看到对于利益的无限追求正在逐步侵蚀那些曾经被我们认为无比美好的东西,贝尔斯登、雷曼、美林、美国国际集团、两房……都成了这场盛宴的牺牲品。
    结局是那些罪恶的高管们带着“金色降落伞”(几百上千万的退休金)安全的着落,中产阶级至少还有储蓄保险等“避震工具”,而随着经济衰退而消失的工作岗位却把最底层的人们逼到了无比困窘的地步。
    我们能从这场大灾难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政府为了讨好选民还是会不断重复那些昏庸的政策,并且改革总是举步维艰。而金融系统依然分享着由于衍生品交易获利而得到的高额分红,因为也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这样,即使这有可能再次把我们带入深渊。然而民众能做的也就是去华尔街示威,如今甚至示威也没有了……
    也许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是我们似乎看不出我们能走出这个撒旦为我们设置的大圈子,兜兜转转又重复着同样的危机,只是形式不同罢了。也许从资本主义这个制度诞生之日,魔鬼就已经被放出来了,不是吗?

  3. books51
    2017/06/13

    可以更好的了解华尔街

    8年金融危机如果不是政府导向出了问题,或者说得更直接一些不是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在金钱的诱惑下没有挺住,这种灾难不会发生,中国现在的金融市场也是如此,这边大规模的IPO,那边上市公司需要再融资3000亿,这边开展国际板,三板,那边国债期货又要上市,这种只为了突出政绩的做法,实在不可取。既然有教训在先,为什么还要重蹈覆辙。

    现在引进大量的QFII和RQFII从另一个角度更像是当年国有银行上市之前引进所谓的战略投资者,让别人进到自家门来捡廉价物品,到时候别人赚取大额利润就走人。

  4. books51
    2017/06/13

    贫穷者的白日梦?房贷之殇

    当美国政府设立两房的时候,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贫穷并无条件申请商业贷款的人得到足够的金融支持,以便能否负担购买住房的钱。当然,这种带有公益行为的住房贷款,必然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两房的设立实际上是贯彻了美国国内自由主义者的理念:政府有责任干预市场向弱势者提供必要的帮助,不能任由市场规律来解决问题。这样做,是美国政府认为,买房是实现所谓美国梦的一个最核心的标志。两房当然帮助了很多人实现了购买住房的梦想,但当房地产市场逐步的水涨船高之后,两房所需的政府支出越来越大,坏账率逐步升高,已经成为了政府财政的不可忽视的负担。

    不仅如此,国会山的共和党人强烈的反对这种“政府支持企业”(GSE)对市场的扰乱。他们认为,两房的存在对房贷市场的其他参与者是极为不公平的,也干扰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展。出于减少政府财政负担的考虑,必须对“国营企业”两房进行大规模的改革,逼迫两房提高提供贷款的门槛,降低坏账率。但这样一来,就会让许多需要贷款来买房的贫困者失去希望,这又同政府建立两房的初衷相互抵触。想让两房依靠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营,又想让其实现帮助无法获得商业贷款的人的政治目的,这成了一个悖论。到后来,终于在各方的压力下,两房获得了独立的运营权,引进了众多股东,成立了董事会,看起来和其他的房贷公司没有什么区别了。但实际上国会仍然对两房有特殊的要求,他们专门的房贷委员会要求两房继续像低收入群体提供房地产贷款,政府会继续为两房提供财政担保。这样一来,一个巨无霸就会出现。

    两房开始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是拥有政府的财政担保),开始了独霸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行动。同时,在美国金融业的一个急剧创新的时期,大量的金融产品被开发,其中CDO和CDS被大量的应用,从而使得房贷政权的杠杆效应被进一步的扩大,使得在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大背景下,两房和参与其中的各投资银行获得了巨额的利润。于此同事,为了保证这块蛋糕不被政府监管而失去,两房和各个投资银行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公关活动,确保了政府的两个房贷市场监管委员会成为了傀儡。

    这种对GSE地位的滥用,确保了两房的债券能得到AAA的评价,并因此成了美国房地产几十年的超级巨无霸。

    实际上,房贷市场的波动是显而易见的,但华尔街说服了政府,他们所使用的各个类似Credit Default Swap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避免因坏账而出现的房地产波动。这种房贷的规模越来越大,已经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时,当美国房地产市场最终出现了大规模坏账之际,火山的喷发已经无可避免。那时候,只有反应快点的能够避免遇难,而大多数人,将会深陷其中。

    本书从两房的诞生开始,讲述了美国房贷市场,乃至金融市场几十年的变迁历史,其中描述了形形色色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不同阶段的金融企业的起起落落,能更深入的了解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十分具有学习价值。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