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仅供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中文名: BBC文明-西方艺术史话
英文名: Civilisation
资源格式: DVDRip
发行时间: 2004年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概述:

已通过安全检测:
安全检测软件软件:KV2005
版本号:9.00.607
病毒库日期:2005-11-1
常在服务器:Razorback 2Editorial Reviews

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
二十世纪享誉国际的艺术史大师。
1903年生於英国伦敦。在温彻斯特学院、牛津大学三一学院接受教育,专研艺术史。之后成为文艺复兴艺术史权威。
曾任伦敦国立美术馆馆长、英国独立电视管理机构首任主席、英国艺术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并曾在牛津大学担任艺术史教授。
着作颇丰,有《达文西》《风景进入艺术》《裸艺术》《林布兰与义大利文艺复兴》《文明的脚印》等书,其中《裸艺术》脱胎於1953年他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梅隆系列讲座」所讲授的内容。
他致力於推动艺术欣赏普及化。除了撰写艺术类大眾读物之外,还在英国公共电视製作西方艺术史影集《文明》。这部影集首播於1969年,之后在二十三个国家播放,深受世人欢迎。
1969年受封为英国爵士,1983年去世。
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艺术包括的范围较广,但一般艺术史的书籍只包括造型艺术。文学、音乐和戏剧一般都是单独列出自己的发展史,只有三种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和“建筑”因为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研究它们的历史一般放到一起简单的称之为“艺术史”——其实更准确地说指的是“美术史”。
艺术家的生活史
在西方第一本可称为艺术史的着作是由佛罗伦斯画家瓦萨 里〈Giorgio Vasari 1511-1574〉所着的《艺术家的生活》〈Lives of the Painters 1550、1568〉。此书涵盖从14世 纪迄至16世纪米开兰基罗的艺术。《艺术家的生活》应是西方16世纪以前最完整的艺术史 着作,影响了之后所有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之艺术史的记述。
美学的探讨
其后大多数关于16、17以及 18世纪艺术的着作则倾向美学的探讨,讨论艺术类型的本质,或将绘画与雕刻比较,或将绘画与诗词比较之类的「比较艺术」。于17与18世纪,另有 一类的艺术研究则是鉴赏,由于有些鉴赏家因应收藏家之要求,对艺术品的真伪与作者从事鉴定并导出结论。事实上,艺术史的研究有一层次的考量就是鉴定,因此,鉴定与欣赏之间有时难以截然划分,因而两者也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现代艺术史研究系将艺术视为历史时代之产物,从此观点出发而形成不同于18世纪以前的艺术史研究,也奠定了今日艺术史研究的基础。德国的考古学家温克尔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1717-1768〉于1764年完成《古代艺术史》〈History of the Art of Antiquity〉,详述希腊雕刻的起源、成长、成熟以及雕萎,与以前有关艺术史之着作有所不同。温克尔曼所讨论的不再仅仅是艺术家或艺术品,而着重艺术品的风格分析。更重要的是,他将风格的发展与希腊的政治、社会等因素列入考量,因此艺术品成为历史的见证。各个时代产生各自不同之时代背景的风格,也因此形成「时代风格」这个重要的艺术史观念。
从外观分析美术作品──客观的美术史学的成立
19世纪的德国学者采取相当客观的方式来研究艺术品,将艺术表现视为材料与技巧的反映,不同的材料与技巧决定了艺术表现的风格。这种方法倾向历史研究的方法学,对基本的艺术记录有很大的贡献,并以之为基础来探索艺术表现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属于艺术史研究学院式的历史学派。例如瑞士学者柏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1818-1897〉于1860年出版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Civilization of the Renaissance in Italy〉,不强调个别艺术家的探讨,可称为「不列艺术家名字的艺术史」,仅就艺术品的形式与功能来探讨15世纪时期之艺术表现与发现新世界的关系。
李格尔的形式分析对后来的德国艺术史学者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瑞士学者柏克哈特「不列艺术家名字的艺术史」则为他的瑞士籍学生渥夫林〈Heinrich Wolfflin,1864-1945〉继而发扬光大。于1905年出版的《艺术史的原则》〈Principles of Art Hisotry〉,以数个风格对照的大原则来分析艺术的演变, 如同里格一样,渥夫林亦认为艺术品反映一个民族、时代、或社会。
【图像学】、【图意学】──文化史的美术史
李格尔、沃林格以及渥夫林皆强调风格分析,也就是以眼睛所见到的视觉现象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并以之为基础来探讨艺术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但同时也有另一派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艺术史。德国汉堡的学者瓦堡〈Aby Warburg,1866-1929〉从人类学与神话的角度来研究文化史,探讨希腊罗马之艺术形式对西方艺术的持续影响。帕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1892-1968〉受到瓦堡史观的影响,则发展出图像学〈iconology〉─将视觉符号视为文化的象征。其实,图像学并不与风格分析的史观相左,反而具体呈现了里格所持的观点,也就是文化史是奠定在艺术品的结构分析之上。
新的艺术史学
贡布里赫〈Ernst Gombrich,1909-〉则延续帕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以当时新发展的知觉心理学来研究艺术。自从1960年代以降,艺术史研究的方式趋向多元而且范畴扩大,有许多学者运用社会学与政治学的理论来研究艺术品。有些人更在传统的艺术史研究方法与角度上加入马克思思想,与佛洛依德的心理学。从女性主义角度来研究艺术史亦是一种新的思潮,开风气之先者,以诺克林〈Linda Nochlin〉与帕洛克〈Griselda Pollock〉最为着称。换言之,将艺术品置于文化、思想的脉络中来探讨,以彰显出艺术品在内蕴风格之外的外在文化价值。至于艺术史研究的范畴,也由西方传统的建筑、绘画与雕刻不断扩展,延伸至当代艺术与通俗文化,亦兼及于西方世界以外。例如中东的回教艺术、东方的艺术以及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前的中南美洲艺术。
从以上所述,可以清楚获知现代西方艺术史着重于艺术品的风格分析,也就是对作品从事仔细的视觉观察,藉以判定个人与时代风格的特色,再将个人与时代风格置于文化的脉络之中,进一步以社会学或政治学来阐释,或从神话或心理学角度来申论,或以美学来解释,不一而足,但其根本皆以视觉所作的风格分析作为基础。也因此,西方之艺术史教学非常重视风格分析。


标签: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www.books51.com/766095.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BBC文明-西方艺术史话 Civilisation [DVDRip] → http://www.books51.com/76609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0 ratings, 0 votes0 ratings, 0 votes (0 次顶, 0已投票)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Loading...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