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索引


会员福利

资源无源时,可利用百度网盘 & 迅雷云盘取回

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神秘内容,请 登录 / 注册 后查看

会员可见全站福利 !

中文名: 安乐死启示录

别名: The Revelat ions of Euthanasia

作者许士凯
王建国
胡仁喜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版面精确还原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书号: 7-5428-0607-6/G608

发行时间: 1992年03月

地区大陆

语言简体中文

简介

IPB Image
(沪)新登字 116号

内 容 简 介
生、 老、 病、 死,历来是人类探索、研究和争论的热门课题。作为生命之链的一个最终环节“死” ,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与“生” (优生学) 、“老” (老年学) 、“病” (医学)相比较,“死” (死亡学) ,却一直为公众所忌讳或忽视,其科学意义尚鲜为人知。
本书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和评价了“安乐死”(Euthanasia) ,这有助于进一步研讨和立法。
本书适合于广大医务工作者、 法学工作者,社会学工作者和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参考。

安 乐 死 启 示 录
The Revelat ions of Euthanasia
许士凯 王建国 胡仁喜 编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上海冠生园路 393 号)
各地 经销 浙江奉化印刷厂印刷
开本 787×1092 1/32 印张 4.5 字数 99000
1992 年 3 月第 1 版 1992 年3 月第1 次印刷
印数1-3400
ISBN 7-5428-0607-6 G608
定价:1.40 元


生与死是人生中的两个“极点”,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忌讳谈论死亡,乐于追求长生。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留恋,构成人类共有的相通的普遍情感。但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历程总要划上句号。谁都逃避不了死亡。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死亡的认识和观念也跟着发生变化。长久视为禁忌的话题,现在已经可以公开地讨论了。它不仅涉及到死亡概念,死亡标准,死亡方式,死亡权利,更涉及到人们如何正确而科学地对待死亡。
安乐死是人生对死亡过程的一种美好的追求。当今议论的“安乐死”是由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引出的问题。国外开创的“优死学”的研究,涉及到广泛的各个学科领域,如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目前,我国也开展了“安乐死”问题的多学科研究。
“安乐死”可分为主动积极安乐死和被动消极安乐死。前者是有意识地对不可逆转的垂危患者用药物加速其死亡;后者是在一定的诊断、预测基础上作出终止延长生命的医学处理,让不可逆转的垂危病人自然死亡。实施安乐死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为患者本人解脱死亡前的痛苦,而并不是为社会或亲友解脱痛苦。
首先,安乐死关系到人的生命权利。人人都享有生的权利,这应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出发点。保障人的生命是人道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医生的职责在于救死扶伤,只要病人有一丝生的希望,就不应轻率地人为地结束其生命。
其次,实施安乐死,必须建立在医学科学技术基础上,对象一定要是经现代医学技术确认为不可救治且濒临死亡的病人。不治与可治是相对的,昨日的不治之症,今日可治;今日的不治之症,明日有可能为可治之症。医生的职责是不轻易放弃抢救,医学科学的发展,往往是在攻克不治之症的大量实践中前进的。
第三,安乐死必须是以为减轻垂危
..病人的死亡痛苦作为根本出发点,不能任意扩大其实施范围。
第四,人人有选择死亡的权利,安乐死的实施,必须尊重本人意愿,或本人的委托与认可,即所谓“预嘱”(Living
will),但受委托人及亲属不能与病人有利益和感情上的冲突。
第五,主动积极安乐死绝不能轻易施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法律均不接受积极安乐死,既使接受积极安乐死的荷兰,也没有这方面的立法规定。
第六,安乐死的实施需要法制化、程序化。实施安乐死无疑需要对伦理的论证和对公众的教育,更需要有法律的保障。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瑞典、德国和美国的大多数州,都先后有安乐死亡法。日本最高法院也有允许安乐死的六项规定。这些对我国制定安乐死法有借鉴意义。
《安乐死启示录》的作者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它向社会公众提供了有关安乐死问题的丰富知识,给人以启示,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这很有助于推动“死亡教育”的开展。
刘本仁
1991.11

前 言
安乐死理论与实践的产生,是东西方科学和文化交汇的结果。尽管它仍处于萌芽状态,但从公众的文化心理的相容度来观察,却预示这一学科有着广阔的前景。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安乐死”的案例引起我国哲学、医学、法学、文学、社会学等学术界及舆论的广泛兴趣。于是,学术刊物开始陆续刊登安乐死编译文章及其述评,报刊专栏相继登载了安乐死的轶事趣闻,大众化的杂志则辟有连载安乐死的常识和故事的专栏,也有些学者在本学科的专著里述及安乐死,等等。然而,有关安乐死的经典理论和典型案例以及相关资料的介绍和研究,仍然是零星的,分散的,不能总其大成。为了让读者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安乐死的因果与由来,我们尽可能地搜集了国内外的资料,作了一些鉴证工作,同时汇编有关专家的编译和评述文章,并进行了讨论与评价。
鉴于资料来源和所收集的学说观点的广泛性,我们难于对每一出处都作出注解,这里谨向有关作者致意。
本书从征集材料到撰写成篇,花费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其间多蒙不少朋友的襄助,特别是学术界人士的帮助。假如我们的著述能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则于我们将是莫大的鼓励。
前辈、同道和读者在开卷之时,祈望能赐教。
许士凯
于上海铁道医学院
1991年3月

IPB Image

观者 OCR、校对
2010 年 1月 5 日星期二
01:34:03

观者二校
2010 年 1月 12 日星期二
02:35:54

观者邮箱:ljctt@263.net
观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seeseasee
观者 QQ:113946397

感谢书友 aliern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245779.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安乐死启示录 (许士凯 & 王建国 & 胡仁喜)文字版,版面精确还原 许士凯王建国胡仁喜 → https://www.books51.com/24577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