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系列 观世音老母 禅说 一轮明月 百年虚云 平等无私的世尊
文章类别:
- 25 9 月, 2022
- 0 条评论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快捷索引
「观世音」是国内第一出将观世音菩萨慈悲精神融入现代生活的经典钜作,发挥「只要心存善念,人人皆是观世音」精神。
制作人赵大深以星云法师讲的「观世音有千百亿化身,只要心存善念,人人皆是观世音」精神为故事主轴,集合台湾大陆两地资深及当红卡司联手演出,包括∶龙隆、刘明、张复建、汪建民、沉晓妍、任重、万茜等人。全剧特色是没有具体的观世音形象,用人物诠释出观世音慈悲为怀精神。全剧共分成三个单元「观音妙缘」、「观音老母」、「鱼篮观音」,饰演老和尚的龙隆贯串全剧,藉由他的开示说法,阐述人人皆可成观音的理念。
剧情简介:
故事讲述一位美貌少女出现在金沙滩的闹市,奇怪的是她只卖活鱼,而买鱼的条件是一定要将鱼拿去放生。结果她的举动引来许多狂蜂浪蝶的注意,有众多的追求者。为了公平起见,一位将军为她举行了招亲大会,唯有通过背经比赛的人,才可以赢得美人归。各人使尽浑身解数,到底谁可赢得卖鱼女的芳心?
《观世音老母》一部让很多人感动片子。
《禅说》是由中央电视台与蔡志忠及亚洲台动画(《老夫子》的制作单位)联合制作的一部经典之作!中央电视台也即将在2005年播出!
由蔡志忠同名漫画改编,让你感悟先贤的智能和人生哲理。
蔡志忠,台湾着名漫画家,1983年开始创作四格漫画,至今已有《庄子说》、《老子说》、《大醉侠》、《光头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种版本出版,销量超过了3000万册!他连续两年获台湾10名畅销书作家之首。
蔡志忠作品中最着名的禅学系列,因为他画的老子、庄子还有佛经,表达的是思想是不断汲取智慧是创作不枯竭的源泉。
禅是一门生活的智慧与艺术,是教导人们真心投注于生活,以发挥人性兴明面的传承。神必须透过生活上的体验,把感情与理智融合起来,让行动与思想一致。要真正从许多虚幻,贪执和成见中解脱出来,这就好象你必须走出屋子,才能享受春阳的温煦;踏着秋野落叶,方始闻到秋声;张开自己的眼睛,才可能看到真实的景色。
看此《禅说》,听此“说禅”,如遇宝山,喜不胜收,让你体会到“禅”的境界!仔细观赏画中的人物与情境,象征性的神韵则极为突出,洋溢出清澈的禅趣,看起来有如置身其中.
影片《一轮明月》观后感
大陆知名影视明星濮存昕与台湾影星徐若瑄主演、讲述近代高僧弘一大师一生经历的影片《一轮明月》,已于2005年8月在全国首度公演。近日我也喜得一睹,连了看几遍,深受感动,下面略述几点看片之后的感受与思考,与大众探讨。
众所周知,弘一大师是中国近代着名的戏剧家、音乐家、书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其在文艺界,早以‘李叔同’之名为世所重。他早年创作的《送别》《送别》mp3等歌曲,流传近百年,至今仍为人们传唱。在他人生生涯的中途,正当艺术事业蒸蒸日上之际,正在家庭妻儿和美安乐的中年,却一举遁入空门,成为民国时期中兴南山律学之一代高僧。他以后半生全部生命专研佛教戒律,被后代人誉为南山律宗第11代祖师。这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到底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
一:直示“轮回”深义
影片强烈暗示生命是一个轮回的过程,进而深入追问生命的真谛。片头,是一只旋转的陀螺、一个小孩子(少儿时期的李叔同)在玩耍这只旋转的陀螺。在片中,具体讲述了弘一大师六十余年极其丰富的僧俗生涯。而在片尾,全部影片结束时,弘一大师又看到一个玩陀螺的小孩子,正在重复着他童年的故事。这些情节,正是在诉说生命的轮回。
在我们的生命中,与我们相关的一切……四季的春花秋月,时空的日夜交替,社会的过去现在未来、生命的生老病死,等等等等,我们生命所感受到的一切切,哪一样不正是如此昭示着轮回呢?而这个轮回过程的解脱之路又何在呢?片中有明白启示,端看观众能否悟出。
二:揭示“无常”深义
片头话外音——“岁月荏苒,如梦似幻,人生一世,只在呼吸之间。”
李叔同先生在家庭出生优厚、留学海外归来(可算是20世纪最老资格的海归派)、事业圆满、妻子相爱的背景下,为何选择毅然决然抛家别妻,成为佛门最难修学的律宗中的一位苦行僧。这个戏剧性的转变,是否暗含对“生命无常”体悟这个原因?回答是肯定的。
在现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普通人往往误解出家,以为出家是很丢脸的事情。误认为出家,都是在社会上或感情或事业失败之后的不得已选择。殊不知,真正意义的出家,正是一个全新的超越虚幻轮回、开拓生命真实价值的过程。而这个凡夫生活与出家修行的关键转戾点,正是对“无常”真相的认识!而且,对“无常”体悟越深,才越能深刻的感恩佛法、契入修行、解脱轮回。而漠视最可怕的生命无常,于石火电光中追逐虚幻名利情爱,终归懵懂一生、不知归途,这正是一切凡夫生活及其世俗事业的心理基础。
三:探讨“爱”的真谛
片中,李叔同先生出家后,深爱他的日本妻子无限悲伤。在与弘一大师最后一次见面时,她问道:“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叫爱?” 弘一大师答:“爱,就是慈悲。”此答,深义无穷!
我们觉得,修行人诚然不是无情人。但,凡夫“情”怀与圣人大“爱”,二者的关系到底如何?圣人之大爱,具有无私(平等故)、无欲(清净故)、更无畏(无我故),堪称真正意义的慈悲,也才真正堪称无条件的清净的“爱”。而普通人之儿女私情,有私、有欲、终归难免有畏,其实说到底那是一种私情。慈悲意味着解脱,而凡情绝不意味着解脱。
片中这段情节的画面也非常精美,弘一大师选择在两只相反方向的小船中,与深深爱他的俗家妻子见最后一面。湖水、小船、两人,都各有深刻寓意。这个情节大有文章:生死,本来就是一条深不可测之无尽大海(湖的象征);小船,就是我们飘摇于这生死巨海中的危脆幻躯;而船中之人,正是轮回中永无归宿之期的一个个生命。轮回爱海中,我们到底何去何从?
四:表现戒律在现代佛法弘扬中的重要性
这表现在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的对话中。太虚大师乃20世纪伟大的高僧,佛教界革新派、人生佛教思想倡导者。其思想对现代佛教的发展方向影响极其深远。而弘一大师却是一位继承南山律,强调修行人严格回归传统戒律的律宗行者。这实质就是一个修行人在持戒与度众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性问题。
具体说来,其一,佛教应该广度众生、适应时代。其二,如何保证修行人自己不变质、且切实提升自己作为佛弟子之个人戒德、实修。这二者矛盾吗?片中弘一大师的台词,给了我们答案:这是两条有着同一终点的路。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正是现代社会每个修行人,在任何一个时刻,都必须认真面对的的问题——如何做到以戒律为立身之根本基础,进而展开一切修行度众、弘法利生的事业。
五:探索戒定慧实修与广度众生的关系
这个问题,紧接着这上面这个话题而来。现代社会纷纭复杂,这个时代的人们,面对着更多的选择、诱惑,也同时充满着更深刻的迷茫与徘徊。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一个佛弟子要想度众生,首先必须高度充实与提升自己。无论是佛法戒定慧的实修上,还是对社会动态与众生生存状态的关注上,都要求有相当的深入与通透。否则,在现代社会下,自利与利人,往往都可能只是一句空话。
而且,对于普通行者,还务必先要在戒定慧的实际学修上扎实深入,奠定根本智慧,这是现代环境下真正道人之弘法本钱。这才能保证度众生的过程,是真正的在度众生、在化社会,而不是相反的,被众生度、被商业化。片中弘一大师出家后不久,就闭关四年一心研学戒律,且出家后终身苦行、过午不食,乃至于学习印光大师喝饭后涮碗水、严格拒绝倓虚法师为其换被褥的情节,这些都具深刻启发!
六:片题“一轮明月”的象征意义
近代着名画家、李叔同先生的学生丰子剀先生,曾经有段文字讲述弘一大师之出家,摘录如下: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 “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上述人生意义三种层次的分析,恰如其分。影片《一轮明月》,也正是按照上述三层楼的线索,叙述弘一大师丰富精彩的一生。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中年之后,不再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
如此看来,这部影片不仅像一般电影一样,展现了多数人一生中追求的爱情、家庭、事业,乃至艺术生涯,更对于一切众生,其生命之深层次价值与意义,对于人生的究竟归宿,作了全面探讨。这便是片题“一轮明月”的命名基础。“一轮明月”正象征着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求。
七: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融合
很感谢,由社会普通人士拍摄的佛门人物题材影片,能够制作到如此精良的程度,基本达到了对一代高僧弘一大师伟大人生原貌的如实再现。片中句句台词都可谓非常精到,艺术性俱足。音乐方面,也充分配合展现出了弘一大师高深难言的人生意境,片中弘一大师歌曲的吟唱,都非常感人动听。
而且更难得的,其思想性相当深邃。这部影片,无论是对于启发普通人深入思考事业与爱情、人生与生命的真谛,还是对于佛门修行人高度认识戒律价值、正确认识自度度人的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大意义。
因此,我推荐大家都能够看看这部影片,并欢迎大家就此片的启发价值深入探讨。
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为弘一大师的一生题词
附一:影片片断
(1)一九二一年三月,温州庆福寺闭关安居,从事《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的着作,并亲自以工楷书写,历时四载,始告完成。
片中老和尚有言:“ 戒律从唐朝南山道宣创作,自南宋以后南山律便失去真传。弘一历时四年,遍考中外典籍,鉴于南山律戒相复杂,难以记诵,于是他用列表说明的方法写出书稿。今日闭关结束,大功告成了!”( 此即:《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
看到这里感慨啊!多艰难啊!大家要珍惜所有祖师大德的着述以及佛经啊!所有祖师的着述都是心血所成啊!我等学人要惜福啊!珍惜恭敬所有经典!!!
(2)拜见印光法师,开始没能见着,就坐寺院外几天几夜,日晒雨淋。后在印光大师身边7天,目睹老法师日常修行生活的每一细节,深深影响其以后的修行生涯。片中一细节:印光大师把钵里残余又用开水冲后饮完,弘一法师也虚心向印光大师学习。印光大师赞叹点头说:“好~~要惜福啊!”。
弘一法师问印光大师:“佛法究竟如何救国救民呢?”
印光大师:“因果之法乃是救国救民的急务。要是人们知道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想拯救世道人心,必须从此入手啊!”
(3)与太虚大师的一番对话。太虚大师的观点是: “教做人格圆满的人. 佛教是世界的.创建更伟大的佛教事业.”弘一法师还是致力于弘扬律宗。最后说:“你我走在两条有一同一终点的路上。”
在给学生们讲课时说:“律宗是最难修的一宗。社会上众生们叫我们僧宝,所以人格品行也要修得很高…”
太虚大师:“多谢弘一法师为《三宝歌》谱曲…佛教徒的言行应该以:“尽三宝,报四恩为本,弘一师把《三宝歌》教给青年学生们传唱,真是教化心灵啊!”
弘一法师:“教化心灵!”
(4)应倓虚法师到青岛湛山寺开示律宗旨要。
倓虚法师:“寺里所有僧众的被褥都比你的新……我一定给你换个新的. ”
弘一律师:“你不给(还我旧的) 我也无妨,我就睡这在这光板床上。”
开示:“佛教最高尚最基本的修养就是持戒。教、禅、密、净之根基,若不严持戒律,各门真义便不可得。……所以,学佛人一定要以持戒为主。一旦受戒,万万不可受而不持。”
此段话好啊!虚云老和尚也开示:“深信因果、严持戒律、坚固信心、决定行门。”
昌臻老法师也反复强调:“持戒、念佛、食素。”
个人体会:确实如此!在家居士先受五戒,受后而持,个中利益无量!命运怎么改造?从戒-定-慧!逆缘来临,持戒就是改造命运的机会~~!
(5)抗日战争时期,弘一律师重病,还忏悔自己不能为国为民做什么。看淡生死:“大病从死”。自己生死边际还不忘救济难民,付嘱僧众把禅房寮房多腾出些,救济难民. 能维持多久就维持多久. 把别人赠送的一付眼镜卖了换作道粮,救济灾民。
开示:“念佛不忘救国!我们佛教讲报国恩的。当下民族存亡,危在旦夕。僧侣们,以及所有学佛人,要遵循佛陀教诲: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以佛陀悲悯之心阻止杀戮,救国于危难!”,谱写救国篇章 爱国之悲心,报国恩之具体实践令人感动啊!
佛历二九八六年,已亥九月十二日,阳历十月十三日,云居山真如寺虚云和尚,以寂灭闻。人天眼灭,举世震悼。关山难越,道路异辞。逾年,弟子朱镜宙,始折衷群言,执笔为师传。於戏,伤哉!
师名古岩,又名演彻,初字德清,湖南湘乡萧氏子,梁武之裔也。父玉堂,母颜夫人,中年无出,祷于观音大士。同梦长髯跨虎顶观音者,跃登榻上。嗣诞一肉团,母惊绝。有卖药翁剖得之,鞠於庶母王。生而茹素,不乐世典。见佛像梵书则喜。年十七,循南岳,欲为僧,失路不果。父忧之,为娶田、谭二女,咸不染。
一日,乘间偕弟富国,自泉州玉堂公任所,亡鼓山,礼常开和尚剃染。明年,受具妙莲和尚。自是岩栖谷饮,饥则采松毛、野菜为食,如是数载。大事未明,乃谒华顶融镜和尚求抉。镜见师髡发覆肩,衣不蔽体,问所从习。具以告。镜曰:“凡若所为,迹近外道,无怪功夫难成片段。我教汝,愿则留,不则任去”。师再拜。命看拖死尸是谁,扬眴之间,时有省发。遂令游方,兼习教观。
于宁杭舟中,时暑,人众,男女杂陈。夜半,觉有人抚其下体。惊视之,一邻女方解衣相就。急起趺坐,得免于败。
自念生不见母,于光绪八年七月初一日,自普陀法华寺起香,三步一拜,至五台止。翌年十二月初二日,由铁卸渡河。日暮风高,四野无人,乃蜷伏道旁一草舍下。夜雪甚,如是四日,饥寒交侵,渐入迷惘。及霁,忽来一丐,出师积雪中,饷以粥。问丐姓氏,答言:“文吉,从五台来,回长安去”。问:“五台寺中有往还否?”曰:“人皆识我”。丐复指釜中水问师:“是什么?”无对。
明年正月,抵黄沙岭,腹痛如割,痢日夜数十下。荒山败庙,自分无生望。及夜,忽于西墙灯影下见文吉,大喜。急呼之。文曰:“你为何还在这里?”旋出药饮师,并代濯秽衣。阅日病除。语曰:“汝体弱,前路且遥。朝礼辄可,胡拜为?”师曰:“罔极之恩,未报万一。非至圣地,誓不退也”。文曰:“孝心难得。汝拜,袱吾负,如何?”师称谢。至大谷离相寺,寺僧遇无状,文辞曰:“五台已迩。汝之行李,后有人负。我先回”。嗣于汾州道上,遇湘籍武官,为载至显通寺。师至,询文吉,无有知者。某僧合掌曰:“殆菩萨化身耳!”叩谢而去,时光绪十年五月下旬也。屈指盖三年矣。
寻与普照、月霞诸师,结茅九华,适扬州高旻寺。以禅七要,师至荻港觅渡,榜人索制钱六,无以应。缘江行,失足堕水,浮沉一日夜。渔者得之采石矶,畀至宝积寺。比苏,七孔血不止,仍扶病往。月朗请代职,未允,以为慢,责香板示众,亦不辩。及宝积寺僧至,举前事,众始叹服。
自是禅堂内职,概令免值。诸缘顿息,工夫落堂。一夕,晚香,忽见大地如同白昼,内外洞彻,隔垣见物,了了无碍,江乾人物,悉如眼前。师知是境,悉不取。迨八七开静,热水偶溅及手,茶杯堕地,扑落一声,疑根顿断。乃述偈云:“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又曰:“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嗣于宁波育王寺,先后拜舍利四藏,并燃指报佛。及期,病不能兴,众咸劝阻。师以泣请,监院宗亮感其诚,扶诣殿上,一心念佛。至法界藏身阿弥陀佛,不觉全身毛管一时齐张。燃毕,竟能自起礼谢。见者咸叹希有。
光绪二十六年,师飞锡北京龙泉寺,肃清王善耆太福晋执弟子礼,近支王公,咸来参叩。七月,八国联军陷北京,师随跸西行,隐于终南山。岁暮天寒,万山积雪,跏趺独坐,煮芋待熟。邻舍复成诣师贺岁,但见蓬门虚掩,虎迹斑斑。以磬出静,问食未。师曰:“煮芋在釜,度已可食”。发视之,坚冰如石,厚及寸许,盖已旬余矣。自是僧俗争来瞻礼,乃易名虚云。
宵循而去,度金沙江,礼鸡足山。众闻石门钟磬声声。讶曰:“其有圣僧至乎?”过大理,提督张松林、林福兴,请驻崇福寺。师曰:“吾向不住城市,鸡山迦叶道场,能为谋取片地,徐图兴复,固所愿也”。遂以钵盂庵居师。庵之右,有巨石当门,形家以为不祥,命工百余不能举。师祷伽蓝,率十数众左之,世号“云移石”。
一日,道出永昌和木树,遇湘潭籍禅修和尚,持畚修路,数十年如一日。师欲默觇其异,与同寝处。如是坐,如是食,如是持畚,如是移土,旬余不交一语。一夕,偶于月下趺坐。修蹑至其后,喝曰:“在此做什么?”师徐应曰:“看月。”修曰:“月在何处?”曰:“大好霞光”。修曰:“徒多鱼目真难辨,休认霓虹是彩霞”。师曰:“光含万象无今古,不属阴阳绝障遮”。大笑而别。
过腾冲,止湖南会馆。行装甫卸,有披麻数辈,叩请诵经。师以不赴经筵对。馆首进曰:“此吴太史曾孙也。太史自称前身是和尚,临终遗言,将有高僧过境,为其超度。今师至,莫非宿缘”。诺之。
师以兴复鸡足,非边郡民力所许,乃往南洋募化。比抵占城,闻国内强提寺产耗,遂归沪上。与寄禅晋京力争。事闻于朝,严谕乃止。光绪三十二年七月,清廷谕云:“云南鸡足山钵盂峰迎祥寺,加赠名‘护国祝圣禅寺’,钦赐龙藏、銮驾全副,钦命方丈,御赐紫衣钵具,钦赐玉印、锡杖、如意,封赐住持虚云‘佛慈宏法大师’之号,奉旨回山传戒,护国佑民。内务府大臣传知虚云,谨领各件回山,永镇山门,善为布教。地方官民,一体虔奉,加意保护,毋得轻亵。此谕”。
明年正月,奉藏经及妙莲和尚灵骨入塔毕,道出暹京,讲经龙泉寺。忽一定九日,遐迩争传,自国王大臣以下,咸来执礼。一日,偶感手足麻木,继及全身,口戾目眣。医工所不能治。祷于华陀,得木栉夜明沙服之,口目复初。再祷,得赤小豆,乃瘳。先是,师病占城,妙莲和尚诫曰:“南甸炎湿,久定戕身”。至是固验。
宣统元年冬,师回鸡山,奉经入藏。明年,开讲《楞严》。庭前古栗咸涌优昙。夏,得湘中清节尼书、及妙净尼遗偈,师有句云:“久矣浑忘尘世事,莫将余习到云边。”清节即夫人谭氏,妙净则庶母王也。
辛亥之际,人心浮动,各省时有逐僧毁寺之举。云南协统李根源率兵入山,驻悉檀寺,扬言将逮师。众劝之避。师曰:“如系宿业,焉用避为?”。独怀刺谒李,门者惧祸不敢通。师径入,见李方与前云南布政司赵蕃殿上坐。赵为师旧识,尊上坐。李独抗声曰:“佛教有何用处?”师曰:“圣人设教,浅之化善去恶,大则济世利民。自古政以齐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为物本,本正,物咸以宁,而天下太平矣”。李曰:“要这泥塑木雕做甚么?”师曰:“相以表法,示敬畏耳。人如无所敬畏,将无恶不作,是乱阶也。昔者,尼山塑圣,与今欧美之有铜像,其义一也”。李曰:“其奈今日和尚多行不义何!”师曰:“和尚乃通称,原有圣凡之判。若见一、二有不肖而概其余,是犹以一、二不肖秀才而非孔子也。乌呼可?即今先生军纪严明,其亦能保一一皆如先生者乎?”李大悦,秉烛深谈,竟忘夜永,执弟子礼而去。
民国肇造,声教未敷,西藏负隅,未肯易帜。中央命滇军殷叔桓讨之,师次宾川。师闻,急往谒殷,曰:“藏地崎岖,民悍善战。衅端若开,祸无宁日。藏俗奉佛,盖遣一佛教徒往说之”。殷以师请,曰:“某汉人也。丽川有四保法王者,宿负重望,藏人敬戴,苟得一言,当可不战而定”。乃遣使偕师往晤保。初有难色,师曰:“赵尔丰之祸,殷鉴不远。公宁惜三寸舌而置千万人不顾耶!”。保悟,往要而还。
民国七年云南督军唐继尧迎师赴昆明。道出楚雄,遇匪,搜得唐书,殴之。师请见其渠杨天福、吴学显。问:“汝何人?”。曰:“鸡山和尚虚云也”。问:“进省何事?”曰:“为人民消灾祈福”。曰:“唐继尧是坏人,汝与往来,也是坏人”。师曰:“此亦难说。往好处说,人人都好;往坏处说,个个是坏”。问:“此语怎解?”曰:“假使君等与唐,都是为国为民,乃致所属亦如是,岂不个个是好。从坏处说,你说唐坏,唐说你坏,老百姓左袒是盗,右袒是匪,宁不个个都坏?”杨、吴闻之,大笑。问:“汝意云何?”师曰:“请招安”。吴曰:“难道要我们投降?”曰:“不然,乃招国家之贤士,以安地方耳”。吴曰:“向何处办?”曰:“向唐”。吴曰:“唐吾仇,是可忍,孰不可忍!”师曰:“唐是一省主,舍此末由。君等顺命之后,他日当亦如是。自古战争,胜负难说。君之与唐,各有实力。若定名正分,唐究胜一筹。我非向君等游说,惟以道经此间,彼此有缘,为国息争,为民安堵,方外人不惜饶舌耳”。杨、吴大为感动,以六事请转陈。频年战祸,于焉平息。
昆明西山华亭寺,古刹也。售于西人,行署券矣。师言于唐,始寝。后掘土得石,上镌“云栖”,遂易今名。
一日,师于密林中,拾金银币二十余万,或劝之留。师曰:“拾遗已非,况私之乎!”悉献以充赈。
滇省连年苦旱,喉疫大作。继尧请祷雨。建坛三日,大沛甘霖。请祈雪,时已春暮,人以为难。师恭敬礼忏,雪下盈尺,疫止。无何,继尧罢去,群帅益悍,互击途人,以实部曲。秋禾既粒,民不敢收。师与部帅约,凡有僧前导,士勿阻。四乡闻风争附,食尽而糠,人咸感涕。去之日,香花夹道,间续数十里,感人之深如是。
十八年春,师自沪假道闽中。省主席杨树庄请留锡鼓山。师曰:“吾祖庭也,乌敢辞?”鼓山历史绵远,高僧辈出,洎乎晚近,传灯匪人,漓风斯扇,凡百执司,输金可得,首座、知客咸以百数。悉依祖制罢之。一夕,趺坐,忽见六祖谕曰:“时至矣,应速回”。越月,一夕三梦如前。而粤北绥靖主任李汉魂等聘书至。
民国二十三年秋,师如南华。冬,一虎诣坛前乞戒。师说偈曰:“虎识归依佛,正性无两样。人心与畜心,同一光明藏”。藏僧荣增堪布活佛,率十余众归依座下。
三十一年秋,复无尽庵。明年春正月,国民政府林主席请师于重庆陪都建法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公,问唯物、唯心及神与基督之理,以书答之。冬,南华海会塔成,师自留一穴,署曰“虚云遗蜕”。
又明年,南华工峻,为重兴曹溪南华寺记落之。旋偕福果,访灵树道场,于乳源草莽中,得云门祖师肉身,不觉凄然泪下。循李济深等请,又向云门作佛事矣。
三十七年冬,美国詹宁士女士远来参礼。为起禅七,赐名宽弘。
又明年二月二十四日,正放戒中,忽来壮汉百余,荷枪围守,禁众出入。上自瓦盖,下及砖石,穷索两日夜,无所获,乃禁师别室,绝其饮食便利。至三月初一日,又来十数,迫师出藏镪。答言:“无”。于是便拷问,金木齐下,至肉糜骨折始已。明日复来,殴愈厉。师踣卧血泊中,群以为死矣。侍者俟其去,抱坐榻上,嗣作吉祥卧。阅日,呻吟声,旋语侍者,梦游兜率内院,江西海会寺志喜、天台山融境、岐山恒志、百岁宫宝悟、宝华山圣心、读体、金山观心及紫柏尊者,咸在座。见师至,指东序第三空位,坐与维那阿难尊者为邻。弥勒菩萨宣说唯心识定,未竟,语曰:“汝回去”。师曰:“弟子业重,不愿回去”。菩萨曰:“汝愿未了,必须回去”。因示偈云:“识智何分,波水一个。莫昧瓶盘,金无厚薄。性量三三,麻绳蜗角。疑成弓影,病惟去惑。凡身梦宅,幻无所着。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大觉圆明,镜鉴森罗。空花凡圣,善恶安乐。悲愿度生,梦境斯作。劫业当头,警惕普觉。苦海慈航,毋生退隙。莲开泥水,端坐佛陀”。以下还有多句,记不清,尚有开示,今亦不说。侍者笔记之。
事方外闻,北平使至,围解。
初,师语居正、李汉魂:“盖去诸”。李曰:“奚适?”曰:“海之东。”于是李汉魂适美,居正适台湾。李问师如何,则喟然曰:“百万僧众,彷徨无措。吾宁忍独善耶!”然则师为众生受苦,固已早具殉教之决心矣。观其自题造像云:“这个痴汉,有甚来由。末法无端,谬欲出头。嗟兹圣脉,一发危秋。己事不愿,专为人忧。向孤峰顶,直钩钓鲤。入大海底,拨火煎沤。不获知音,徒自伤悲。笑破虚空,骂不唧溜。噫!问渠为何不放下,苍生苦尽那时休”。斯正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菩萨悲愿类如是。
明年春,师伤小愈,随使北行,有句云:“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阅日,抵武昌,创发,止三佛寺。秋,留偈北上,条陈三事:一、不许再拆寺院,毁像焚经;二、不许强迫僧尼还俗;三、寺产归公后,按僧配给自耕。冬,主持上海世界和平法会,遐迩闻风来归者四万余众。
明年正月,于玉佛寺起禅七,开示“念佛是谁”法门,将历祖不传之秘,和盘托出,使学人得个下手处,省却草鞋钱不少。
四月,出席北平中国佛教协会。有言《梵网经》、《四分律》、《百丈清规》等,应废止,僧尼婚嫁,饮酒食肉,应自由,大领衣是汉人俗服,再穿是保守封建制度。师力斥其妄,并作答客问。有亡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佛法者,僧徒也,非异教也。议遂寝。
夏,师驻匡山,闻云居真如寺毁于日冠,仅余牛棚。秋,七月,入山居之。四方来附者又数百人。分部从事,或工或农,各尽所能。三年,顿复旧观。
众请传戒,以环境故,乃开自誓受戒方便法门。其说大小乘戒相云:菩萨十重四十八轻,为大乘。比丘二百五十,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沙弥、沙弥尼十戒,为小乘。然受者如能发上品心,即得受上品戒。上品戒体与大乘三聚戒体相当。如随持一戒,禁恶不起,即摄律仪。用智观察,即摄善法。无非将护,即摄众生。故小乘亦通大乘,谓“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相”是也。然声闻戒,本为制身不犯,菩萨戒则为制心不起,故于结犯,大小互异。《十诵律》等,结犯不约心论,须动身口方成犯戒。此是正小乘戒。《四分律》结犯则约心论,若以后念还追前事,即成犯戒。此是通大乘戒。菩萨戒最重约心结犯,微纵妄心,即为犯戒。此是正大乘。故大乘初念即犯,四分次念乃犯,十诵等要动身口方犯。此等分齐,不可不知。他如着衣、持钵、止持等法,皆有极扼要之开示。然后分别遣归,令各自誓受之。咸痛哭挥泪而去。
师以化缘已尽,住世无益,遂示疾入寂。距生清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九日,世寿十纪,为僧百祀。荼毗,获舍利千余,莹彻希有,封为国宝。或曰“已入科学实验室矣”。侍者于余烬中,捡获如乾,始传于世。
师身长七尺,壮九页深目。垂视不眴,貌古而静,色暇而温。不言而教,而人顺其化;不令而行,而世归其仁。与人相接,如坐春风;布衲草蹻,和光同俗。踖步徐行,人莫能随。涉水越山,夜不燃蜡。间尝攀五岳之巅,跻太白之险,北极崆峒,西穷康藏,鹫峰雪岭,履险如夷。五印百城,朝方殆遍。穷其所至,半为前贤所未经。人以为难,师若无事焉。若夫杖锡所指,迭着灵异,或奇葩以献瑞,或异类而投归,或风雨以筑隄,或灵泉而应祷,凡此之类,事不胜书,具在方策,未遑详也。着有《楞严玄义》、《法华略疏》、《圆觉玄义》、《心经解》、《遗教经注释》等,咸未见。初愿重兴光孝,亦未果,当俟再来已。
朱镜宙曰:昔子厚有言,为大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若师者,可谓兼之矣。使其遇明时,尊为国师,用示世范,则其扶世导俗,阐教利生,夫岂宁有涯涘!不幸遭逢丧乱,差跌而终。论世之士,能勿恫乎?记年不从世运,重师志也。序本夏正,大佛事也。身可辱也,志不可夺也。
作者:朱镜宙
会员福利
【注】
禁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您喜欢它,请耐心下载,ED2K资源需要有人做种,有时冷门资源需挂机等待。有特别需要的请去论坛求助资源,推荐大家用百度云盘共享。
书我要,下载先! http://www.books51.com/ 祝您开卷有益!
文章类别:
本文链接: http://www.books51.com/34385.html
【点击下方链接,复制 & 分享文章网址】
观世音系列 观世音老母 禅说 一轮明月 百年虚云 平等无私的世尊 → http://www.books51.com/34385.html |
上一篇: 伦理道德与宗教对谈 净空法师+艾立勤神父 rmvb
下一篇: 南怀瑾示范 如何静坐 [RMVB]
你必须注册后才能投票!
最新评论