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冷战风云录 Cold War | Tessa Coombs 肯尼思·布拉纳
文章类别:
- 15 10 月, 2022
- 0 条评论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快捷索引
导演: Tessa Coombs
主演: 肯尼思·布拉纳 / Anatoli Dobrynin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俄語
集数: 24
单集片长: 1120 minute(24 esipodes)
又名: 冷战
IMDb信息:
A 24-part series which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ir respective allies between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o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in 1991.
冷战风云录的剧情概述 · · · · · ·
社会科学类纪录片,CNN 频道 1998 年出品,是 CNN Presents 系列之一。
1 【同志】Comrades, 1917-1945
2 【铁幕】Iron Curtain, 1945-1947
3 【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 1947-1952
4 【柏林】Berlin, 1948-1949
5 【朝鲜战争】Korea, 1949-1953
6 【赤色】Reds, 1947-1953
7 【斯大林死后】After Stalin, 1953-1956
8 【人造卫星】Sputnik, 1949-1961
9 【柏林墙】The Wall, 1958-1963
10 【古巴】Cuba, 1959-1962
11 【越南】Vietnam, 1954-1968
12 【疯狂】MAD, 1960-1972
13 【60年代】Make Love, Not War, 1960s
14 【布拉格之春】Red Spring, 1960s
15 【中国】China, 1949-1972
16 【缓和】Détente, 1969-1975
17 【好人 坏人】Good Guys, Bad Guys, 1967-1978
18 【后院】Backyard, 1954-1990
19 【冰冻】Freeze, 1977-1981
20 【圣战者】Soldiers of God, 1975-1988
21 【间谍】Spies, 1945-1990
22 【星球大战】Star Wars, 1980-1988
23 【倒塌的墙】The Wall Comes Down, 1989
24 【大结局】Conclusions
冷战(英语:Cold War,俄语: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衝突和竞争。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衝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 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美国的盟友是西欧、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而苏联的盟友是东欧国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直到中苏分裂) 、越南、蒙古人民共和国等。这个词起源於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説。此外,1946年邱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间接表示冷战的开始。
恐怖平衡
这场全面的「东方对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最大的原因是由於双方都拥有大量的核子武器,一旦直接衝突可能导致全人类毁灭,因此双方都尽力避免发生全面的「热」战(请见相互保证毁灭),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极权铁幕和*censored*专制,企图将民主国家纳入极权专制的统治,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剥削劳工。
特徵
柏林围墙
冷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随著八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危机,和戈巴契夫(戈巴卓夫)的民主改革,促成*censored*国家倒臺,到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正式结束。中国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中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 (1979年)和两伊战争是几个东西方国家发生区域衝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数时候只是双方代理人之间的衝突,在这些衝突中,主要强国只是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家或组织。这么做就减少了两大阵营衝突的紧张性。
美国与苏联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科学技术,此外还包括了十分隐蔽的间谍战,和双方的政治宣传战。虽然双方的谍报系统经常採取秘密的暗杀行动,但是由於核武器的威慑,两阵营一直没有发生全面衝突。当然在当时,人们并不清楚,一个地区性的小规模衝突是否有可能引发核战争,有鑑於此,每一次的衝突都会引发人们极高的关注。这种紧张态势几乎像真正的战争那样改变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德国可以算是冷战中最主要的争端焦点,特别是柏林。柏林围墙很可能是冷战最生动的标誌。这堵墙分隔了东柏林(属於东德)与西柏林(属於西德),使西柏林孤立於东德内。
冷战历史:
1947–1953
1953–1962
1962–1979
1979–1985
1985–1991
纳粹德国的崛起促进了西方盟国和苏联在战时的合作,但从一开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间的合作就充满了不信任和意识形态分歧。
威斯康辛大学的研究报告称,即使不考虑意识形态分歧,美苏两国在经济方面的竞争也必然会导致二者的对立。沃尔特.拉法尔称美国和俄罗斯帝国早在1900年时就曾因中国东北的发展产生过对立情绪,俄罗斯帝国因在工业方面无法同美国直接竞争而转而寻求自身在远东地区的贸易优势并竭力排除其他大国,而美国则要求门户开放,利益均沾。
雅尔达会议中的三巨头:邱吉尔、罗斯福和史达林
西方世界对冷战的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在二战结束后10多年的时间内,很少有学者会挑战美国官方对冷战起因的看法:即双方关係的破裂是由於史达林违反了雅尔达共识、苏联企图主宰东欧,以及苏联的扩张主义。但是,之后很多历史学家提出了另一种观点:美国企图保障其在全球的利益才是冷战最主要的起因。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的帝国主义野心如果不是最主要,至少也是与苏联的作为同等重要的导致冷战爆发的原因。简单而言,史学家对谁应该为二战期间结盟的美苏关係的破裂负责以及冷战是否是不可避免的这两个问题上产生分歧。后一种观点(即美国应该负责)在越南战争中达到顶峰,很多人开始认为,美国在道德层面上并不比苏联高多少。
1987 年,罗奈尔得·威尔逊·雷根与米哈伊尔.戈巴契夫签署《中导条约》。
在冷战后期,历史学家们开始寻求一种后修正主义的解答。到冷战结束后,这一派观点已经佔了上风。这派历史学家并不认为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国应该为冷战负全责,而是归咎於双方的误解与反应,两方都应对冷战负责。后修正主义学者追随了现实主义国际关係的看法,认为美国在欧洲的政策,如1947年对希腊的援助和马歇尔计划是必要的。
根据这种观点,「*censored*主义运动」并不是西欧困境的根源。相反,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全面战争,以及欧洲的社会结构才是其根源。而马歇尔计划重建了一个良好的欧洲经济体系,从而减少了极左势力在西欧的吸引力。对欧洲来説,经济援助结束了资金短缺,刺激了对战后重建的投资。对美国来説,该计划解决了生产过剩的问题,增加了美国对外出口。北约组织则将西欧国家纳入共同防御体系,从而避免了*censored*主义的扩张。后修正主义学派不认为*censored*主义具有扩张性,企图推翻「自由世界」,但是他们同时认为美国在欧洲的政策在确保欧洲的稳定方面是必要的,从而避免权力向苏联倾斜,最终危及到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
1989年以来,东欧各国纷纷脱离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1990年,柏林围墙拆下。1991年,东西德统一。 1991年,苏联解体。华沙条约解散,冷战时代也随之结束。
会员福利
欢迎观赏,有些资源因共享较早,如已经失效,请见谅!如果需要补档,请去本站论坛求助资源
同类文章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s://www.books51.com/113489.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CNN:冷战风云录 Cold War | Tessa Coombs 肯尼思·布拉纳 → https://www.books51.com/113489.html |
上一篇: 龙的传人 龍的傳人 | 李修贤 周星驰
下一篇: 巴提斯塔团队的荣光 チーム・バチスタの栄光 | 中村义洋 竹内结子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