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索引

IPB Image


概述:

本书包括:民国时期,尤智表居士著《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太虚大师著《佛法与科学》、王小徐居士著《佛法与科学的说明》等数篇文章。

摘录:

民国之后,随着佛学研究进一步与现代学术思潮衔接,用科学的精神认识佛教、用科学的手段分析佛教成为当时一些佛学家著文的显著特征。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科学谈论佛学,以此显示佛教的理性精神,以应对当时蓬勃开展的科学化运动,已成为对佛学与科学都有所研究的佛教学者的一种普遍的风尚。其中,既有现代佛教领袖、教内学者对佛法与科学的融通,也有一些信教科学家加入其中,以科学家的独特身份现身说法,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较大的影响。

  王季同与尤智表是20世纪上半期以科学解说佛法最有影响的两位科学家。他们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对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对西方文明有自身真切的体会,但在多种因缘的影响下,他们都成为了坚定的佛教信仰者。王季同(1875-1948年)有《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佛法省要》等融通佛教与科学的著述行世,尤智表(1901年-?)主要的佛学著作有《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与《佛教科学观》。王季同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即“佛法是应用科学”。他之所以力倡佛法是一种“应用科学”,主要是着眼于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所特有的对社会人心的安定、抚慰功能,如佛教的定慧修持方法,对此他通过自己的修证体验作出了论证。另外,王季同将佛法与现代物理学进行了比较,认为现代物理学只是涉及到了佛学的“色法”,而佛教的“心法”则是现代科学所没有涉及的,是出世间的、根本的真理。尤智表则提出“佛教是纯理智的宗教”,以此表明佛教与基督教等宗教的不同,他从几个方面论证了这一点:首先是佛教对灵魂论的破斥,另外是佛教对理智的重视,再就是佛教特有的可证性。《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中,尤智表以一个“科学者”“纯从客观”的研究态度出发,说明了佛经具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具有信、闻、时、主、处、众所谓的六种证信次序,足以证明“佛教是殊胜的科学”。王季同、尤智表等人开启了以科学宣讲佛法之先河,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产生了独特的效果。当然,他们以科学弘扬佛法,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科学家思维倾向的影响,在佛教与科学的比较中难免存在一些简单、生硬的痕迹。相对于王季同在融通佛教与科学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较明显的比附色彩,尤智表在融通佛教与科学关系时更加注意了二者在义理、精神、文化内涵方面的比较。重要的是,他们以科学的视点研究佛教,让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人认识到佛教并不就是“最下流的陀罗尼迷信” [ 胡适:《读王小徐先生的“佛法与科学”》,载于《胡适学术文集·中国佛教史》,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627页。],而是涵括了哲学、伦理、逻辑、文学等内容的文化结晶;而且,在他们从科学视点对佛教理论进行研究,也倾注了某些现代科学的理性思想在里面,这对于肃清长期以来附着在佛教之上迷信色彩不无功效。他们开启的这一融通佛教与科学的“方便法门”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广大信众认识佛教与科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民国时期以佛教融摄科学影响显著者,除了王季同、尤智表等信教科学家外,还包括当时一些著名的佛教学者,现代佛教运动的领袖太虚(1890-1947)是其中的翘楚。由于太虚的佛学造诣精深,他在融通佛教与科学时达到的理论深度也为一般融通者所不及。特别是太虚作为现代佛教思想的旗手,他的佛教观念融进了时代的精神,反映了佛教变革的要求,这些特点在他以佛教融摄科学的文章中也鲜明地体现出来。太虚在佛学理论上,以唯识法相宗用力最著,以唯识学融摄科学也是其融通佛教与科学关系的重要特色。他非常关注现代科学的进展,并注意将科学的进展与佛教的哲理(主要是唯识学)作出比较,进而以佛教的唯识思想融摄现代科学。太虚以一个佛学家的敏锐性,感觉到物理学的最新进展与佛学的接近。他曾指出:“英国秦斯爵士之现代物理学的新世界观,其深得法相唯识学之神髓,盖不唯形似而已。且又纯粹根据实验的事实之物理学进步而来,与研究佛学者比附科学以说者异。”[ 太虚:《新物理学与唯识论》,《太虚大师全书》第13编42册,台湾台北善导寺佛经流通处印行,第597页。]在太虚的宗教洞见中,科学家对自然秘密的探索与佛陀对宇宙“实相”的领悟是两条通向真理的并行不悖的途径,这成为科学与佛学之间“深契”的基础。但是太虚认为,佛学对世界的认识是来自“实证”,而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则是来自“推测”,二者不能相提并论,因此太虚提出了“科学之知识可为佛法之确证及假说而不能通达佛法之实际”和“科学之方法可为佛法之前驱及后施而不能成为佛法之中坚”的结论。[ 太虚:《佛法与科学》,《太虚大师全书》第13编43册。]与近代西方学者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冲突”结论不同,太虚认为现代科学的进展反映的是它与佛教的“逼近”、“深契”,并甚至为此表达了一种“狂喜”的感情。太虚通过自己的论述,阐明了佛教与现代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哲学及价值基础,也表现了现代佛教改革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现代科学的接纳。太虚还提出要以佛教为基础重建科学时代的人类道德。太虚认为,科学的进步对于人类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了达宇宙认识的究竟真相,就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类善用科学,这是科学所无能为力的,只有佛法可以使人做到这一点。佛教是对宇宙人生最透彻的领悟,因此应该以佛教统领科学等人类文化,实现人类文明的重建。

摘录自:《佛教与科学的对话:历史、现状及意义》(王萌著)


内容截图

IPB Image
IPB Image
IPB Image
IPB Image
IPB Image



会员福利

资源无源时,可利用百度网盘 & 迅雷云盘取回

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神秘内容,请 登录 / 注册 后查看

会员可见全站福利 !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23424.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佛法与科学汇编 → https://www.books51.com/2342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