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启示录 (许士凯 & 王建国 & 胡仁喜)文字版,版面精确还原 许士凯王建国胡仁喜
文章类别:
- 14 11 月, 2022
- 0 条评论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快捷索引
会员福利
别名: The Revelat ions of Euthanasia
作者: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版面精确还原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书号: 7-5428-0607-6/G608 发行时间: 1992年03月 地区: 语言: 简介: 内 容 简 介 安 乐 死 启 示 录 序 前 言 观者 OCR、校对 观者二校 观者邮箱:ljctt@263.net 感谢书友 aliern
(沪)新登字 116号
生、 老、 病、 死,历来是人类探索、研究和争论的热门课题。作为生命之链的一个最终环节“死” ,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与“生” (优生学) 、“老” (老年学) 、“病” (医学)相比较,“死” (死亡学) ,却一直为公众所忌讳或忽视,其科学意义尚鲜为人知。
本书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和评价了“安乐死”(Euthanasia) ,这有助于进一步研讨和立法。
本书适合于广大医务工作者、 法学工作者,社会学工作者和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参考。
The Revelat ions of Euthanasia
许士凯 王建国 胡仁喜 编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上海冠生园路 393 号)
各地 经销 浙江奉化印刷厂印刷
开本 787×1092 1/32 印张 4.5 字数 99000
1992 年 3 月第 1 版 1992 年3 月第1 次印刷
印数1-3400
ISBN 7-5428-0607-6 G608
定价:1.40 元
生与死是人生中的两个“极点”,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忌讳谈论死亡,乐于追求长生。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留恋,构成人类共有的相通的普遍情感。但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历程总要划上句号。谁都逃避不了死亡。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死亡的认识和观念也跟着发生变化。长久视为禁忌的话题,现在已经可以公开地讨论了。它不仅涉及到死亡概念,死亡标准,死亡方式,死亡权利,更涉及到人们如何正确而科学地对待死亡。
安乐死是人生对死亡过程的一种美好的追求。当今议论的“安乐死”是由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引出的问题。国外开创的“优死学”的研究,涉及到广泛的各个学科领域,如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目前,我国也开展了“安乐死”问题的多学科研究。
“安乐死”可分为主动积极安乐死和被动消极安乐死。前者是有意识地对不可逆转的垂危患者用药物加速其死亡;后者是在一定的诊断、预测基础上作出终止延长生命的医学处理,让不可逆转的垂危病人自然死亡。实施安乐死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为患者本人解脱死亡前的痛苦,而并不是为社会或亲友解脱痛苦。
首先,安乐死关系到人的生命权利。人人都享有生的权利,这应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出发点。保障人的生命是人道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医生的职责在于救死扶伤,只要病人有一丝生的希望,就不应轻率地人为地结束其生命。
其次,实施安乐死,必须建立在医学科学技术基础上,对象一定要是经现代医学技术确认为不可救治且濒临死亡的病人。不治与可治是相对的,昨日的不治之症,今日可治;今日的不治之症,明日有可能为可治之症。医生的职责是不轻易放弃抢救,医学科学的发展,往往是在攻克不治之症的大量实践中前进的。
第三,安乐死必须是以为减轻垂危
..病人的死亡痛苦作为根本出发点,不能任意扩大其实施范围。
第四,人人有选择死亡的权利,安乐死的实施,必须尊重本人意愿,或本人的委托与认可,即所谓“预嘱”(Living
will),但受委托人及亲属不能与病人有利益和感情上的冲突。
第五,主动积极安乐死绝不能轻易施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法律均不接受积极安乐死,既使接受积极安乐死的荷兰,也没有这方面的立法规定。
第六,安乐死的实施需要法制化、程序化。实施安乐死无疑需要对伦理的论证和对公众的教育,更需要有法律的保障。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瑞典、德国和美国的大多数州,都先后有安乐死亡法。日本最高法院也有允许安乐死的六项规定。这些对我国制定安乐死法有借鉴意义。
《安乐死启示录》的作者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它向社会公众提供了有关安乐死问题的丰富知识,给人以启示,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这很有助于推动“死亡教育”的开展。
刘本仁
1991.11
安乐死理论与实践的产生,是东西方科学和文化交汇的结果。尽管它仍处于萌芽状态,但从公众的文化心理的相容度来观察,却预示这一学科有着广阔的前景。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安乐死”的案例引起我国哲学、医学、法学、文学、社会学等学术界及舆论的广泛兴趣。于是,学术刊物开始陆续刊登安乐死编译文章及其述评,报刊专栏相继登载了安乐死的轶事趣闻,大众化的杂志则辟有连载安乐死的常识和故事的专栏,也有些学者在本学科的专著里述及安乐死,等等。然而,有关安乐死的经典理论和典型案例以及相关资料的介绍和研究,仍然是零星的,分散的,不能总其大成。为了让读者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安乐死的因果与由来,我们尽可能地搜集了国内外的资料,作了一些鉴证工作,同时汇编有关专家的编译和评述文章,并进行了讨论与评价。
鉴于资料来源和所收集的学说观点的广泛性,我们难于对每一出处都作出注解,这里谨向有关作者致意。
本书从征集材料到撰写成篇,花费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其间多蒙不少朋友的襄助,特别是学术界人士的帮助。假如我们的著述能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则于我们将是莫大的鼓励。
前辈、同道和读者在开卷之时,祈望能赐教。
许士凯
于上海铁道医学院
1991年3月
2010 年 1月 5 日星期二
01:34:03
2010 年 1月 12 日星期二
02:35:54
观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seeseasee
观者 QQ:113946397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同类文章
文章类别: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245779.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上一篇: 中国将帅全传 (郑福田 & 可永雪 & 杨效春)文字版 郑福田可永雪杨效春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