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索引

中文名: 60分钟时事杂志
资源格式: 电子杂志
地区: 中国大陆
对白语言: 英语
文件大小:164 MB
语言要求:英语
资料类型:其它
下载方式:电驴(eMule)下载
60分钟时事杂志:简介

60分钟时事杂志: 内容概述
《60分钟时事杂志》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主打的一档电视新闻杂志栏目。栏目创办于1968年9月,当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栏目形态,只是在每周二晚间黄金时段和《CBS新闻小时》轮流播出。
《60分钟时事杂志》在创办后的好几年里,这档新闻节目并没有引起多少反响,在美国尼尔森当时的收视调查中只排在第51位。直到1975年,栏目调整了播出时间,固定在每周日晚间7:00至8:00段播出;也就在这一年,着名记者主持人丹•拉瑟加入《60分钟时事杂志》。
从这之后,《60分钟时事杂志》说《60分钟时事杂志》,我们不一定知道,但提到美国着名电视记者迈克·华莱士,我们就一定还有印象。1986年,他在北京中南海独家采访了邓小平;2000年,他再次到北京采访江泽民。华莱士是《60分钟》的创始人之一,在1968年整50周岁时,他出任《60分钟》的记者和主持人。
凭借自己高人一等职业技巧和新闻敏感,还有另人崇敬的职业精神,他和《60分钟时事杂志》一起逐渐成为美国甚至世界新闻界的楷模。除了邓小平和江泽民,他还采访过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卡特和里根等美国总统,采访过卡斯特罗、阿拉法特、卡扎菲、阿萨德等世界各国领导人。如今的华莱士已经86岁了,却还在为《60分钟时事杂志》工作。
与其它新闻栏目不同的,《60分钟》不设固定的栏目主持人,只让本期节目的出镜记者在演播室做简短述评。
《60分钟时事杂志》它的主持人都是记者,记者同时也是主持人,这是它的要求,也是它的特色。除了华莱士,它的记者主持人还有丹•拉瑟、哈里•里森纳、莫利•塞弗、莱丝莉•斯塔尔和埃德•布莱德利等等。后来由于着名专栏作家安迪•鲁尼的加盟,《60分钟时事杂志》开辟了专门的新闻评论版块。
每期的《60分钟时事杂志》基本由3个独立的新闻深度报道和1个新闻评论版块组成,深度报道各13分钟左右,评论版块4分钟左右,加上片头导视、片花和广告,总共60分钟整。
《60分钟时事杂志》的栏目理念是通过深入挖掘,探讨重大社会背景下的重大社会问题。所以在整体定位上,这是一档严肃的新闻杂志栏目。因此栏目在选题上以政府行为、社会事件、司法公正、人类灾难、战火纷争等“硬新闻”为主,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简要读解,品格读解。
曾任《60分钟时事杂志》执行主编的菲利普·席弗勒总是自豪地说:“《60分钟时事杂志》是新闻品格的象征,是客观立场的代表,为这个栏目工作,我感到骄傲!”正是这种新闻职业品格和精神,支撑着《60分钟》近半个世纪来的长盛不衰,凝聚着一大批尖端新闻从业人员。而他们的终极目标是“真相”。
可在2004年9月8日,《60分钟时事杂志》公开了几份指向小布什的备忘录,最后却被证明这些备忘录是假的;无论《60分钟时事杂志》是有意还是被利用,这种错误总是致命的,栏目的新闻品格开始受到置疑, 叙事读解。
“今晚请看《60分钟时事杂志》的这些故事和安迪•鲁尼的评论”,这是每期栏目的片头主持人都要说的一句话,它用的是“故事”一词。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是栏目收视率的重要支撑。具体表现在对情节的精心选取和挖掘,对矛盾冲突的捕捉和表现,对细节的抓取和提炼,对叙事节奏的把握和控制,还有就是以形象化的信息为论据,避免说理, 语言读解。
与电影艺术化的影像语言不同,新闻的影像语言更多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也正因此,新闻影像语言往往被轻视被忽视,国内的大多数新闻栏目在语言上就极不讲究,认为只把信息传达了就行。
《60分钟时事杂志》的影像语言却总是那么精致纯熟,他们首先关注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更好地传达信息,如采访时多用特写;然后在机位变化、运动轨迹、色调运用、场景转换、镜头剪接、声画组合、特技使用等各方面进行最佳配置,以达到最好的传播和观赏效果。
而所有这些都是新闻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 包装读解。统一而富有特色的形象识别系统是一档电视栏目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60分钟时事杂志》显然在这方面极为成功,关键词是“杂志”和“跑表”。
《60分钟时事杂志》是新闻杂志栏目,在包装上乾脆也做成一本杂志的样子;以“60分钟”为题,那乾脆就用跑表来标示这60分钟的流逝。每周日7:00整,屏幕黑下,跑表滴滴答答的走动声逐渐扬起,黑幕上出现白色方框,仿佛一本杂志的封面,然后在这个方框中出片题和片头。之后杂志的标示一再出现在主持人身后的背景中;跑表的画面则用来联接各个版块,分针的位置不断变化。
直至最后《60分钟时事杂志》杂志封面再次出现,跑表分针指向59分,封面中出现工作人员字幕,本期《60分钟》至此结束。
《60分钟时事杂志》社会各界评价:一帮老家伙整出的王牌节目
从未听说过的故事,《60分钟时事杂志》所擅长的正是讲述这样的故事。———丹·休伊特(《60分钟》执行主编)
1968年,已经身为王牌电视节目制片人的丹·休伊特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管理层递交了一份报告,设想创办一个黄金时段片长一小时的新闻节目。根据他的建议,节目将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是一个故事,由一个记者出镜采访,并串联讲述整个故事,而三个故事中间则穿插广告,通过广告来将不同风格品味的故事融合成一档节目。用当年丹·休伊特的话来说,就是要让观众既看到玛丽莲·梦露的衣橱,又可以让观众一窥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实验室。要让节目在保持一定严肃性的同时,又让新闻具有娱乐性和可观赏性。CBS管理层采纳了丹·休伊特的设想,并从他提交的报告中摘取了“60分钟”这个字眼作为节目的名称。美国电视新闻王牌栏目《60分钟》由此诞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60分钟时事杂志》是由一群老人担纲的栏目。1986年迈克·华莱士采访邓小平时,他已70岁。在他84岁的时候,他再次来到北京,那次是采访江泽民,如今他依然是《60分钟》的全职记者,他在《60分钟》一乾就是三十多年;丹·拉瑟递交辞呈引起轩然大波,其实他也已经是个73岁的老人了,他在《60分钟》乾了24年;而执行主编丹·休伊特则从《60分钟》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这里工作,他的目标是“死在办公桌上”。实际上,《60分钟》栏目的成员,根本没有那种二十几岁刚刚大学毕业、冲劲十足的毛头小伙,他们大多数的年龄都在35岁~45岁之间,在到这个栏目之前,他们都有过相当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都是非常出色的新闻记者,否则无法胜任这个栏目的工作,这几乎已经是《60分钟时事杂志》的一种传统。
当然,从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上看一个新闻栏目,《60分钟时事杂志》真是有点老了。但,《60分钟》老而弥坚!
世界上很少有哪一档电视节目能够像《60分钟时事杂志》这样成功:连续播出36年,是美国新闻历史上资历最老、收视率最高的10个电视节目之一,连续22年高居收视率前10名,甚至5次成为美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一直高踞美国转播率最高的黄金时段。1999年,《60分钟》甚至创下了同时在1423家电视台黄金时段转播的纪录。它还是美国电视节目中获得美国电视最高奖———艾美奖(EmmyAwards)最多的节目之一,艾美奖的评委们认为,《60分钟》“用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深入了故事的核心,进入了人物内心,编排自由、富有活力,开创了一种新的节目样式”。从很大程度上来说,《60分钟》拓宽了新闻的视野,重新诠释了新闻的本质。它的成功,不仅仅冲击着新闻本身,使其成为新闻业的旗帜,它更成为客观、公正、自由的新闻品质的象征。
《60分钟时事杂志》的成功绝非偶然。实际上,随着美国社会的急速发展,美国观众自身对信息的渴求也日益增长,这就为《60分钟时事杂志》准备了良好的社会资源和观众资源,而便携式电子新闻采访设备(ENG)的普遍应用不仅使得记者有了更多自主话语权,也将记者推到了与观众面对面的正前方,从而造就了众多诸如迈克·华莱士、丹·拉瑟这样的新闻大腕。同时,王牌主持人的推出与明星记者的塑造又成为《60分钟时事杂志》笑傲江湖的重要法宝。但真正成就《60分钟时事杂志》的,是它对于真相的追求和它对故事的编排手法迎合了观众的收视期待,这二者共同保证了《60分钟》在商业上的成功———在美国这样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任何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必须首先建立在商业成功的基础上。
真相是个难以界定的模糊概念,然而它却是《60分钟时事杂志》成功的内核。制作人坚信,对于一档像《60分钟》这样的调查性新闻节目,真相才是观众最想知道的,因此声音对于观众来说甚至比画面来得更重要,因为观众可能并不介意画面美不美。这样对于采访的问题和解说词来说,就要力求准确和深入。虽然以年轻人的眼光会觉得《60分钟》的节目风格看起来有点老派,也可能会觉得它有点保守,因为他们通常无法从片子中看到快速切换的画面,也不会有强烈的节奏。但是与时髦新鲜相比,真相更具有震撼力———《60分钟》的片长比经常达到十比一甚至更高,即播出十分钟的节目,它们的原始录像材料会高达10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真相!
基于这样的理念,《60分钟时事杂志》的记者甚至对自己节目的广告赞助商也毫不留情。福特汽车公司曾经是节目的主要赞助商,但当《60分钟》的记者发现该公司生产的一种油箱不符合安全标准之后,依然毫不犹豫地做了一期节目。节目播出之后,福特公司立即撤下广告,但仅仅一个星期之后,他们的广告就又回来了。针对奥迪汽车加速器,《60分钟》也作过类似报道,结果奥迪公司也是先撤广告,而后又重新投放广告。在丹·休伊特看来,这些公司意识到,把他们的品牌同《60分钟》这样坚持新闻立场的节目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性和价值。
也正因为此,业内有不少人士相信,《60分钟》商业上的成功,首先表达的是一种新闻职业理念和信仰。担任过节目执行主编的菲利普·席弗勒曾经不无自豪地说,《60分钟》是新闻业的象征和代表客观公正立场的偶像,“为这个栏目工作,我感到骄傲!”相比较于追求真相这样听起来有点虚无的内在理念,《60分钟》的节目形式是其成功的外在因素。究其本质而言,《60分钟》就是在一个小时时间里,向观众讲述几个精心挑选的小故事。丹·休伊特认为,好故事的标准就是晚上播出的节目是第二天早上人们的话题。而在他看来,《60分钟》成功的重要因素乃在于“我们故事的主角比我们会讲故事。我们所做的只是帮他或她讲好故事。”
《60分钟》走过了36年的历史。经验表明,它的对手不是其他同类型的电视新闻杂志,甚至也不是颇受批评的商业对节目的渗透和影响,而是那些将观众从电视机前拉走的事物,当人们更多的从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终端获得信息的时候,电视这种非常霸道的传播工具面临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丹·拉瑟走了,《60分钟》还会继续找到同他一样出色的电视人。可是观众走了,《60分钟》该怎么办?
栏目收视率竟逐渐上升到36%,而且在娱乐节目一统天下的竞争中连续23年名列美国联播网黄金时段收视率的前10位,CBS的新闻栏目也在《60分钟》这里首次实现盈利。
【注】
《60分钟时事杂志》从网络收集,免费分享!对您有助,是本站最大的荣幸。
《60分钟时事杂志》禁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您喜欢《60分钟时事杂志》,请耐心下载,ED2K资源需要有人做种,有时冷门资源需挂机等待。有特别需要的请去论坛求助资源,推荐大家用百度云盘共享。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会员福利

资源无源时,可利用百度网盘 & 迅雷云盘取回

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神秘内容,请 登录 / 注册 后查看

会员可见全站福利 !


标签: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283453.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60分钟时事杂志 → https://www.books51.com/28345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