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余英时 扫描版 |
概述:
本卷诸文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易被忽视的方面,阐发了汉代循吏在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魏晋士风的演变同传统儒、道思想的复杂关系,并在此背景之下,重点论述了明清以来商人阶层兴起的渐变过程,这一阶层在精神领域同传统思想文化的密切关系,及其为原有的社会结构所带来的重要变化,极富现实意义。
内容截图:
【子分类】:
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余英时 扫描版 |
概述:
本卷诸文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易被忽视的方面,阐发了汉代循吏在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魏晋士风的演变同传统儒、道思想的复杂关系,并在此背景之下,重点论述了明清以来商人阶层兴起的渐变过程,这一阶层在精神领域同传统思想文化的密切关系,及其为原有的社会结构所带来的重要变化,极富现实意义。
内容截图:
东汉生死观 余英时 扫描版 |
: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律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中国文化与现代变迁》、《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余英时)扫描版 余英时 |
作者: 余英时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书号: 9787806189580
发行时间: 2002年02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简介: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汇集余英时研究《红楼梦》的八篇专论。文章考证缜密,论述生动,对把握《红楼梦》的艺术特色,探寻曹雪芹的思想轨迹有指导意义。
汉代贸易与扩张-汉胡经济关系结构研究 ((美)余英时)高清版 (美)余英时 |
作者: (美)余英时
译者: 邬文玲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高清版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书号: 9787532539932
发行时间: 2005年06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东汉生死观 (Views of Life and Death in Later Han China)((美)余英时)中译本,扫描版 (美)余英时 |
原名: Views of Life and Death in Later Han China
作者: (美)余英时
译者: 侯旭东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中译本,扫描版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书号: 9787532541751
发行时间: 2005年09月
现代儒学论 (余英时)扫描版 余英时 |
钱穆与中国文化 (余英时)扫描版 余英时 |
论戴震与章学诚 (余英时)扫描版 余英时 |
作者: 余英时
图书分类: 文学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号: 7108022109
发行时间: 2005年1月2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简介:
戴震与章学诚是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上两大高峰,他们的出现,在作者看来代表了清代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是儒家学术思想由“尊德性”向“道问学”这一学术转向的表征与逻辑结果。作者认为,清代考据学的兴起,仅仅从外在原因诸如满清入主中原等方面来考察,并不能完全把握到其真正原因。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还应有其自身的“内在理路”。作者从戴震与章学诚的学术关系入手,细致地分析了清代儒学从理学转入考证并进而出现戴、章二大家的内因。其中最引人注意之处除了曾招致争议的“学术理路”之说外,作者对戴、章二人的心理分析,也非常精彩。事实上毋宁说,“学术理路”一说的得出正有赖于从心理状态的切入。本书写作及印行时间是七十年代中期,而此次印行的则是增订本。增订之处,一是根据新发现的章学诚遗文,补论书中所论章学诚的文史理论;其二是补论宋明儒学及清代思想史,加强了本书所论的历史根据。
士与中国文化 (余英时)扫描版 余英时 |
作者: 余英时
图书分类: 文学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书号: 7208042896
发行时间: 2003年1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集结了十二篇历史研究的专论,其主要的对象都是“士”。中国史上的“士”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谓的“知识分子”,但两者之间又不尽相同,为了尊重历史事实,这里依然沿用了“士”的旧称。这几篇研究基本上都采取了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全书因此定名。本书不取通史式的写法,而是一系列的史学专题的研究。作者在各历史阶段中选择了若干有关“士”的发展的中心论题,然后对每一论题进行比较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通过这一重点的研究方式以展示“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