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 迦叶摩腾、 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
一、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易使人受愚弄和蒙蔽的是内心的深爱和欲望。  二、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又问另一位沙门:“人的生命有多长时间?”这位沙门回答说:“(人的生命时间短暂,就在)呼吸之间。 三、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从早到晚,不停地追求污秽的欲望,被爱欲纠缠着,产生见思诸惑,身心不得安宁,不能见道,不能入圣流。  四、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怖,就是怯懦,害怕。“人从爱欲生忧”,人的忧愁从爱欲而来。例如,很爱一个人,很在乎她/他,就会一直惦记,怕对方不再爱自己了,进而产生了忧愁。“从忧生怖”,忧愁进而产生了怯懦和害怕。烦恼多了就会感到害怕。“若离于爱,何忧何怖?”,如果放弃了情爱,烦恼和害怕又从何而来呢? 五、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纵欲贪爱的人,就是顺著你自己的情爱和淫欲心这一类的人。就好像拿著一把火炬。迎著风走路,一定会把自己的手烧坏了。  六、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
忍辱力量大,是因为不怀恶心的原因,并且安稳。忍辱的人没有恶意,必定会被人们尊敬,除尽内心的尘垢,清净无秽,就是最明。 七、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学道的这个人,不被爱情、物欲所迷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也不被一切的无明、一切的懒惰所障碍,精进修这个无为法。吾保此人,必得道矣:我保证这个人,一定会得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