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事件与文本意义:文学诠释学 (李建盛)扫描版 李建盛
文章类别:
- 12 11 月, 2022
- 0 条评论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快捷索引
会员福利
作者: 图书分类: 文学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书号: 753272783 发行时间: 2002年03月01日 地区: 语言: 简介: 内容简介: 哲学诠释学的目的是通过对真正的文本阅读去揭示一种历史真理。然而,零点理概念恰恰是德里达非常厌恶的东西,他认为阅读不可能抓住真理。对于我们是否可以谈论“真理”的理解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在理解中获得真理的问题,德里达认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是一个需要解构的问题。理解和解释就是从符号到符号的漂移,要在在场的形而上学形式中获得确定的意义或真理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存在意义或者真理这样的东西的话,那也只不过是语词或能指的暂时的产物,是一种变幻莫测和没有定在的东西,这样一种东西怎么可能是具有确定性的意义或真理呢? 内容截图: 下一篇: 普遍唯理语法 ((法)安托尼·阿尔诺)扫描版 (法)安托尼·阿尔诺
加达默尔和德里达都是非常重视游戏的当代思想家,但是,他们通过游戏所达到的目的却相当不同。加达默尔把游戏看作是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存在方式,并在游戏的运动结构中揭示艺术真理,而德里达则把游戏作为颠覆文本、意义和真理的策略,而对于意义或真理,他不再存有任何加达默尔那样的“善良的权力意愿”。加达默尔是要在与传统的对话和理解中保存真理性的东西,相反,德里达则要在解构中颠覆传统形而上学中的所有被称为真理的东西。也许,对于西方的文化传统来说,加达默尔与德里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如大卫·霍伊(DavidC.Hoy)在对两者做出了比较分析之后所说的:“德里达和加达默尔都拒斥筹划经验总体的可能性和效用性。加达默尔希望避免黑格尔式的经验完成(绝对的自我确证地)和最后历史的观念,德里达认为总体化是不可能的,这不仅因为经验所具有的不可能性,而且也由于游戏所具有的有限性特征。……加达默尔也是从有限性得出他的开放性观念的。这两位思想家都以坚持开放性来作为形而上学的解毒剂,尤其是把它作为神学或末世论思想的解毒剂,是那种认为在历史和思想发展中有必要设置秩序的做法的解毒剂。”
当然,哲学诠释学对于文学作品的自身存在有着其独特的理解,从而赋予了它与形式结构论不同的文学作品自律论立场。坚持“文学作品就在自身中”,并不意味着文学作品的存在就是一种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毋宁说,坚持文学作品就在自身中意味着它通过其自律性表达了人类审美经验的真理,就像文学语言通过自身的丰富性和完美性见证了人类自身的存在一样,文学作品也通过自身显示真理。客观论的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观点认为艺术作品是自律的,是通过语言实现的一种形式和结构,但它并不表现真理。与那些旨在确定文学作品的语言的形式和结构的文学自律论观点不同,加达默尔的诠释学对文学作品的客观性并不感兴趣,他认为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始终是在语言中对话性地实现的。理解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和结构并不是为了探索文学作品的形式和技巧,而是为了从文本的理解中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哲学诠释学也把文学作品看作是自律性的,但它坚持文学审美经验真理维度。因此,文学艺术作品就不单纯是形式和结构上的自律,而是一个被扩展的意义世界。
与形式结构论把文学作品视为某种客观的对象性的东西不同,哲学诠释学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理解文学作品文本的自身存在。“无论如何,必须承认,文本的概念只有首先在解释概念的语言性结构中才构成一个中心概念,确实,文本概念的特殊标志就在于只有在与解释相联系时才显示自身,而且只有从解释的观点看,它才是作为要被理解的真实的给定物。”文学作品确实是以其自身的方式获得存在的,但是,文学作品文本的自律性并不是与理解者无关的对象性存在,它是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和确证的客观存在,是与我们对它的解释相关的。“从诠释学的立场——即每一个读者的立场出发,文本只是一种半成品(Zwischenprodukt),是理解事件中的一个阶段,并且必须包括一个确定的抽象,也就是说,就是在这个理解事件中包含着分离与具体化。”
显然,文学作品是一种虚构的文本,是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想象性作品,正是这种虚构性和想象性为阅读和接受提供了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虚构文本的空白具有典型的结构,其功能在于引起读者的建构活动,这种活动的实施使交互影响的文本内容变得明晰起来。变化的空白产生了彼此冲突的形象序列,在阅读的进程中,这些形象相互制约。被丢弃的形象自身影响着后来的形象的形成,即使后者是为了克服前者的不足。在这方面,各种形象结合成一个序列,而且正是通过这个序列才使得文本的意义在读者的想象中活跃起来。”伊泽尔所说的意义空白产生于文本的不确定性,表示在文本整个系统的空白处,对空白的补充造成了文本模式的相互影响。文本的空白不断中断阅读想象的连接性,展示了不断增长的可能性。
文学文本作为一种虚构的想象性作品,它的非现实化产生了空白,这些空白只提供了联系的可能性,并构成阅读的“悬念”。空白具有审美意义,它在阅读的形象建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在形象的建构和转换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效果。文本的空白将自身变为想象活动的刺激物,空白在文本与读者的交流中起着自我调解的结构作用,伊泽尔把这种结构叫做“召唤结构”,正是这种文学作品的召唤结构成为了哲学诠释学所谓的某种将人邀请入阅读与接受的“请柬”。
因此,文学作品的结构不管具有多么不确定的意义,都必须依赖文学作品所具有的这种“召唤结构”,也无论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空白和结构,它首先是阅读和理解必须依赖的结构,这是阅读和接受的创造性得以开始和进行的某种基础性的东西。文学阅读和接受既然是文学的阅读和接受,它就不能不受作品文本的限制。但是,文学作品又是虚构性和想象性文本,它也必然需要阅读和接受的积极参与。
诠释学的文学理论把文本视为一种自律性的“半成品”,尽管他受到了激进诠释学的质疑,但我认为,这种自律性“半成品”的诠释学文本概念,已经把阅读和接受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放在了本体论的地位,这是阅读和接受的必要规定性。由此,在我看来,形式主义、新批评和结构主义的文本理论以及利科吸取结构主义的思想对文本概念的探讨,便不是没有意义的,它们把文学作品视为一种独立自在的客体来研究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认,理解和揭示文学作品本身的文学性和内在结构也是对文学诠释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突显阅读在文学接受中重要作用时,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阅读本体论转变仍然不能把文本作为一种不必要的东西抛弃,自律性“半成品”的文本概念的边界是必要的。
哲学诠释学的文本概念所关心的是文本向我们所述说的东西,它对文本概念的理解是从诠释学的概念来理解的。对哲学诠释学来说,文本的概念是一个解释的概念。“从诠释学的立场——即每一个读者的立场出发,文本只是一种半成品,是理解事件中的一个阶段,并且必须包括一个确定的抽象,也就是说,就是在这个理解事件中包含着分离与具体化。但是,这一抽象与语言学家所进行的抽象走着相反的道路。语言学家并不想进入对文本所说的主题的讨论,他所说明的是语言如何作为语言起作用,而不管文本所说的任何东西。他不把文本传达的东西作为他的题旨,相反,他提出的问题是,以文本的标点和出现的象征去交流任何事物是如何可能的。”因此,诠释学处境中的文本概念不是一个纯粹的对象,文本存在于事件之中,是一个交流与对话的伙伴。
首先,实证主义文学史观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作为精神科学的方法。实证主义文学史家认为,文学史应该有一种自然科学那样的具有普遍有效性的方法,以便建立科学的文学史观,并客观地重构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A.Comte)认为,科学的唯一目的,就是发现自然规律或存在于复杂的事实和现象之中的必然的、恒常的关系,只有为实证科学证实了的知识才能运用于人类实践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社会科学和精神科学的各个领域。这种实证主义哲学的思想体现在历史科学领域,就是兰克的实证主义历史观。兰克认为,历史学家常常是为了将来的利益去评论过去以教导现在作为自己的任务,这样的做法实际上超过了历史家的任务,历史家的任务是如实地说明历史。在精神科学领域,狄尔泰尽管看到了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巨大差异,试图为精神科学的理解提供适合于本身特性的方法,但是,由于他试
图像自然科学方法论那样为精神科学建立具有普遍有效性的方法论基础,仍然没有摆脱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模式,从根本上说,恰恰强化了精神科学的自然科学方法论意识。
实证主义文学史观就是在实证主义哲学、史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影响下形成的。丹纳的文学史和艺术史就是试图像自然科学考察其对象一样来考察和分析文学史和艺术史的对象,文学和艺术就像植物一样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文学史和艺术史的研究也就像自然科学的研究一样。在《艺术哲学》这部著作中,他明确地写道:“美学本身便是一种实用植物学,不过对象不是植物,而是人的作品。因此,美学跟着目前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前进的潮流前进。精神科学采用了自然科学的原则、方向和谨严的态度,就能有同样稳固的基础,同样的进步。”他的艺术哲学就是建立在时代、种族和环境的三大要素的理论框架上的实证研究,其著名的《英国文学史》也是根据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建构的,他把这三大要素看作是文学历史发展的原始创造力。勃兰兑斯创造性地发挥了文学史理论的三要素论和兰克实证主义史学精神,把“科学”和“实证”作为文学史的研究方法。“文学评论家对一个时期的文学典型逐一加以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很像科学家在不同的动物品种中通过对形变的研究考察某种生理结构的演变。”在实证主义文学史家那里,文学主要不是被视为一种精神对象,而是一种自然科学的对象,认为文学史家的工作就像植物学家观察植物、动物学家解剖青蛙一样,可以通过实证的方法和科学的分析彻底洞悉文学史的对象,并建立像自然科学史一样客观有效的文学史。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同类文章
文章类别: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239336.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上一篇: 北京乎 (孙福熙)扫描版[DJVU] 孙福熙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