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我们试过。我们有一个非常深入的方法,称为PRATIPRASAV——回到过去,回到过去。马哈威亚使用过它,佛陀使用过它——他们穿过了子宫。然后你必须再次经历死亡,因为在出生之前你死了,然后整个生命再次开始……一层叠着一层。通过深层的心理分析,东方觉察到许多世的现象。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没有注意到它。他们从来都没有很努力地尝试过。他们从来没有试过心理分析。
弗洛依德是第一个尝试的犹太人,当然基督教和犹太教以及所谓的宗教人士都反对他。那个恐惧在于如果心理分析进入得更深,那迟早印度再生的观念就会被证明是对的。你作为人已经活了成千上万世了。而我们已经尝试穿透了所有的这一切。但那也不是终点。有一天,突然之间,你看到在这一世之前你不是一个人,你是一头大象,一隻老虎或者一条狗。然后你就开始进入动物的生命。在几百万世以后,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在那之前你是一堆草或是一棵树,然后是石头。
在印度我们说你已经经历了成百万世了。它能导向那里呢?对过去的分析无法引导到任何地方。它会让你发疯,但它哪里也到不了。对未来也是一样的情况。到哪里停止呢?多远才够远呢?哪个点是「现在我们不再往前看」的点呢?在东方我们也那样尝试过,因为我们在时间的概念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两边都是没有尽头的:记忆是没有终点的,想像是没有终点的。在这两者之间是当下的片刻,非常微小,小到如果你不是绝对的警觉,你就无法觉知到它。它走得很快,它非常迅速。
但如果你觉知到当下,那道门就打开了,通往永恆之门。从那里头脑进入了无念。在那里人格进入了超越人格,进入了本质。
你们都知道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有两个小偷跟他一起被钉死:一个在他左边,一个在他右边。你也许没有注意到它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象徵,不过耶稣代表了当下。一个小偷是过去,另一个小偷是未来。而耶稣代表了当下——离上帝最近,离本质最近。一个小偷嘲笑耶稣——过去总是嘲笑你,他谴责耶稣——过去总是谴责你。另一个小偷问耶稣关于未来,「死亡之后会发生什麽?我可以在天堂里面看到你吗?」一个小偷是过去,另一个小偷是未来,而耶稣刚好是夹在两个小偷当中的三明治。
为什麽叫他们小偷呢?过去是小偷,未来是小偷,因为它们不断地偷你的现在。它们是小偷。对我来讲这是一则寓言。我不知道是否有任何基督教徒会同意我,但那完全不关我的事。我不关心是否有任何人同意我。
耶稣处于现在,当下,离本质最近,即将准备死去,从身体和头脑里消失。他有一点犹豫——每个人都会犹豫。当你来到现在,你会看到永恆在你面前——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永恆——一个完全不同的层面。
现在,过去,未来是水平的;永恆是垂直的。再一次,对我来讲,十字架就是这两条线交彙的象徵。一个十字架由两条线组成:一条是水平的,另一条是垂直的。这代表了时间与永恆。当一个人面对永恆,无所不在(nowhereness),空无或者整体,每个人都会迟疑。那太过份了。一个人即将像一滴水一样消失在它里面。而这个海洋非常浩瀚,一个人再也不会被发现。即使是一滴从草叶上掉进海洋的露水也会迟疑。
耶稣迟疑了,我喜爱这个人,因为他迟疑了。他的迟疑显示出他是个人。他的迟疑显示出他属于我们——他是人子。他对上帝哭喊到:「你遗弃我了吗?你对我做了什麽?你抛弃我了吗?你不再与我同在了吗?我快消失了,而我看不到你的双手来保护我。」这滴露珠正掉进海洋里。「你在哪里?我正掉进一个深深的空无之中。死亡已经到了,我一直期望在死亡里面,你会在那里等待,你会拥抱我,你会把我抱在怀里,你会温暖我,爱我。但你在哪里?你遗弃我了吗?你抛弃我了吗?我到处都看不到你。」
事实上,没有可以被看到的上帝。上帝不是一个人,上帝是对这个绝对的空无肯定的名字。但耶稣带着犹太人上帝是个人的观念生活,所以他的头脑里会有溷乱,他的头脑里会有恐惧。他一直叫天父为「阿爸」。他等着找到他的父亲,但那里似乎什麽人也没有。世界结束了,超出世界之外只是一个裂开的空,是一个无底深渊。
这是非常人性化的。耶稣的生活是非常人性化的,那就是它的美。所以它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人性让人感动。不过随后他看到了那个要点。他一定深深地看进永恆里面去,看进那个空无。他一定看到了那个要点:上帝不可能有一副人的面孔,这就是他的脸。上帝不可能有人的手,这个空无准备拥抱我,准备把我带到它的内心深处。于是他对上帝说:「天国降临了,它将会实现。所以,让它这样吧。让它这样吧。所以你就是空无。我准备好了,我信任你。我甚至信任你的空无。」
每一个基督教徒,每一个回教徒,每一个印度教徒,每一个犹太教徒——无论是谁带着上帝是一个人的观念生活,他都必须要过这一关,都必须经历这个痛苦的阶段,经历这种苦恼。这就是佛陀与道家这种观念的美妙之处,神就是空无,是空无的另一个名字。一个一开始就带着那种空无的观念生活的人将不会迟疑,他会只是消失在里面。
原初的灵魂超越了两极性的分别。在这个地方,天和地衍生出它们的存在。当学生们瞭解了如何掌握原初的灵魂,他们就超越了光明与黑暗的两极对立,不再停留在三界之中。但只有一个已经观想到人的本来面目的人可以这样做。
除非你可以看到你自己内在的空无,否则你无法这样做。首先静心,进入你内在的空无,然后你就能够进入存在的空无。
当人从子宫里脱离出来,原初的灵魂居住在这方寸之地……
这是一幅道家的地图。不要疑惑。人类意识有不同的地图。不同的地图使用不同的象徵。这是一幅道家的地图。
道家的人说当一个小孩从子宫里被生出来后,原初的灵魂开始居住在第三眼那里。在双眼之间,在两隻眼睛之间,存在着第三只眼,刚好在中间——在瑜珈地图里称为AJNACHAKRA,第三眼中心。那就是道家说的原初的灵魂居住的地方。
……原初的灵魂居住在这方寸之地,但有意识的灵魂居住在心的下方——一般的生理上的心脏。这颗心依赖于外在的世界。如果一个人即使一天不吃东西,它会觉得非常的不舒服。如果它听到某种可怕的声音,它会悸动;如果它听到某种发怒的声音,它会停止;如果它面对死亡,它会难过;如果它看到某种美丽的东西,它会眼花潦乱。但神圣的心处于头部——那就是,处于第三眼中心——它什麽时候会移动一丝一毫呢?你问:神圣的心可以如如不动吗?我会回答:在这方寸之地的真实的思想怎麽会可能移动呢!
生理的心不断地依赖于外在的世界。它被外在的世界所影响,它是你里面的外在世界的一部分。这不是真正的心。道家的人说真正的心在第三眼;它不移动,它是不动的;它一直是一样的。生理的心总是处于溷乱之中,而在第三眼的神圣的心总是井然有序。它本身就是秩序。所以印度教称之为AJNA CHAKRA——一个秩序出现的中心,一个戒律出现的中心。如果某种东西来自于第三眼,它立刻得到遵循;整个身体遵循它,整个存在遵循它。它是产生戒律的中心。但它睡得很沉。你从生理的心来生活。你还不知道你神圣的心。
低等的心像一个强而有力的指挥官一样运作,它轻视神圣的统治者,因为它的软弱……
但生理的心认为神圣的心是软弱的,因为它不动。因为它不动,所以你没有觉察到它。只有当事物运动的时候,你才觉察到它们。如果某种东西保持绝对的静止,你就变得对它视而不见。而低等的心认为它自己非常强大,而认为神圣的心,灵魂的心(the spiritual heart)是软弱的,要死不活的,因为它不动。
……并且篡夺了一国事务的领导权。
因为这一点,低等的心成了你的主人。
但当这座原初的城堡得到加固和防御,那就像一个强大而又聪明的统治者坐在皇位上。
但如果你开始变得越来越警觉,越来越有意识,你会发现你已经加固了在第三眼的原初的城堡。每当你变得觉知,你都会吃惊:你开始从第三眼运作。只要变得觉知一点,你就会看到第三眼有一点拉紧。每当你变得越知,第三眼就被拉得越紧。某种东西开始在第三眼悸动,某种东西开始在第三眼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